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隋朝国祚短暂,经过“开皇之治”的短暂繁荣,又迅速陷入凋敝衰亡。探究其中的祸源,杨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千古佳偶】维摩境空 苏轼高情逐朝云
千古爱情佳话,苏轼和朝云的爱情。苏轼(公元1036-1101年) 的一生在文章、学问和书法上的成就,为后人乐道,他的诗词常为人传诵,而他的仕宦坎坷也是为人熟知。侍妾朝云在苏轼仕宦官途困蹇的后半生,陪伴他度过现实的难关、给予精神上的共鸣。苏轼的“无情荒地有情天”爱情故事,触动千古胸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是中秋的名句,也是人间有情人的心愿。而对苏轼而言,他的人生、他的婚姻、他的爱情,则恰恰与之相违,好景不长。他的结发妻、续弦和侍妾,都先他而去。尽管好景不长久,苏轼和发妻王弗浪漫的结缘“唤鱼联姻”,两人夫唱妇随,留下千古佳话。
【文史】司马懿一生与唐太宗史论
,唐太宗亲自为司马懿写下史论。他评价司马懿文武双全,为人禀性宽绰,又能容人;求贤若渴时,生怕会有疏漏;用人时又能充分发挥对方的才能。
玩味这些好对联 岁岁过好年
中国历代许多文学家、贤臣将相和明君帝王,都出现过对联大家。佚名的平民百姓,也有留下妙趣横溢的对联,好像是沙中之珠。曾国藩注重己身的修为操守,也将自己的体悟写成对联,且得到不少青睐。临岁杪年末玩味这些对联过年,若得其中三昧,亲身笃而行之,岁岁过好年,平安岂不可期?! 对联…
据《王阳明全集》记载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王阳明正在浙江参加乡试,到了晚上,巡场者看见考场上突然出现两个巨人,分别穿着红色和绿色衣裳,东西相向而立,且自言自语说:“三人好做事”,说完就忽然不见了。…后来,本次乡试在这个考场上,王阳明和胡世宁、孙燧都脱颖而出中了举人,三人在后来竟然都是平定朱宸濠叛乱的要角。
酌古鉴今:一日三谏
晏子死了之后,齐景公再也听不到别人的谏言,他感叹的说:“以前我与晏子出游,他一天中三次谏责我,现在他死了,有谁还能像他那样劝谏我呢?”
刘秉忠  帮忽必烈建不世之业
北宋邵雍的《梅花诗》从开解了人从天上来的天机到朝代历史的轮替,前篇说了前两首,第三首的朝代则从宋室转到了蒙古入主中原的元王朝。第三首诗是这么说的: 天地相乘数一原, 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 看尽残花总不言。 这...
【故国神游】熙宁万事转头空 沧桑只为鉴孤忠
宋英宗治平年间的一天,西京洛阳的天津桥上,邵雍与来客散步闲谈。忽然,深树间传来杜鹃的啼声。杜鹃者,南方之禽,邵雍是以推知,南方地气北迁至洛阳,此为天下变乱之相,于是惨然不乐道:“不到两年,皇上将起用南方人士,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来客大惊。
诸葛亮是琅邪阳都(今天山东沂南县)人,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诸葛珪,字君贡,是汉末太山(即泰山)郡丞。诸葛亮父亲去世较早,诸葛亮跟着叔父诸葛玄在豫章(江西南昌)、荆州(在今湖北省)等地生活,后来在南阳隐居。叔父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以种地为生,安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地方,诸葛亮称之为“隆中”。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父吟》,常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具有济世之才,被人称作“卧龙”、“ 伏龙”。
家教珍事:因儿事    杨溥识好官
杨溥在狱中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宣宗即位后,他被召入内阁,与杨士奇共掌机务。他是“三杨”之一。与杨士奇、杨荣一样,历仕四朝,为朝中元老。
【故国神游】党争纷纭国是改 岿然始见士大夫
历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当宋太祖立朝密镌誓碑,将不杀大臣与言事官定为本朝家法时,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种与道进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时萌生。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以振兴道统为已任,以致君尧舜为理想,已然成为当时士大夫之主流思想。于是仁宗朝,人才辈出,几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苏东坡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文史】“兵仙”韩信妙用《孙子兵法》
秦末汉初叱咤风云、并开两汉之基的大将军韩信,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汉书补注》引唐朝大将李靖的话说:“张良所学,《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穰苴》和《孙武》都是古代著名的兵书,《穰苴》的作者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军事家田穰苴,《孙武兵法》又称《孙子兵法》,是同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所着,该书计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
【故国神游】刀笔雄词决讼狱 包公堂外放青天
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着一百八十三位开封知府的姓名。其中一个名字已不可辨识,据说这是因为历代来到碑前观瞻的人们都因为缅怀与敬仰,不禁会用手指摩挲指点其名,天长日久,碑字竟被磨去,且沉沉凹陷下去,这个名字就是包拯。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这篇烩炙人口的文章中,写下的千古名句,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作为一位士大夫,范仲淹是实践了自己这句诺言的。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两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后,他随继父姓朱。长大...
