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課
一.花有豔,竹成文(十二文)(選自《聲律啟蒙》)
欹對正,見對聞。偃武對修文。羊車對鶴駕,朝旭對晚曛。花有豔,竹成文。馬燧對羊欣。山中梁宰相,樹下漢將軍。施帳解圍嘉道韞,當壚沽酒嘆文君。好景有期,北嶺幾枝梅似雪;豐年先兆,西郊千頃稼如雲。
(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注釋及說明:
1. 欹對正,見對聞:欹,傾斜。|正,①音「政,去聲」。端正、正直、正面、糾正。②音「征,平聲」。正月(黃曆每年的第一個月)。
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 唐‧杜甫《舟泛洞庭》
龍在石潭聞夜雨,雁移沙渚見秋潮。 唐‧許渾《題靈山寺行堅師院》
2. 偃武對修文:偃武,停止武備。「偃」讀音「演,上聲」。|修文,修明文教。
示武方能成偃武,歸文乃可事修文。 清‧弘曆《福康安奏班師日期並廓爾喀致送羊酒等物犒師詩以志事》
3. 羊車對鶴駕,朝旭對晚曛:羊車,採用幾隻羊拉的車。羊車一詞最早見於《晉書‧輿服》:「羊車,一名輦車,其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軛。武帝時,護軍羊琇輒乘羊車,司隸劉毅糾劾其罪。」|鶴駕,對仙人或高人隱士蹤跡的敬稱。唐‧席豫《送賀祕監歸會稽詩》:「霓裳明主賜,鶴駕列仙迎。」|朝旭,初升的太陽。|晚曛,暮曛;傍晚昏暗的日光。|「車」的讀音,「居」「che1」均可。
正宮夜半羊車過,別院秋深鶴駕遙。 元‧薩都剌《四時宮詞(其三)》
前村宿鷺迎朝旭,別浦歸漁帶晚曛。 (朝暉 原創)
4. 花有豔,竹成文:豔麗的花朵;有斑紋的竹子(斑竹)。
杜宇飄零花有豔,湘君慟哭竹成文。 (朝暉 原創)
(「杜宇」指「杜鵑花」;「湘君慟哭」典故出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載:「湘水去岸三十許裡有相思宮、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歿葬於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慟哭,淚下沾竹,文悉為之班班然。」)
5. 馬燧對羊欣:馬燧(音遂,去聲),唐汝州郟城人(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字洵美。中唐名將。少學兵書戰策,沉勇多算。唐代宗寶應中,累遷鄭、懷、隴、商等州刺史。唐代宗大歷中,屢破李靈耀、田悅叛軍,遷河東節度使。入遷檢校兵部尚書,封豳國公,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復以平李懷光功,遷光祿大夫,兼侍中,唐德宗賜《宸扆》《台衡》二銘,言君臣相成之美。
羊欣,南朝‧宋‧泰山南城人(今山東省平邑縣),字敬元。書法家。少泛覽經籍,尤長隸書。年十二,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愛之。仕晉為輔國參軍。入宋,為新安太守,為政以簡惠著稱。好黃老,善醫術,撰有《藥方》十卷。
名將中唐推馬燧,隸書東晉有羊欣。 (朝暉 原創)
6. 山中梁宰相,樹下漢將軍:「梁宰相」指陶弘景,南朝齊梁時期丹陽秣陵人(今江蘇省南京市),字通明。好讀書,善琴棋,工草隸,博通曆算、地理、醫藥等。蕭道成(齊高帝)為相時,引為諸王侍讀。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3年),隱居句容句曲山(江蘇省句容縣)。梁武帝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諮詢,時稱「山中宰相」。
「漢將軍」指東漢大將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省寶豐縣)人。從劉秀安定河北,為偏將軍。性謙讓,諸將爭功時,常退避樹下,軍中號為「大樹將軍」。劉秀稱帝後,被封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
7. 施帳解圍嘉道韞:此事典故出自《晉書‧列女傳》:「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韞」讀音「吻,上聲。」「韞」字古音有兩個,表示「赤黃色(橙)」讀音「溫,平聲」。表示「隱藏、收藏」讀音「吻,上聲。」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他的妻子謝道韞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有一次王獻之與賓客清談時,回答不了客人的問題,很尷尬。他的嫂子謝道韞便替他解圍,設立青花綾帷帳,於帳中重申王獻之觀點,來客無法駁屈其理。
