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焦点】美国为何提“台湾地位未定论”?

【大纪元2025年09月17日讯】中共9.3阅兵后,美国对台政策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对于台湾的地位,从此前的语焉不详,模糊表述,转变为公开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

这一政策会给两岸关系和美中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台湾地位又到底是未定的,还是已经确定了?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

有关台湾地位的三种观点

9月15日,美国在台协会(AIT)在发给路透社的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中国(中共)故意歪曲二战时期的文件,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旧金山条约》,试图支持其胁迫台湾的行动。但是北京的叙述完全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文件都没有决定台湾的最终政治地位。”

“美国在台协会”相当于美国政府驻台湾的大使馆,这份声明意味着美国政府50年来第一次公开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

自从中共在1949年颠覆中华民国大陆政权以来,台湾的主权归属就成为一个国际焦点,由于中共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长,在台湾问题上,全球主要大国在过去80年来不断改变立场,更增加了这一问题的国际复杂性。

对于台湾地位的看法,在全球华人中,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中华民国派的观点。认为台湾主权归属非常明晰。早在1945年10月25日开始,台湾就已经在国际法上归属了中华民国。而且台湾的民选代表还参加了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在“国内法”上,台湾也早已完成了与中华民国的深度融合。

二是台湾本土派(台派)的观点。认为二战后,台湾主权在国际法上没有完成国与国之间的主权交接,相关国家没有签署主权移交条约,因此,台湾的地位是未定的,应该由台湾人自己决定。

三是中共的观点。认为在二战后,台湾主权已经从日本转移到了中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共国)后来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因此,台湾主权应该归属中共国。

那么,这三种观点到底谁对谁错?我们还是从二战的历史说起。

《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的国际法效力

1943年11月,中华民国、美国、英国三国元首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商讨对日作战及战后对日本的政策。12月1日,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于剥夺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日本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于使日本从中国所窃取的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都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签署了《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中所阐述的对日政策必将实施。

后来苏联也签署了《波茨坦公告》。这样一来,联合国四大创始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四个反法西斯国家,以联合公告的形式,宣布了台湾在战后将回归中华民国。

1945年9月2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向美国、中华民国、英国和苏联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书《降伏文书》,宣布对台湾行使主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国家以官方身份发布的公告、声明和宣言,都属于国际法的一部分。

国际法院(ICJ)及学者通常认为,官方声明在国际关系中具有拘束性,特别是涉及领土、条约履行或战争结束的条款。

因此,日本在二战后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的规定,以及正式签署《降伏文书》,这形成国际社会公认的领土归属依据。

也就是说,毋庸置疑,根据国际法,台湾在二战后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而这一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全部完成。只剩下最后一步,就是签署一份新的国际条约,对这一主权移交过程进行签字画押。

打个比喻,这就像是一个家族夺回一份被强盗占领的祖产。强盗被打败后,发布正式声明愿意放弃这份产业,归还给原主人的后代。这个家族的后代随后也拿回了这份祖产,只是需要在房地产局办理一个过户手续。

但是,就在双方都准备在房地产局办理过户手续的这段时间,这个家族内部出大事了。

过户手续到底办了没有?

那么,这份过户手续到底办了没有?这需要从以下两份条约中去寻求答案。

1. 《旧金山和约》

1949年,中共在苏联的支持下,推翻了中华民国的大陆政权,中华民国退守台澎金马,成为国际法上的一个“残存国家”(Rump State)。

这个时候,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合约还没有签署,日本与中华民国之间就台湾的过户手续也没有办理。

1951年二战盟国商议签署《旧金山和约》,将二战后的领土安排以条约的形式进行最后的确认。

但是对于中国的代表权问题,盟国之间发生了分歧。美国认为应该由中华民国来签署《旧金山和约》,而英国不同意,英国认为中国的政权已经发生了更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应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签署和约。

最后的结果是,中华民国和中共都没有签署《旧金山和约》。1951年9月8日,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署了《旧金山和约》。日本在和约中声明放弃台湾、澎湖等地的主权,但是对于台湾、澎湖的主权应该移交给谁?在《旧金山和约》中并没有提及。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由于台海两岸的政权都没有参加《旧金山和约》,因此,日本只能在这个和约中声明放弃台湾、澎湖的主权,而无法将这两地的主权移交给《和约》的其它签署国。

因此,《旧金山和约》并没有完成这份过户手续。

2. 《中日和约》

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和日本签署了《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的和平条约》,简称《中日和约》,这份和平条约宣布,正式结束中华民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状态。