直言敢谏 不忘报恩的贤臣李大亮
李大亮对天子力争是非曲直,不回避,不屈不挠。他的官位显赫,他的居室却简陋狭小。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枚印章,材质非金非玉,形状不方不圆,用途亦公亦私,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它的主人又是谁呢?
张居正除弊图强
当明王朝由盛而衰,由局部稳定走向全面动乱的时候,出了一个除弊图强的著名宰相,使衰弱的明王朝又有了新的生机,他就是张居正。
所有的殊荣都写在“圣祖”康熙的岁月里,驾驶着泱泱古国的航船,经过半个世纪航行,历经“乱世”——“治世”——“盛世”的过程,终驶向康乾盛世的局面。瑰丽的历史画卷里,还谱写着明君与忠臣的千古佳话。
他去世在江南的浙江平湖,遥远的河北阜平为他起坟,有人用“数陆忘祖”镌刻对他的铭记:从清朝康熙年间到清末,漫漫三百年,那里的陆姓县民,称自己为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为他的衣冠塚守墓。他是陆陇其,康熙时代的理学名臣。
世纶之丑,丑得出格,丑得史上留名。《巢林笔谈》记:“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 。”意思是漕运总督施公,面貌奇丑,人们称呼他为“缺不全”。我泱泱中华,科举进仕之人,虽不能个个是“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却素有定规,六根不全、五官不正的人不能读书做官,一介英名留青史的高官,面貌又怎可如此之丑陋?
杨花落,梨花开;桃李子,得天下⋯⋯ 一阵清丽的童声穿梭于大兴都城的车水马龙之间,仿佛渲染着春日里落英缤纷的无边秀美。而这支《桃李章》对隋末的炀帝而言,不啻为寝食难安的梦魇。国中上至公卿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私议着童谣中预言的天变——李氏当为天子!
“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左传》鲁定公十三年,晋阳城以一座战争古城的风貌,在史上留下第一笔记录。此后,烟沙半城,铁骑往来,晋阳一直作为军政重地被世人熟知。春秋韩、赵、魏灭知伯的“三家分晋”,汉文帝刘恒之藩“蛰伏”十六年,北齐皇帝高欢起事而征战四方,这些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皆在晋阳发生。到了隋唐之际,晋阳再次吹响出征的号角,见证了又一桩奉天伐罪、开国建业的战争传奇。
【文史】康熙赞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
当漠漠草原的清脆马蹄,在中原的广褒疆域上响起,女真的金戈铁骑定鼎燕京,东方古国迎来了它的嬗变,也迎来了“康乾盛世”。如果说康熙大帝如日月高悬,光照寰宇,那么他的治下群臣则犹如星辰璀璨,熠熠生辉。
【隋唐英雄传记之六】“五绝”虞世南
一位学士,见证三朝兴亡,看尽花落云舒。他走过每一座都城,亲历每一段时空,都留下了韵致深厚的传说。他的面容看似瘦懦,似不胜衣,但性情刚烈,每论必及先王得失,必存规诫助益,凭借刀笔之才、博闻之识跻身初唐功臣,被太宗赞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他曾得三朝君王的眷顾——陈文帝的庇佑、隋炀帝的累征、唐太宗的恩遇。木秀于林,这无限尊崇风光的人生,却是风口浪尖的险途。或许有人欣羡,有人怀妒,但这位学士总是怀着清淡玄远的心态,不为所动,并写下史上第一首咏蝉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就是虞世南,名入十八学士榜,位列凌烟廿四公。
【文史】为忽必烈燮理阴阳的术数大家
历史的沧海中,他像是骊嘴龙珠,镶嵌于元廷金台。他官至三公之位,燮理阴阳,助君经邦纬国。秉持奇能异术奔走红尘,往返朝堂,只为有朝一日能再看壶中日月、洞里烟霞。他就是元朝著名的术数大家——田忠良。
【故国神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是大汉开国第一相,他的生平被记载于《史记》,流传于《汉书》,两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萧何的名字依然家喻户晓。而每当人们提到他时,不暇思索开口即来的却总是那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有胆有识的元朝“秀才”和“苏武”
是谁在风中吟唱茫茫草原的酒歌?拨动历史的琴弦,聆听草原帝国的凯旋,于静音的空白时光,寻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文史】仙家风骨 隐逸元都的名臣
是谁在风中吟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拨动历史的琴弦,聆听草原帝国的凯旋,于静音的空白时光,寻找一位仰慕已久的大汗。
雍正帝登基后,田文镜才开始显露出他的才干,并很快成为地方督抚之楷模。这当然与他多年在官场磨练出来的精明才干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能够识别、提拔他的英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