上聯大意:坐在帳子裡幫王獻子回答問題,謝道韞的才華令人讚賞。
8. 當壚沽酒嘆文君:當壚(亦作「當爐」),站在放酒罈的土台子前。壚,放酒罈的土墩。|沽酒,賣酒。|文君,卓文君。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1],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從臨邛(今四川邛崍縣)私奔後,回到相如成都的家中,沒想到相如家徒四壁,無法生活。不得已,倆人又回到臨邛,相如把自己的車馬都賣掉,買下一家酒館來賣酒。並且讓文君親自站在土台子前賣酒。而司馬相如穿起粗衣短褲,請了一個雇工,在自家酒館中洗滌酒器做雜活。
下聯大意:站在土台子前賣酒,卓文君的賢淑德行令人感歎。
9. 好景有期,北嶺幾枝梅似雪:上聯大意,很快就有美景觀賞,北嶺已經有幾枝似雪的白梅花開放。
10. 豐年先兆,西郊千頃稼如雲:先兆,預兆;預先顯示的跡象。| 下聯大意,豐收年景的預兆,西郊有上千頃莊稼長得像雲一樣的繁盛。|一頃等於一百畝。

二、六首押「十二文」韻的古代經典唐詩
1. 酬令狐相公贈別 唐‧劉禹錫
越聲長苦有誰聞,老向湘山與楚雲。
海嶠新辭永嘉守,夷門重見信陵君。
田園松菊今迷路,霄漢鴛鴻久絕群。
幸遇甘泉尚詞賦,不知何客薦雄文。
創作背景:本詩創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冬,劉禹錫在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被召回長安。劉禹錫先到揚州,遇見白居易,創作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然後倆人一起北上。公元827年春,劉禹錫、白居易到達汴州(今河南開封),在官方旅舍遇見了被派往溫州任刺史的好友張又新。然後拜訪了當時的宣武節度使令狐楚。「相公」一詞最早就是用於對宰相的尊稱,令狐楚曾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出任宰相。此次聚會,令狐楚先寫詩《節度宣武酬樂天夢得》贈予白居易和劉禹錫。
詩中之所以提到張又新,是因為張又新在當時名氣很大。張又新是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科考狀元。也是唐朝開始實行科舉考試以來,繼崔元翰之後,歷史上第二位,即解試、會試、殿試均取得第一的文人,俗稱「三元及第」或「連中三元」。
注釋:①越聲長苦:本義是指客居外地生病,常常用家鄉的口音(越國腔調)痛苦呻吟。本詩指思念家鄉時長長的嘆息聲。典故出自《史記‧張儀列傳》[2],戰國時期,謀士陳軫給秦惠王說了這樣一個故事:越國人莊舃在楚國官做到執珪的爵位(上卿),後來他生病了。楚王說:『莊舃原本是越國一個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官做到上卿,富貴了,不知道還思不思念越國?』近臣回答說:『大凡人們思念自己的故鄉,是在他生病的時候,假如莊舄思念越國,呻吟時就會是越國的鄉音,要是不思念越國就會用楚國的腔調。』楚王派人前去偷聽,莊舃病痛時的呻吟聲還真是用越國的腔調。|春秋時期越國地域包括今浙江、江蘇南部等地區。②湘山:也稱君山,在洞庭湖中。劉禹錫曾任朗州司馬九年,後來又任朗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年,而朗州靠近湘山。|老向,長時間看著(洞庭湖君山的景色與楚國的雲朵)。③楚雲:朗州在戰國時期屬楚國。④海嶠(音轎,去聲):靠海又多山的地區。本詩指溫州。⑤永嘉守:本詩指張又新,當時經開封赴溫州任刺史。唐朝時期,溫州刺史的治所在永嘉縣。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永嘉郡改為溫州。這也是「溫州」這個地名的由來。另外,隋唐之後,將「郡」改為「州」,郡守改稱刺史。「海嶠新辭永嘉守」是個倒裝句,應該是「新辭海嶠永嘉守」。因為南朝宋時期的大臣、詩人謝靈運曾經擔任過永嘉郡守,所以本句將張又新比作謝靈運。⑥夷門:戰國時期魏國都城(大梁)的東門。故址在今河南開封城內東北隅。因在夷山之上,故名。本詩用夷門借指汴州,宣武節度使的治所在此地。
