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5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洪寧採訪報導)近年來,中國多地城市軌道交通公司經營嚴重虧損,降薪潮蔓延。如今,上海地鐵已啟動裁員計劃,首當其衝的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一線員工的生存壓力正在不斷加大。
裁員補償有限 中年員工衝擊最大
上海申通地鐵老員工李新(化名)對大紀元表示,此次裁員補償根據標準分為三個檔:
李新坦言,補償金額看起來不少,但是四五十歲中年員工失業後,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些補償款,在上海這樣的城市,只能勉強支撐三年左右的生活,社保還得自己繳納。
他還透露,公司領導說,隨著地鐵列車技術升級,上海地鐵很多線路將在2028年前陸續變為無人駕駛,之後外包工、站務員也要大量裁員。
同時,申通地鐵從7月起實施降薪。
裁員降薪使員工家庭經濟壓力驟增
李新說,得知裁員消息後,一些同事心裡很複雜。結婚的人有房貸車貸,失業了壓力就特別大。網上說的鐵人三項:「網約車、外賣、快遞」,根本不能解決房貸、車貸的經濟壓力。
申通員工張浩(化名)的妻子已失業在家,當他告訴妻子年底可能會被裁員後,妻子崩潰了,倆人為了房貸、車貸和孩子培訓班學費等大吵一架。
「雙雙失業的慘況最糟糕。」李新說。他直言,這次失業潮規模比1998年的下崗潮更加嚴重。中國經濟下行,裁員降薪情況嚴重,消費降級也很嚴重,導致地鐵客流量大減。
經濟下行 影響客流量
李新透露,從2023年疫情解封之後,上海經濟一直低迷。兩年多前上海經濟就不行了,南京路的置地廣場和梅隴鎮廣場關門,徐家匯的太平洋百貨和第六百貨關門。「我所在的線路工作日早高峰時,乘客數量比疫情前減少了三分之一,今年客流量又進一步下滑。」
最近週末,李新去車站旁邊的大型購物中心。中午飯點時,美食街裡只有奶茶、炸串店前還有人。而日本料理、牛排西餐廳,甚至必勝客都幾乎空空蕩蕩。「這就是2025年上海消費萎縮的真實寫照。」
全國地鐵普遍巨虧 財政難以支撐
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地鐵曾被視為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各地不惜花巨資瘋狂上馬新線路,爭搶政績。然而,如今債務壓頂,連年赤字,地鐵已成為財政的沉重負擔。
據網易公眾號「城市財經」報導,2024年,中國各城市地鐵盈利主要依靠政府補貼,至少有26個城市地鐵在扣除政府補助後依然虧損。(相關報導:至少26城市地鐵虧錢 佛山關空調列車變蒸箱)
即使是最賺錢的深圳地鐵,2024年淨利潤出現虧損334億元,相當於每天虧損接近1億元。北京地鐵的客流量高居全國前列,當年仍虧損216億元。青島地鐵虧損88億元,成都近70億元,寧波75億元。全國28家地鐵公司加起來,總負債已經超過了4.7萬億元。
地鐵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建設成本過高。比如上海地鐵19號線,每公里造價高達20億元,遠超其它地鐵的造價。另外盲目擴張、運營成本龐大也是原因之一。
武漢曾經對「站點+周邊土地綜合開發」TOD模式抱有希望。但隨著房地產市場崩塌、土地出讓金銳減,地方財政也背負巨額債務,模式難以為繼。
分析認為,隨著各地政府補貼難以為繼、客流難以回升,地鐵的紅利時代正逐漸退場。
責任編輯: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