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谈

唐朝异僧万回为何有神通 唐三藏天竺行巧解谜
修行能出神通,这在历代僧人身上无意中常有展现。唐代的名僧万回是一位具有异能的僧人,他在唐朝君臣之间广泛受到崇敬,他的神通功能有哪些种表现?神通是怎么来的?
《论语》说(88):孔子称子贡为“瑚琏”是褒是贬?
孔子对子贡的才能多有肯定。例如,孔子曾对季康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雍也篇)本章说子贡是“瑚琏”,则有褒有贬。褒者,才能之高雅贵厚也;贬者,未至于不器也。
令人眼睛一亮的远古科技
马缟,五代人。年少时嗜好学习儒术,唐末以明经及第,又举拔萃科。后梁时为太常修撰,累任尚书郎,参知礼院事,后擢迁太常少卿。著有《中华古今注》,此书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体例与崔豹《古今注》大致相同。
东坡闲话 唐明皇因这首诗歌落泪 果真一诗成谶?
什么是人生的“无故之乐”?世上也有“无故之忧”,那又是怎么来的?世上之人可能乐未完,哀便来;笑声未绝,泪又随之。这话真不虚呀!东坡以唐明皇的一件故事作了解答。
七月十五中元节 怎么看待“鬼月”?
在台湾、闽南一带俗称黄历七月为“鬼月”,传说七月一日“开鬼门”、七月三十为“关鬼门”,各地方可见“普渡”孤魂野鬼的祭拜,这些习俗的来源为何呢?我们怎样对待“鬼月”呢?
《论语》说(87):君子有怎样的大智慧?
本章孔子称赞弟子子贱为君子。“有君子之德哉,若此人也!鲁国若更无君子者,斯子贱安得取斯君子之德行而学行之乎?”这就既称赞子贱能尊贤取友以成其德,又称赞了鲁之多贤。对此,朱熹引苏氏曰:“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
《论语》说(86):孔子如何选女婿
《诗经‧大雅‧抑》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面的污点,还可以把它磨掉;但说话不谨慎而出错,却是无法挽回的。南容“三复白圭”,目的是告诫自己说话要谨慎。孔子认为南容这样的人,无论“邦有道”还是“邦无道”,都能明哲保身。
七夕话中国情人节起源 看牛郎织女的故事与风俗
七夕是指黄历七月七日之夜,古来也称为七巧节、乞巧节、七姐(织女)诞,从古到今,围绕着种种民俗和传说,主题就是有情有义的婚姻,所以七夕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恩爱夫妻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词怎么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七夕金句呢?“织女牛郎会七夕”的传说故事有多古老呢?
东坡闲话打开话匣子:万回和尚预言唐朝运为何不说破?
尧夫(邵雍)的《渔樵问答》,字字全是精炼的道理;东坡的《渔樵闲话》,句句都是妙喻。没有道理,就无法入人心;没有妙喻,就不能启发人。明朝刑部郎中、藏书家,自号清常道人的赵琦美(开美)认为,这两本渔樵看人世之书,状似意在言外,可又像人世间的一经一纬,提纲挈领,让人容易理顺人生的大方向,言不尽处,耐人寻味!渔樵闲话唐代疯和尚万回给唐明皇的预言,传述了什么人间道理?
