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作者:听泉
不欠不相见,无缘不相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业力轮报。(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 ,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金朝元好问这千古一问,令红尘中多少痴情儿女仰天长啸、垂泪叹息!爱我者远在天边,我爱者渺渺不见。红尘滚滚,情雾漫漫,多少的恩怨情仇、痴迷缱绻;几多的悲欢离合、魂断尘凡,都在这情天欲海中生生上演。

数年前,无意中在网路上看到过一首诗《谁,执我之手》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

累世恩怨 今生情劫

诗写得很美,用情之深令人动容。再看诗的作者仓央嘉措,身份却是西藏的六世达赖喇嘛。这让我差点跌破眼镜。若说这诗出自红尘凡客理所当然,因为人就是为情而活着。缘起缘灭,债欠债还,业力轮报,轮回辗转。这就是人生。

可这诗竟然出自一个出家的修行人,是要跳出红尘名、利、情的羁绊,回归天国净土的修行人。并且他还不是一个普通的僧人,而是西藏的法王。这非同寻常的身份竟写出如此诗作实在叫人匪夷所思。这该是怎样深重的累世恩怨,才促成了今生如此情之大劫呢?

年轻时曾酷爱《红楼梦》,记得书中有个情节——黛玉和宝玉呕气,贾母得知后便说了一句话:“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一词在小时候多次在说书、唱戏中听到过,准确的点透了夫妻缘分的因果关系。《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的缘分是: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而宝玉则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石头,后来到警幻仙子处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他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那绛珠仙子道:‘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所以宝黛之缘是以泪报恩的善缘。

而仓央嘉措的情缘是善还是恶?又是怎样的一种轮报形式呢?有幸看了扶摇的《未解之迷》才解开了我久埋心中的迷团。

仓央嘉措的前身是卧塘湖的一位美丽女神,后来转生人间,累世修行。一次,转生为一个叫琼巴的修炼人。修炼中因没过去色关而被色魔附体。色欲之关是修炼人要过的第一关,也是很重要的一大关。牵扯到修炼人能不能再修的问题。过去修道很难,也很严,一旦犯了色戒,将被逐出师门,不能再修了。琼巴也不例外。

琼巴被师父逐出了师门,不仅不忏悔自己的修为不够,反而对师心生怨恨。在心魔的控制下,他失去了理智,对热情款待他的师父侄子一家造下了天大的罪业:在饭菜里下了毒。等清醒时,他后悔莫及,赶去想去补救——可是晚了,只救活了一个小女孩:芳坎。正是这一念之差酿造的罪因给他以后的修行带来了魔难的苦果。

他将小女孩寄养在别人家,自己又学了些害人的巫术,靠行巫赚钱来养活自己和芳坎。看到他堕落,师父曾在梦中严厉的看着他,警示他不要做坏事。然而他财迷心窍,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但行巫来钱多而容易,终是放不下钱财之心而继续造业。其间罪业也不知已造了多少。

十几年过去了,女孩芳坎长大了。一次梦中她清楚的知道了,抚养她长大、她心中感恩万分的恩人竟然是灭她全家的仇人。怒火中烧,她发誓一定要报此深仇大恨。

琼巴死后再次转生,是云南大山里的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里巴。一位药师看他可怜,便收留了他,传他药术,同时也教给了他捉妖的本事。

一次师父梦到了两株分别开红、蓝两色花的药材,看似很名贵,便画出图形让他去采。里巴很能干,无论什么样的药材,别人采不到的他都能采到。这次的药材师父相信他也能找到。

药材终于找到了,是在陡峭的山崖上。但是攀登很困难。他又生出了怨恨心,既恨师父交给他这个苦差,又恨山崖陡峭。恰逢山神巡山至此,见他对自己如此不敬,便惩治了他一下,将一枚核桃扔向了他的后心,于是他掉下了悬崖。这是他第二次因心生怨恨而招来的麻烦。

但里巴毕竟根基深厚,来源很高。冥冥之中有更大的神在保护他。他大难不死,恰巧落到一处山洞里。山洞里有只已修行千年并炼出内丹、且常用道术来害人的狐狸。但此时狐狸已喝醉了酒,醉醺醺的不太清醒了。

想起师父曾告诉过他,遇到会喝酒、会炼丹的狐狸,定要除掉。因为它修成了就是魔,就会害人。他便用捉妖术轻而易举的杀死了狐狸精,并取出内丹,交给了师父。师父将内丹研磨成粉,掺进药里治病效果很好。可是从此师父却被狐狸精附了体。

