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风情】

在纽约“买下未来” 蔡璧徽律师的地产蓝图

蔡璧徽律师介绍地产新书《买下纽约》。(受访者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5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采访报导)在纽约华人社区里,“买房”永远是最热门的话题:如何选区、怎么贷款、该不该投资?但在梦想背后,却常伴随焦虑与不安。蔡璧徽律师(Sylvia Tsai)深知这份心情——她自己刚入行时,也曾在过户桌上手忙脚乱。多年后,她成为华人社群信赖的专业律师,并以《买下纽约!地产投资与法律攻略》这本书,向读者分享如何减少风险、掌握机会,把房子真正变成人生的立足点。在她眼中,房子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更是一段人生的选择、一种生活的开始。

9月14日,蔡璧徽律师在台北举行《买下纽约!地产投资与法律攻略》新书发表会。(受访者提供)

小费用大信任 专业从细节开始

在纽约这个全球地产市场的心脏地带,每一笔交易都可能是买家一生中最重大的决定。蔡璧徽律师(Sylvia Tsai)清楚记得自己初入行的场景。那时,她还只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毕业后的实习律师,对房地产买卖的专业流程知之甚少。
“我第一次被交派去陪客户办理过户,竟然连银行本票是什么都不知道。”她笑着回忆,“结果客户还对几十块的手续费抱怨不已,当时我心里想,都要花几十万美元买房了,为什么还要在意这些小钱?”

直到后来,她才体悟到,那并非小气,而是买家对于未知流程的焦虑与不安。“几十块钱虽然小,却可能是客户判断律师专业度的分水岭。”这段经历让她牢记在心,也成为她后来执业的重要提醒:“作为律师,我们的角色就是让每一步都经得起推敲与信任。”

如今,她已是法路通律师楼合伙人、iTraining美国地产学校讲师,同时长期为纽约中小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担任法律顾问。从职业移民、地产纠纷到大型交易,她的专业足迹遍及不同层面。然而,她始终没有忘记最初那种“小白”的心情。“即使我自己买房时,也会紧张。不是因为不懂流程,而是因为那是一种全身家当都押上的感觉。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同样的焦虑,所以我希望透过专业,让大家减少不安,增加掌控感。”

扎根纽约社区 助人也助己

除了专业律师与作者的身份,蔡律师还活跃于纽约各大社区。从台湾青商会名誉会长,到国际妇女节职涯论坛讲者,再到非营利组织的理事,她总是义不容辞地投入。“非营利组织永远缺人、缺钱,但律师的专业能提供治理与法规的支持。对我来说,这不只是付出,更是生命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她特别强调“社群连结”的重要性。她举例一个实境节目《Alone》:“参赛者要在荒野独自生存,最后淘汰人的不是生存技巧,而是孤独。人本来就是群体动物,所以我选择积极参与社群,因为那才是力量的来源。”

纽约曼哈顿楼景。(Shutterstock)

买房不是数字 而是生活与未来

疫情期间,纽约封城。空下来的时间,让蔡律师开始把多年房地产经验写成文章。这些文章最终集结成书,诞生了中文专书《买下纽约》。

“中文世界里谈美国房地产的书不多,大多只是经验分享。我想写一本真正有专业深度,又能落地实用的书。”她强调。书中从市场趋势、政策改革,到购屋贷款、合约谈判、产权检验,再到房东管理与税务规划,完整涵盖“买房之前、买房过程、买房之后”的全生命周期。

蔡律师的切入角度也与众不同。她提醒读者,不要只盯着数字看待房地产。“很多iBuying的公司用AI算公式,结果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房地产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文化、历史与人的生活。你买的不只是房子,而是一片土地、一段人生。”

《买下纽约!地产投资与法律攻略》书籍封面。(受访者提供)

书名《买下纽约》,带有挑战梦想的意味。她解释:“我想告诉大家,买房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她举例,就像看Netflix的《买下伦敦》(Buying London)、《拥有曼哈顿》(Owning Manhattan),“每天看着人家逛豪宅,你也会想像自己有一天能做到。我希望我的书能扩大读者对未来的想像,让人觉得这是可能的。”

对于华人读者,她特别在书中加入许多具体建议。例如,首次购屋者常因流程不熟而焦虑,她提供逐步解析,帮助读者掌握细节;而对投资者,她提醒要懂得评估风险,学会长线经营;对想要出租房屋的业主,则分析了留学生租客、Airbnb等新兴市场的挑战与机遇。她说:“我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怎么赚快钱,而是帮助你在纽约这个复杂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健之路。”

展望未来,蔡律师透露,英文版《买下纽约》(Buying New York! : A legal and strategic roadmap)已出版,可以同样在亚马逊网购买。她笑说:“卖书不会让人致富,但如果能帮助更多人找到安心感,那就值得了。”