《论语》说(85):处理人伦关系的高招
君臣、朋友既然是“人合”,怎么“合”?皆以“义”合者也。“义”,是仁义之义。义者宜也。为臣者,君有过则当力谏,谏之不从则当去;为友者,人有过则当忠告,告之不可则当止。如果超过这个度,就会走向反面。
《论语》说(84):一句无比豪迈的话
“德不孤,必有邻”,就孔门教学而言,强调修德,自然也含有人不能独修成德,必求师友夹辅之意,所谓“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篇)。而在混乱之世,“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更是给人以巨大的激励。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漫话算盘
记得小的时候,电子计算器还未普及,商店柜台基本用的都是那种木制的算盘。不知道为什么,我尤其爱听柜员流利清脆的拨珠声,噼嗒啪嗒,像是在弹奏一首动感的曲目。可时过境迁,算盘被电脑所取代,那些熟悉的场景已然渐行渐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中国古代的计算器-算盘。
《论语》说(83):讷于言而敏于行
本章主旨慎言贵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的“欲”字,妙,强调君子的主观努力。朱熹引谢氏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钱穆解说:敏讷虽若天资,亦由习。轻言矫之以讷,行缓励之以敏,此亦变化气质,君子成德之方。
《论语》说(82):一个字座右铭——约
对一个明智的人,“约”表现在方方面面。史书上记载:大禹的时候,仪狄善于造酒。大禹一饮,味道甘美。但是,大禹从此疏远仪狄,戒掉这美味可口的酒,并且说:“后世一定会有因纵酒而亡国的君主。”
《论语》说(8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
在孔子看来,那时的人,德行好,学者沉静简默,不肯轻易出言。因为其学务为己,志在躬行,言忠便要尽忠,言孝便要尽孝,句句言语都有下落,心里才安。
《论语》说(80):如何孝顺父母?孔子四则金句
不孝何能仁?当知能对别人有同情,能关切,此乃人类心情之最可宝贵者。孔子特就孝道指点人心之仁。人当推广孝心以达于仁。
《论语》说(79):孔门心法——反求诸己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首先在于一个“见”字。如果看不见,视若无睹,也就不存在贤或不贤的问题,更没有思齐或内自省了。所以,第一步必须学会 “见”,就是能够识别贤与不贤,就是日常践行。
《论语》说(7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讲“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把义放在第一位;孔子又讲“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不是完全排斥利,而是说如果只依据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本章则把义、利与君子、小人对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凭信念飞翔:卡皮斯特拉诺燕子之谜
在这个比以往更加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得知有些事物依旧如昔——例如燕子飞回南加州古老的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San Juan Capistrano)传教站,是令人感到宁静舒适的。
不是繁文缛节 美国礼仪书不朽的内涵
美国在建国前的殖民地时代就很重视礼仪,这在日常生活与文化当中都能体现出来。从南北战争到20世纪初期间,美国出版了很多礼仪书籍,这表示当代大众很需要这类指南。不过,在探讨这些书之前,我们要知道,这些礼仪指南是教导男女老少言行举止的准则,不见得反映当时大众的行为表现。
《论语》说(77):孔子之道,仅仅忠恕而已吗?
就颜回而言,悟道极深,其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辛劳十余年 老仆扶养辞世主子三女长大 未曾一睹芳容
徂徕先生石守道为义仆赵延嗣写传,以激励世人忠义之气,而他本人在死后,其家人也得到回报,他的正直气节也得以回报在他儿子身上。可见人间无私的义气得到上天的肯定。
大唐翰墨端严遒美 笔走龙蛇奔放飘逸(下)
颜真卿淳厚笃实,刚正磊落,从不阿谀权贵,屈意媚上。字如其人,其书法也方正敦厚,沉着雄浑,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犹如恢宏的盛唐气象,与他忠烈悲壮的一生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结合的典范。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大唐翰墨端严遒美 笔走龙蛇奔放飘逸(上)
大唐是诗歌的国度,也是书家辈出、众派纷呈的书法巅峰时代。后人把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并称为“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说,其规范性,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学习书法的启蒙典范和楷模。
《论语》说(7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当然,孔子并不主张默默无闻,他教的是求仁行道经世之实学。对学生的要求,不避位,亦不汲汲于求位。换句话说,孔子主张把名位看得很淡,重在追求实际的修养和学识。孔子亦曾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为提升自己),今之学者为人(为显示于人)。”
当熬粥度日都成奢求时 苏东坡是怎样走过来的?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的后半生接二连三受到贬谪,从黄州、惠州以至天涯海角的儋州。从苏东坡二段笔记中,看他从人生低谷腾越、升华的心态与自我省思的精神。东坡也有过不少先知梦的遭遇,梦非梦,预示了东坡的命中注定?
《论语》说(75):礼让为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就是那个规矩。但礼的另一面,又讲究一个“让”字。“让者,礼之实也”(朱熹语)。俗话说,得理也要让人三分,不要得理不饶人,很智慧的。
没有皇帝架子的汉文帝怎样开启文景盛世?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孝之君,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汉文帝带给国家与人民之福与他“无为”、“无执”没有皇帝架子的修养大有关系。本文几则汉文帝的小故事自然流露其仁德之一二。
神话的重要性——为何我们应懂得这一点
神话提出的某些真理是普世的,甚至是永恒的,并且在每个时代都会重现——包括我们这个时代。
东坡先生的笑话照妖镜
苏东坡(苏轼)以才情盖世和旷达幽默著称,不仅诗词文章脍炙人口,也留下了一些带有戏谑趣味的作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中就收录了他的笑话《艾子杂谈》。他的笑话面向很多元,在笑点的背后富有以笑讽世的智慧、醒世的哲理。以下是几则白话改写的艾子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