一次他把师父灌醉后,师父告诉了他实情。并告诉他,以后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师父无论怎样待他、赶他走,他也别离开——因为那不是师父的本意,而是狐狸精控制着他说的。里巴真的做到了:无论师父怎样打骂,赶他走,他始终不离不弃。

师父临终时告诉里巴,他将来成就的是一个有很大果位的神。而他杀死的这只狐狸背景也很复杂,有高层次生命在背后安排。这个事恐怕会给他将来的修行带来很大的麻烦和魔难。叮嘱他来世一定要好好修行。里巴应承着,并肯求师父说:如果来世我不精进,请你一定要点醒我。师父答应了。

等他再转生,是在西藏一个红教的家庭里,法名仓央嘉措。红教是可以不出家、在世俗中修行的。但他却不知给他的这种安排,为他以后的修行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两岁时他被定为转世灵童,十三岁时被接入布达拉宫成为六世达赖。而这个在俗世中长大的男孩,并没有经历过寺院中那般严格的清规戒律的培训,也没有真正的修炼过心性。他在尘世中早早就有了青梅竹马的恋人,而恋人对他的情爱却如烈火般炽热,如美酒般醉人,让他痴迷情中,难以自拔。

进入了布达拉宫,见不到日思夜想的恋人,对这个年轻人来说犹如进了牢房般难受。为此,在情魔的驱使下,他常常半夜翻越宫墙,去外面幽会情人。他明知前面是焚毁自己的火坑,可他这个飞蛾早已被情魔所蛊惑,还是不计后果的往里跳。为能和心上人在一起,哪怕身败名裂,失去地位、生命,他也在所不惜。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红尘轮回 为法而来

他为情所迷,为情所苦,为情而颠、为情而狂,终究为情所羁绊。他写了很多、很多的情诗,凄美而清丽。他“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见在他的灵魂深处,修行的份量还是很重、很重。

因为当人不是人生的目的,红尘只是人小栖的客栈,在人间这个大炼丹炉里锤炼自己,得法修炼,永远保持善良的本性,最终圆满回归人类的来源之处——天国世界,才是人来世的根本。

他的情诗、他的风流情事传遍了西藏的大街小巷,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经久不衰。他的诗被很多年轻人视为爱情的经典;他的情也被视为爱情的最高境界,而被世人所称颂。

“情”在人类社会中有它美好的一面,它能给人爱与温暖,使人类互相帮助与爱护,但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在凡人的理中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许是最好的典范,而在想超脱凡尘的修炼界来看,却恰恰相反。

仓央嘉措的放浪形骸终于被一直想除去他、夺取其权力的蒙古王抓到了把柄。他的情诗呈现在了康熙皇帝的几案上。

皇帝宣他进宫问话。他被当作罪犯押解着准备进京面圣。但他毕竟是西藏的法王,还有多人拥护、爱戴他。人们将他劫了出来,被保护在由武僧把守的一个寺院内。而押解他的蒙古大军也将寺院包围的水泄不通,定要押他进京不可。

整整三天的对峙,剑拔弩张。眼看一场流血冲突即将爆发之际,突然一个一直闭关的老僧出关了。他径直走向六世达赖,既不行礼,也不跪拜,而是抚摸着他的头,轻声问道:“里巴,你还记得我吗?”

瞬间,仓央嘉措封存的记忆被打开了:师父、琼巴、芳坎、采药师、里巴、老狐狸,一幕幕都像过电影一样展现在他的眼前。眼前的老僧正是他前两世的师父转世,而卓玛──他此世的恋人却是芳坎和狐狸的化身。她正是在用这种最恶毒而外表在人类看来却极温柔、极甜蜜的方式来向他复仇:不仅仅是让他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更要毁掉他的修行,毁灭他生命的永远……

迷中清醒 浴火重生

真相使他从红尘的情迷中清醒了。师父告诉他:你前面的路还很凶险,师父也帮不了你。但你不要颓废,不要气馁,有更高的神佛在护佑着你,只要虔诚的信佛,什么样的魔难都会化解开的。

他终于走出了情劫。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以生命相逼,才让保护他的众僧让出一条路。他独自一人走出了寺院大门,一场流血冲突化解了。

从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从历史上消失了。但人们却在内蒙、在西藏、在印度等地看到了一个到处云游,四海为家的平民。他走到哪儿,就把佛法洪扬到哪儿……