想要什么生活?纽约都能给你选择

对于纽约的华人移民,蔡璧徽律师认为最重要的优势就是“选择权”。她解释道,纽约的zoning(区划)制度非常特别,背后其实是城市规划的深思熟虑。“它不是随意长出来的,而是透过密度、建筑型态与功能的严格规范,刻意形塑出今天这样多元的生活样貌。”

这意味着,不同背景与需求的人,都能在纽约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她说:“你想要住在摩天大楼里,享受都会生活,可以;你想搬到宁静的郊区豪宅,也行;如果你向往夜生活,曼哈顿有最繁华的场景;甚至你想在城市里种菜,也有地方能实现。”

她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包容:“西岸或许能养一百种人,但纽约可以养一百万种人。”正因如此,无论是刚落脚的新移民,还是已经安家的华人家庭,都能在纽约的不同角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蔡律师提醒,对华人来说,置产不仅是财务规划,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而纽约的魅力就在于这份自由与多元。

她也鼓励华人买家在置产时放眼长远。“不要只是因为朋友住哪里就跟着买,要思考你想要的生活方式。纽约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养一百万种人,总能找到属于你的位置。”

蔡璧徽律师在台北签书。(蔡璧徽提供)

回顾蔡璧徽律师的人生经历,映照出纽约移民的缩影——懵懂起步、努力扎根、最后成为能够帮助他人的专业人士。《买下纽约》不仅是一部地产指南,更是一份跨越专业与人心的蓝图。她希望透过专业与故事,陪伴更多华人读者走过置产的迷宫,在这片城市里,真正“买下未来”。◇

责任编辑:李维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5月11日下午,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巴黎国际会议中心呈现今年第二轮的第10场演出,也是2024年在法国的最后一场演出。Magali de Saint Seine与丈夫Perceval de Saint Seine一同观赏演出,深受感动,盛赞神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信仰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 Calvin Xu(徐超科),佳士得国际房地产集团(Christie's 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Group)高级经纪人,The Calvin Xu Team的创始人。他的团队被《华尔街日报》与RealTrends联合评为全美超过160万名地产经纪排名前1.5%的顶尖团队。2023年,他荣获“全美50位亚裔杰出商业精英”大奖,并入选美国亚裔房地产协会(AREAA)A-List Top Producers榜单。2024年,他成为华尔街企业家联盟(Wall Street Entrepreneur Alliance)的副会长。在这一连串耀眼的业绩背后,是Calvin Xu 十二年如一日的坚守。“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他用非凡的经历生动诠释了这句箴言。对许多人而言,地产经纪是一份高压的销售工作,但对Calvin来说,它更像是一场融合了人性观察、数据分析与策略布局的长跑。他常常告诉业界新人:“在这个行业里,光努力还不够,你必须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具备持续适应市场的能力。”
  • 在纽约,留学从来不只是学术的历程,更是一段文化与人生的冒险。三十年前,来自台湾的庄士杰带着理科人的严谨与好奇,走进这座大都会,从实验室到街头,逐步累积出属于自己的纽约足迹,如今跻身纽约州立大学下州医学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十年前,台大药理所的毕业生许培丰背起行囊,走在与庄教授相似的学术道路上,以崭新的数位时代眼光,记录下这座城市的脉动。
  • 一位法国女子为何冒死闯入雪域禁地?日记中留下一句话:“不到拉萨,宁可死去”!背后的真相震惊世界!
  • 来自台湾新北市的艺术家张家玮,从美术教职转为全职艺术家,长年以画笔探索家族记忆、文化认同与生命情感。历经近两个月的筹备,张家玮在纽约的首个个人展览于今年6月21日拉开序幕,台美文艺协会(TAAC)主办的“岛屿生态艺术”(Eco Art on Island)主题迎来第二轮艺术家展览。张家玮的个展《岛屿之梦》以“自由、牺牲与重生”为主题,描绘在美国的台湾移民三种人生状态。
  • 台湾艺术家邓文贞从西拉雅平埔族的血缘记忆出发,结合她在法国的留学经历与台湾原住民传统手艺传承,创作出一件件富含时间与地域感的作品。继去年台美文艺协会(TAAC)总督岛驻村计划带来大型纤维地图作品后,今年文贞再次到访纽约,集结10年的心血,邓文贞带来30件纤维艺术作品与立体装置来到天理文化学院艺廊,首次在纽约举办个人展览,展期至6月28日。她并将继续在总督岛驻村创作,以台湾美食鲜蚵面线为主题带来新的作品。
  • 台湾茶在19世纪清末到日治时代风靡欧美。当时欧美人士对于香气迷人的“福尔摩沙乌龙茶(Formosa Oolong Tea)”,存在无限好奇与想像,一箱箱绘制精美的乌龙茶,从东方国度远渡而来,价格高昂且抢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