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辛勞十餘年 老僕扶養辭世主子三女長大 未曾一睹芳容

作者:懷忍忍
老僕為辭世老主人的三個女兒辛勞十餘年,扶養她們長大,但連她們一面都沒見過。(圖:清代蔡嘉 秋庭圖 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72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無私的義

北宋趙鄰幾(公元922—979年)字亞之,鄆州須城(今山東泰安市東平縣)人。他家世代務農,但他自幼好學,而且很擅長著作寫文章,《宋史》中有著錄他的書,他的賦《禹別九州賦》萬餘言,受人喜愛,多人傳誦。

趙鄰幾於後周顯德二年舉進士,任官祕書省校書郎。入了宋代,因文學才華受到宋太宗賞識,被升遷為知制誥(中書舍人),幫皇上起草詔書。不幸才上任幾個月他便辭世了,卒年五十九歲。

趙的兒子東之,也有文才。因為父親追補著錄《唐實錄》一事,受到皇上嘉許,以父蔭補了郎山主簿的職務。後來他奉命護送軍糧到北方邊塞時,殞命於塞下,留下家屬寄居睢陽。太宗詔賜其家十萬錢(一百貫)。

朝廷賜予的錢用在返鄉、安葬上,所剩不多,趙家連一畝田一間房舍都沒有,漸漸變得貧困,最後連東之遺下的三個幼年女兒,衣食住居都沒有著落。趙家有個老僕趙延嗣,他隨侍主人很長的年月,見主家後代落難,生計無著,不忍離去。

老僕趙延嗣什麼勞苦活兒都幹,但願能給主人的三個孤女提供吃穿和住宿,就這樣辛苦勞碌了十餘年,也沒改變初衷,直到主家的三個孤女都長大成人。而在十餘年中,趙延嗣守著主僕的禮義,連趙家三閨女的芳容都未曾一見。

老忠僕上京為老主人的三女謀良緣。(圖:傳 唐 李思訓 京畿瑞雪圖 局部。公有領域)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老僕趙延嗣心裡一直惦記著這件大事,一心為趙家三閨女籌謀婚姻大事。趙家三閨女雖然貧困了,但是她們的祖、父昔日也是朝中的官吏,尤其祖父更是受皇上欽點的親近的舍人,所以婚事對象也要儘量找到門當戶對的。於是他上京去尋訪老主人的舊識,希望為她們尋得好對象。

他拜見了翰林宋白、侍郎楊徽之,一見面忍不住放聲大哭,一五一十道出來由。宋、楊二公聽了他的一番話,驚愕失聲道:「我們是做官的讀書人,自詡有身分、懂道義,而且當年和趙舍人是朋友(楊公和趙公是同門),但舍人辭世後,卻不能體恤他家孤女淪落無依的下場,也從未出手援助,和你相差何等之遠啊!」

宋白和楊徽之當下就派人去把趙家三個女兒接到京師,用心為她們尋找良配,一一找到良士君子,為她們完成婚姻大事。

等趙家三孤女都出嫁了,趙延嗣這才離開趙家。後來徂徠先生石守道為趙延嗣寫傳,以激勵世人:真正的義,是在別人最孤苦的時候伸出援手,完全無私無我的奉獻,而且不求一絲絲的回報。

善的循環

這位為趙延嗣寫傳的徂徠先生石守道是兗州奉符(今之山東泰安一帶)人,年輕時進士甲科及第,在鄆州、南京當過推官。他很好學,精研《雅》《頌》,志尚高尚,樂善疾惡,在家鄉頗有聲名。守道秉性正直,即便位居微官,也心繫天下社稷。

石守道家一向貧窮,他去世後,妻兒流落街頭,受凍挨餓。富弼、韓琦共同分俸買田贍養他的家人。多年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在朝中得以復出,有重臣推薦石守道忠直,皇上即下詔為其子封官。這也是回饋了石守道一生的正氣。

徂徠先生石守道為義僕趙延嗣寫傳,以激勵世人忠義之氣,而他本人在死後,其家人也得到忠義之士的幫助,是巧合嗎?他的兒子也受到他正直之氣的庇蔭,這應該是人間無私的義氣得到上天的肯定!雖然本書中沒有記載,這位忠義的老僕鐵定會有好未來。@*

資料來源:《事實類苑‧忠孝節義》《宋史》

——看更多【救世古鑑】

責任編輯:方沛#

推薦閱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僅僅當個不入流的小官吏,也能發揮巨大的力量改變人生嗎?身家遭受災難,身體有了永久性的損害,如何轉變人心之念,去轉變生命的天地呢?
  • 兄弟爭獄,兄弟爭義甘心赴死,兄弟慈悲無懼疫病,這些歷史上的真實故事,給人溫柔的慰藉,給人永恆的情義,也給予後人種種啟發。
  • 淫慾之門真乃是生死之關,人與禽獸的界線啊!這道門一爛開,後禍也將隨之而至!陸世科怎樣守住戒淫慾的正念?他通過這一關的考驗得後福。
  • 兄弟又稱「手足」,形容兄弟關係真是貼切。《讀書錄》曰,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枝各自榮,些須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有人對待兄弟好像陌生人,見難不救,結果如何呢?也有兄友愛弟弟,情過手足,福報不求自來。
  • 北魏太武帝時,一場《國書》事件掀起滔天巨浪,司徒崔浩領導的執筆班子全遭到命喪黃泉的災難甚至株連五族,其中卻有人得以保命又受到重用。天差地別的命運是怎麼造成的呢?
  • 人們常聽說現世報,現世報是真有,福報也有惡報也有,在當生當世就得到報應。南北朝時代的故事,顯現現世報可能如影隨形,即時就來,當下就發生報應。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天道好還」是因果循環所顯現的天理,就是說今日我們所受的果是昨日(今日之前或前生)結下的因,不管我們生在怎樣的階層都繞不過這個天理。人世的社會就是「迷」,一般人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末來,這些欠債還債的故人故事,可以給我們今人一些寶貴的警示!
  • 從人類文明歷史的留存與傳承來看,文字的出現是驚天動地的劃時代創舉,《淮南子.本經訓》說「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今天我們對「文字」多只看到其表面的實用功能,卻失去了一份基本的敬重精神,甚至連敬重文字的概念也不存在。說實在的,許多現代人會這樣想:敬不敬重文字真的有作用嗎?不妨隨著本文來去探索一番吧!本文試從三方面提供實例來互證。
  •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