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大江大河大山,謂之江山,這裡也是高樓林立繁華喧鬧的大都市,亦名山城。江山如畫,長橋若虹。夜晚的燈火層層疊疊,璀璨奪目,極似銀河落九天。
這裡堪稱黃葛樹的勝地,古道漫漫,古樹參天,道觀寺院錯落其間;遠山靜謐,近水升煙,徐徐江風,不時飄來特別的風味。
卻說塗山有條古道,道的兩邊遮天蔽日全是黃葛樹,亦稱黃桷椏古道。但見一個椏口的石牆面上驚現一棵巨型黃葛樹,根系鋪滿石牆,如同一把蓬亂的鬍鬚恣意生長,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這種根系發達,且裸露在外,造型千奇百怪的黃葛樹,滿城皆是,頑強的生命力,成就了一把把撐天的巨傘。攀岩走壁的虬根,似游龍翻卷,勢不可擋,收束不住。如此強勁有個性有姿態的黃葛樹,也與這座泛著江湖水碼頭粼粼波光的山中之城,互為烘托,相映成趣。
這裡的人民也有黃葛樹的脾性倔氣,他們喜歡跳進大江大河裡,自在的游泳追逐,即使在冰冷的寒冬,也無法退卻了他們的興致;他們還喜歡吃一種油泡火燎的濃辣湯鍋,名曰火鍋,並且吃成了名噪一時的地方美食,甚至走向了世界。
這裡的「棒棒」們也久負盛名,矯健的身影,奔忙在連接上江城與下江城的陡坡山道中。端起一碗「老蔭茶」,裡面浸泡的故事,不僅有鄉愁,更有先輩將士們縱橫馳騁揮灑出的熱血與豪氣。(編按:以從事人力搬運為主的農民工群體,因其手拿一根用於搬運的竹棒,重慶話將挑東西的竹扁擔或木棒叫做「棒棒」。)
忽必烈蒙古鐵騎,征服了歐亞大陸,卻撼動不了這塊古老淳厚的土地;二戰時日本人瘋狂的炮火也沒能打開一道古拙斑駁的城門;神奇的山城還留下了「龍隱」的傳說與傳奇,建文帝的道堂如今還健在,蔣公的松廳依然散發著正氣凜然的光芒。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清柔的江河水浪花低語,不經意間卻孕育出姿態溫婉的另一種黃葛樹。疏闊的枝幹上,斜垂下密集的小枝條,滿是柔軟蓬鬆的綠葉,巨傘之下,猶如孔雀的尾羽輕垂,也如置身綠意盎然的洞天。春夏之際,金黃的樹葉飄飄灑灑,落英繽紛。這就是傳說中的「柳葉黃葛樹」吧。
懷弄著「柳葉」也好,觸碰著蒼虬也罷,凝望著連綿起伏的山巒,滔滔江河奔流不息,似乎遙見到那彩雲滿天,靈秀險峻的三峽美景,耳畔邊響起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句。
如今這兩江交匯之處,更是氣象萬千:江天遼闊,雲橫萬里。拔地而起的巨輪(1),雄偉壯闊,帶來無比的勇氣與希望。這預示著中華大地上千千萬萬的法輪大法弟子,不畏邪黨迫害,歷經血雨腥風,依然堅定信念,堅韌不拔,以頑強的生命力,兌現著神聖的誓約,成就著光明的未來,終於登上了回歸家園的巨輪,朝天揚帆……

(1)位於朝天門兩江交匯處形似巨輪的雄偉建築。
責任編輯:林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