《中日和约》的第4条内容规定,中国与日本国之间在1941年12月9日以前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专约及协定,均因战争结果而宣告无效。

这相当于正式废除了《马关条约》。既然《马关条约》被废除了,那么,台湾的主权从法理上就应该归回归原来的主权所有者——中国。

当然,由于中共政权的存在,日本也没有在《中日和约》中明确提及将台湾和澎湖移交给中华民国。但是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署这份和约的是中华民国,这在法理上就相当于,日本默认台湾和澎湖归属中华民国所有。

因此,可以认为《中日和约》在中共干扰的历史背景下,以隐含方式完成了实质上的过户手续。

1970年代的国际巨变

在1970年代之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部分不承认中共政权,而承认中华民国。因此,中华民国拥有台湾主权,从来没有受到质疑,国际上也很少出现“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说法。

各国面对的问题是,台海两岸有两个声称代表中国的政权,各国需要在这两个政权之间做出选择,是承认中华民国还是承认中共?而当时的国际上,承认中华民国的国家居多数。

这种二选一的状况在1970年代开始逐渐发生改变。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通过了2758号决议,中共国取代了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华民国因此退出了联合国。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拉开了美国承认中共而抛弃中华民国的外交序幕。

美国的态度转变,也带动了国际局势的整体转向。

1972年9月29日,日本宣布与中共建交,同时单方面宣布废除1952年与中华民国签署的《中日和约》。同一天,中华民国以“汉贼不两立”的原则,宣布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我们不得不说,1970年代的中华民国,还真是具有中华民族那种铁骨铮铮的传统风范。

1978年8月12日,日本与中共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这份条约中,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78年12月16日,美国和中共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随后,1979年1月1日,美国正式与中共建交,与中华民国断交。

从此之后,1970年代之前国际上对中共和中华民国二选一的那种外交局面彻底消失了,变成了普遍承认中共而不承认中华民国的一边倒局面。

从此,国际上就有了所谓的“台湾问题”。

承认中共的后果:美国面临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一方面承认中共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另一方面又不能承认中共拥有台湾的主权,为自己制造了一个重大的外交难题。

如果依据《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承认台湾应该归属中国,就得需要明确指出台湾归属哪个中国政府。如果不承认中华民国的国际合法性,而承认中共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那么依据二战的这些历史文件,台湾就应该归属中共。

这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来说,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于是,以《旧金山和约》为依据的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就有了国际市场,成为美国等国家处理台湾问题的常用叙事基调。

自从1970年代,美国抛弃中华民国,开始承认中共国以来,美国在与中共国的三个联合公报中,就对台湾地位进行了模糊表述。美国只是笼统的说,自己理解(acknowledge)中共的立场: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美国没有说,台湾是中共国的一部分。但是当美国承认中共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时,当中华民国不再被美国承认是另一个可以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时,就已经为中共国声张台湾主权制造了国际空间。

面对这种自相矛盾的外交窘境,50多年来,美国一直秉持“模糊的台湾地位未定论”立场,在对中共的战略上,美国也一直处于守势,不愿意在台湾问题上有所突破。

本周一,“美国在台协会”的声明,只是将长期奉行的“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模糊表述,变成了清晰表述。但是在对中共的战略上,美国并非像一些评论所说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是依然奉行战略守势。

美国对中共至今都在发出“不寻求政权更替”的清晰信息,在公开表述上还没有达到冷战时期针对苏联那样的强硬程度。在里根总统时代,里根曾经发出“鼓励苏联内部演变”这样的公开表述,明确释放出“解体苏联”的信息。

而美国当前对中共的战略还处在调整阶段,美国已经意识到了中共的威胁,也正在为与中共可能在台海发生武装冲突,而做好战略准备。但是美国并没有确立“解体中共”这样的战略目标。

这就决定了在台湾地位问题上,美国既不能承认中共对台湾的主权声张,也不敢像1970年代之前那样,对中华民国的国际合法地位给予明确支持。而只能在“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模糊表述和清晰表述之间,小步前行。

从二战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到冷战时期的《旧金山和约》、《中日和约》,再到今天的美中角力,台湾始终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

美国虽然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但在战略上仍保持克制。那么,未来台湾会不会成为中美对抗的核心战场?中华民国能不能重新获得国际合法地位?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来揭晓。

——《纪元焦点》制作组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纪元焦点】加沙战火升级 耶路撒冷再爆恐袭
【纪元焦点】川普关税案将决定美国命运
【纪元焦点】“军队国家化”话题悄然解禁?
【纪元焦点】张又侠会攻打台湾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