我又想起了那首曾流行很火的歌《潇洒走一回》:

天地悠悠 过客匆匆
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 生死白头
几人能看透
红尘啊滚滚 痴痴啊情深
聚散终有时
留一半清醒 留一半醉
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我拿青春赌明天
你用真情换此生
岁月不知人间 多少的忧伤
何不潇洒走一回

传统文化的遗失,道德的下滑,人们衡量好坏、善恶的标准都发生了变异。没有了心法的约束,颓废、荒芜的心灵便被邪灵所占据。末世末劫的人类一切都在败坏着,“情”更是如此。一夜情、婚外恋,同性恋、未婚同居……,人们都它当作了新潮,追求着感情的刺激,放纵着人的欲望。

红尘中人们因“情”而造下的罪业之大,如天、如山。这巨大的黑浪,足以使很多人被销毁。很多人沉迷于一时的快乐,活在当下,不管以后。自以为活得很潇洒、很解脱。可来生呢?来生怎么办?人可不止这一生啊!你欠下的债、造下的业,你不还能行吗?面对业果的报应、悲惨的境遇时,你还能潇洒得起来吗?

不欠不相见,无缘不相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业力轮报。欠恩的报恩,欠债的还业。善与恶,人自己的所作所为也都是在给自己的来世栽种着幸福或苦难的果实,天法在制约着人类的一切。可是迷中的世人又有几人能知道其中的利害、因缘关系呢?

悠悠万世,滚滚红尘,情为何物?明者几人?!

@*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场梦黛玉作得雅致,独卧东篱,醒来时微云清辉,又似一个仙境。这疏放的意态倒教人想起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情形。一处是碧影朦朦,一处是红粉夭夭,一个清玄淡远,一个秾丽重彩。更巧的是,黛玉秋酣是诗中虚景,湘云醉眠是众钗亲眼所见,这实与虚的微妙区别正将二人内敛与奔放的性情表现出来。
  • 逢中国情人节,大纪元【千古爱情 婚姻佳话】系列伴着七夕、中秋佳节,说说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点燃人生不幻不灭的光辉。听东汉光武帝说:娶妻当娶阴丽华。七夕、中秋接踵而来,凉风吹秋声,爱情的声纹也分外荡漾、萦回。中国文化中太多七夕和中秋的情分,一千零一夜说也说不完。问爱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古人认为,大雁秉性忠贞,一旦婚配之后,终生形影不离。如果其中一只不幸早亡,那么另一只就会独自终老一生,不再选择其他大雁做为伴侣。大雁是鸟族,对待另一半都如此情真意浓,忠贞不渝,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 一场骤雨过后,作者眼中看到一片生机。荷花经过骤雨的洗礼,越发婷婷玉立,荷叶更显清新本色。人生不过百年,几乎人人都在劳苦奔波,陷在名利物欲的之中,错过了多少人间景色。
  • 玉簪晶润莹洁,环绕这分高雅的,有仙女遗落头簪的美丽传说,有农妇不舍故旧的追逝之痛,还有王妃“玉簪搔头”的风趣典故。
  • 锦绣般的春色里,可爱的桃花风韵波动人的心弦,染出多情多义的史卷和诗篇:“人面桃花相映红”浪漫情怀传千年,桃园三结义则演绎了脍炙人口的三国“义”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投桃报李”都是常见的名句。
  • 有一对情侣都是我的病人,男生是工程师,女生是护理师,看诊都会相偕一起来。但有一天,29岁的工程师,落单了,表情落寞,脚步沉重,眼脸下垂,一反原本高亢的说话声,低沉的说:“医生,我的胃痛了一星期,吃止痛药也没效!”看去工程师瘦了许多,衣带渐宽,为谁愁?
  • 刚正者受任冥府夙债司,劝解夙世冤鬼索命;冥间果然存在,因果报应不虚。天地人间阴阳之间的事,冥冥透玄机。看似偶然的世局人事,其实都是有序的巧安排,惟有人自己忏悔向善才能改变命运的轨迹。
  • 现代西方世界,越来越多人相信轮回转世,而运用轮回概念进行诊疗的往世疗法(Past-life Therapy),也在近年来受到各方的瞩目。
  • 美国肯塔基州一名医生在1998年创立了濒死体验研究基金会(Near-Death Exper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他说,在研究过大约5,000个濒死体验的案例后,他相信了人在死后有来生,而这些研究也能让他更好地帮助病患对抗癌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