關節痛自救:10分鐘泡棉滾筒放鬆 告別僵硬

關節痛自救:10分鐘泡棉滾筒放鬆 告別僵硬
泡棉滾筒每日僅需10分鐘,便可改善關節疼痛並恢復活動範圍。 (Cristina.Taranovici/Shutterstock)
文/Amy Denney 編譯/郭小卉
2025-10-02 01:00 中港台時間|10-02 20:07 更新
人氣 116

運動專家指出,識別關節僵硬的信號,並透過泡棉滾筒進行放鬆,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甚至可能減少看病的需求。

運動專家茱麗葉·斯塔雷特(Juliet Starrett)告訴《大紀元》,過去,人們習慣尋求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來解決關節疼痛;如今,透過每天10分鐘簡單、經濟的泡棉滾筒運動,就能有效改善活動範圍並減輕不適。

她說:「有時候關節痛的原因,並非關節本身,而是僵硬的股四頭肌或其它結締組織。如果你有非特定性的膝蓋疼痛,可以嘗試在患處上下方的組織上使用泡棉滾筒。」

為何泡棉滾筒有效?科學研究與作用原理

斯塔雷特將肌肉組織比喻為橡皮筋,當其過度緊繃時會限制周圍關節的活動,從手腕、髖關節到脊椎都可能受到影響。疼痛、僵硬與酸痛,正是身體提醒你需要放鬆的信號。

以下幾項已發表的研究,也證實了泡棉滾筒的效果:

  • 《物理治療理論與實踐》期刊:92%的使用者表示關節疼痛改善,相較之下未使用者僅有41%感到改善。
  • 《生理前沿》期刊:短期使用即可改善腰椎活動度,持續使用四週更能提升疼痛閾值與關節活動範圍,且效果可維持長達六個月。
  • 《運動醫學》綜合分析:使用四週以上可提升股四頭肌與腿後肌的關節活動範圍。

專家推測,泡棉滾筒的作用機制可能包括:

  • 增加伸展耐受度
  • 透過哥爾基腱器官反射弧放鬆肌肉
  • 刺激機械感受器
  • 促進筋膜水合作用
  • 減少炎症與釋放肌筋膜觸發點

專家教你這樣用:泡棉滾筒的四大實用策略

斯塔雷特建議,大多數輕度到中度的疼痛患者都適合嘗試泡棉滾筒,並給出以下實用方法:

  1. 運動前後暖身:運動訓練師兼瑜伽教練Megan Graf建議,可在運動前先步行2至5分鐘暖身後使用滾筒,或在運動後用來放鬆。
  2. 注意身體反應:找到疼痛區域上下方的肌肉,並在滾動時留意身體發出的緊繃信號。
  3. 挑選合適工具:大肌肉群(如肩膀、背部、大腿)適合大滾筒,精細部位則可用按摩球或網球。
  4. 停留時間:在感覺特別僵硬的區域靜態按壓 30 秒。

泡棉滾筒不僅適合運動員,日常生活中即便沒有明顯疼痛,也能用來增加靈活度與活動範圍。不過,若持續出現壓痛或症狀惡化,應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作者簡介:Amy Denney是《大紀元時報》的健康記者。她擁有伊利諾伊大學斯普林菲爾德分校的公共事務報導碩士學位,並曾獲多項健康與調查性報導獎項。其報導主題涵蓋腸道微生物群、新療法及整合健康。

原文  The 10-Minute Trick for Joint Pain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衛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紀元保留刪除騙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等惡意留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