⑦信陵君:魏公子。戰國時期魏國魏安釐王異母弟,名無忌,封信陵君。禮賢下士,有食客三千人。其事蹟見於《史記‧魏公子列傳》。所以本句將令狐楚比作魏公子。⑧松菊:松與菊不畏霜寒,在古詩文中常比喻堅守節操或具有高尚道德之人。本詩用「田園松菊」比喻自己的家園,出自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⑨霄漢:本義指天際。本詩指朝廷。⑩鴛鴻:鵷鴻。鵷雛(鸞鳳)、鴻雁;均可在天空中高飛;因此比喻才德兼備的賢人。⑾甘泉:甘泉宮(西漢時期主要宮殿之一)。本詩借指皇帝(唐文宗)。唐宋時期的詩人常將漢朝的主要宮殿名用來比喻皇宮、朝廷、皇帝。比如西漢時期的建章宮。「建章」二字就常被唐宋詩人運用於比喻皇宮等。唐‧張九齡《奉和聖制南郊禮畢酺宴》:「妙舞來平樂,新聲出建章。」這裡的「建章」是指唐朝的皇宮。北宋‧蘇軾《上元侍飲樓上》:「澹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這裡的「建章」是指北宋的皇宮。⑿雄文:本義指傑出的文章。
全詩大意:(在外為官二十多年)思念家鄉的苦楚及長長的嘆息聲,又有幾個人能理解和聽到呢?在朗州等地任職多年,我所能看到的景色無非是洞庭湖的湘山與楚地的流雲。我們剛剛與去溫州上任的張又新辭別,他的才學比得上同樣當過永嘉太守的謝靈運;現在又在汴州府與您(令狐楚)再次相逢,您如同信陵君魏公子那樣禮賢下士,美名遠揚。多年沒回家鄉,我擔心到了洛陽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就如天上高飛的失群已久的鵷鴻(言外之意,我本賢德之士卻長期離開了朝班的行列)。很幸運當今聖上(唐文宗李昂)崇尚詩詞歌賦,不知道誰能替我向皇上推薦呢?

賞析:這是一首自薦體裁的七言律詩。我們都知道「毛遂自薦」這個成語,在傳統的觀念中,允許及鼓勵自我推薦。令狐楚當過宰相,宣武節度使又是從二品的高官,所以劉禹錫寫了這首自薦詩。下面我們就分析這類題材詩歌的創作特點。
首聯「越聲長苦有誰聞,老向湘山與楚雲。」述說作者在朗州等地任職二十多年[3],飽受思鄉之苦。除了洞庭湖君山一個景點之外,每天也只能看著天上的白雲發呆。「老向」用詞極妙,言外之意是說,總是看著一個景色也難免出現審美疲勞。
頷聯「海嶠新辭永嘉守,夷門重見信陵君。」言外之意,張又新與令狐楚兩位都是朝廷新貴;即使張又新為溫州刺史,也是穿紫色官服的從三品高官。到地方任職也只是「鍍金」,一兩年就回長安。而且用「永嘉守」及「信陵君」來稱讚這兩位朝廷貴人,也是為了拉近彼此的距離。
頸聯「田園松菊今迷路,霄漢鴛鴻久絕群。」自薦詩文最忌諱的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下聯「霄漢鴛鴻」用詞極妙,朝廷官員不論官職大小,讀了這一句都會認為作者把大家比喻成賢人,而作者只是離開這個群體太久了(久絕群)。這樣寫很容易獲得他人的同情。從劉禹錫的這首詩,用詞細節的駕馭上,我們也學習了,寫文章,說話做事,首先要考慮別人能否接受。
尾聯上聯「幸遇甘泉尚詞賦」讚美皇上也用比喻,比直白的表述更易讓人接受。「不知何客薦雄文」其實作者心知肚明,在這種拜會地方行政長官的正式場合,特別是白居易、劉禹錫等名滿天下的詩人在,他們的唱酬作品會很快流傳出去,各地的樂人、歌女也會以傳唱他們的新詩為榮。而且3日左右,皇帝的御案上也會有劉禹錫的這篇作品。因為大唐是詩歌的國度,人人都喜愛,人人傳唱。唐宣宗李忱在《弔白居易》的詩中說:「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好的詩詞歌賦通過各地的驛站甚至傳唱到了關外。
此次聚會之後,劉禹錫的仕途也步入了正軌,回到長安即被任命為主客郎中兼集賢殿學士。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實現了回鄉之夢。
三、附注:
1.《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與俱之臨邛,盡賣其車騎,買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末句「市」,近現代有些白話譯文翻譯成「鬧市」,理解有誤。古代的酒館,除了外賣酒水,還提供桌椅讓客人在館中喝酒。「市」應理解為「酒市」,也就是酒館。所以「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應該理解為,司馬相如與雇工一起在自家酒館中洗滌酒器做雜活。
2.《史記‧張儀列傳》:陳軫對曰:「王聞夫越人莊舄乎?」王曰:「不聞。」曰:「越人莊舄仕楚執珪,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珪,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舄」音「昔,入聲」。
3.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