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滑手機?痔瘡風險大增50%

上廁所滑手機?痔瘡風險大增50%
如廁時滑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你可能不知,它正悄悄提高痔瘡風險。(Butsaya/Shutterstock)
文/喬治·席提諾(George Citroner) 編譯/李宇欣
2025-09-28 07:00 中港台時間|10-06 09:04 更新
人氣 203

每次上廁所,是不是都習慣順手拿起手機?滑一滑社群、看個新聞、追個劇,不知不覺就過了五分鐘,甚至十分鐘?

這個看似無害的「廁所時光」,其實正悄悄為你的健康埋下隱患!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揭示:長時間在馬桶上滑手機,竟然會讓痔瘡風險飆升近50%!沒錯,這個數據量化了胃腸科醫生多年來對病患的耳提面命。

凱斯西儲大學消化內科與肝病科臨床講師比安卡·伊斯拉姆(Bianca Islam)博士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這提醒我們,日常習慣,哪怕只是簡單地坐在馬桶上滑手機,都可能對健康產生真實的影響。」

科學解析:為什麼馬桶成了痔瘡製造機?

為什麼刷手機會讓痔瘡找上門?物理學可以給出合理的答案。

伊斯拉姆博士解釋,與坐在椅子上不同,坐在馬桶上會讓骨盆底失去支撐,對直腸靜脈造成增加的壓力。

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發言人辛西婭·蔡(Cynthia Tsay)博士向《大紀元時報》進一步闡述了具體機制:「長時間壓力作用於直腸靜脈的物理作用,加上這個姿勢會增加血流量,提高了直腸靜脈腫脹和充血的風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痔瘡。」

這項研究調查了125名接受腸鏡檢查的成年人,發現:

  • 手機使用者中,高達37%的人在廁所待超過5分鐘,相較而言,不使用手機者只占7%。
  • 所有受訪者中,66%的人承認會在廁所使用智慧手機。
  • 其中,46%的智慧手機使用者比不使用者有更高的痔瘡風險。

「在臨床上,我經常看到那些在衛生間待得越久的病人,越容易患上痔瘡。」伊斯拉姆博士說。「以前人們歸咎於在廁所看報紙,現在則是智慧手機。現在的數據印證了我們多年來在臨床實踐中的觀察。」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也推翻了過去的認知,發現排便時的用力擠壓與痔瘡風險無關。

手機成癮的心理機制:為什麼我們停不下來?

智慧手機滑動會讓人在廁所裡逗留過久,但這並非偶然。

邁阿密Quintessence Psychiatry的認證精神科醫師諾娜·科舍(Nona Kocher)博士告訴《大紀元時報》:「手機上的『上癮』感覺並非偶然,這是精心設計選擇的產物。」

科捨博士解釋,社交媒體特別容易分散注意力,因為它提供持續的刺激和小劑量的獎勵,比如按讚、新貼文和更新,這讓人很難停下來。

「這些應用程式的設計就是要用無止盡的滑動和不可預測的內容來吸引你,時間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就延長了很多。」她說。

關鍵五分鐘 別讓手機分散注意力

研究人員建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手機留在廁所外面,並把如廁時間控制在幾分鐘內。

資深研究作者特里莎·帕斯里查(Trisha Pasricha)博士建議:「如果你在廁所待得太久,請問問自己為什麼。是因為排便真的很困難,還是因為你的注意力被分散了?」

蔡博士則建議,如果五分鐘內無法順利排便,就先從馬桶上起來。

預防痔瘡的完整指南

為了減少患上痔瘡的機率,蔡博士給出了幾點建議:

保持大便鬆軟: 透過充足的纖維攝取、多喝水,並規律運動,保持糞便柔軟,從根本上減少便祕的發生。

避免過度用力:排便時應避免用力擠壓,讓身體自然進行。用力過猛會大大增加直腸壓力。 

減少久坐久站: 記得定時起身活動,特別是避免在硬的地面或座椅上長時間坐著或站立,都會增加腹部和直腸壓力。

蔡博士總結道:「我給患者的建議是,把上廁所的時間盡可能縮短,並從整體上專注於健康的排便習慣。」

作者簡介:George Citroner 負責報導健康與醫學相關新聞,包括癌症、傳染病與神經退化性疾病。他因一篇關於男性骨質疏鬆風險的報導,在2020年獲得了媒體骨科報導卓越獎。◇

原文 Scrolling on the Toilet Increases Hemorrhoid Risk by Nearly 50 Percent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郭北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留言

  • 大紀元保留刪除惡意留言的權利,包括低俗、誤導或攻擊信仰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