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shì zhī jié wà,zǐ xià gēng guàn 。
释之结袜,子夏更冠 。
ㄕˋ ㄓ ㄐㄧㄝˊ ㄨㄚˋ ,ㄗˇ ㄒㄧㄚˋ ㄍㄥ ㄍㄨㄢ 。
释之结袜,子夏更冠 。
【注释】
(1) 释之: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事汉文帝、汉景帝两朝,曾任廷尉,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于世。
(2) 结袜:把袜带绑好。
(3) 子夏:杜钦,字子夏,西汉南阳郡杜衍县(今属河南)人。他学识渊博,深谋远虑,曾为汉成帝舅大将军王凤幕僚。其父杜延年为汉宣帝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语译】
张释之在三公九卿面前,跪着帮老人绑鞋带,从此更受敬重;杜子夏改戴小帽,让人不再称呼他不雅的称号。
【人物故事】
张释之
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所记,张释之原本担任骑郎,一直没有晋升,中郎将袁盎知道他有才干,就让他在汉文帝身旁做传达、通报的谒者。应对之间,张释之逐渐受到文帝的重视和肯定,因此他的职务就从“谒者”升为“谒者仆射”,再升到“公车令”,负责皇宫外门——司马门的守卫。
他上任不久,就遇到太子与梁王共乘马车直接进入司马门。张释之追上去制止,不让他们进宫,还上奏弹劾他们不下马车直进宫门“不敬”之罪。汉文帝为此向薄太后免冠谢罪,说自己“教儿子不谨”。薄太后派人奉了圣旨去赦免太子和梁王,两人才得以进宫。这事让文帝觉得张释之很特别,就授予他中大夫的职位。不久又升到中郎将,后来又让他当廷尉掌刑狱。由于他执法公平,即使跟皇上有关的案件也不偏私,因此得到天下人的称颂。
汉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汉景帝。因之前弹劾太子的过节,张释之心生惶恐,借口有病,想要辞官;怕景帝重罚他,想当面向景帝谢罪,又不知怎么做才好,他为此十分不安。老人王生想了个法子,终于使得张释之面见景帝谢了罪,景帝也没责怪的意思。王生这个老人擅长道家学说,从没做过官,却很有声望。有一次景帝召见他,在朝廷中让他坐着,而三公九卿全都在场站着。老人说:“我的袜带松了。”转头对张释之说:“帮我把袜带绑好!”张释之就跪下来帮他绑袜带。
过后,有人问王生说:“你为何当廷单单就屈辱张廷尉呢?”王生说:“我年老又没地位,想我这辈子没法子对张廷尉有什么帮忙,张廷尉可是当今天下名臣呀,我特意屈辱他一下,让他跪着绑袜带,是要让大家看重他。”听到这话的王公都说王生做得好,而敬重张释之。不过张释之侍奉汉景帝才一年多,就被派去当淮南王的辅佐,也还是因为之前的过节。
杜子夏
《汉书.杜周传》叙述杜周及其子杜延年,其孙杜缓、杜钦,及其玄孙杜业等人的事迹。这里要说的是关于杜钦的故事。
杜钦年少时喜好读经书,家中富有,可惜他眼睛瞎了一只,所以不愿意当官。当时茂陵(今属陕西)人杜邺,不但跟他同姓,字也叫子夏。两人都因才智和能力在京师受到赞扬,士大夫们为了区分两个子夏,杜钦就被说成“盲杜子夏”。杜钦讨厌因身体缺陷而受辱,就改戴一顶小帽子,从此京师的人每提到他就改口说“小冠杜子夏”,说杜邺是“大冠杜子夏”了。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