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9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北北基公立高中三年级学生近日举办北区模拟考(北模),作文考试题目是“我的妈妈是代理孕母”,引发考生反弹。卫福部次长林静仪表示,过去大家直觉认为帮助别人很好,但若自己或亲人涉及其中,想法可能就不同。
民团则是批评,题目没有留给学生思辨的空间,而是单向引导孩子接受“妈妈是代理孕母”的情境,已逾越教育本质。
“代理孕母”为第三方借代理孕母怀孕生子的过程,目前台湾并未合法,至今广受争议,立法院去年排审“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原先增订开放适用对象为,单身女性、同性伴侣、代理孕母,其中针对“代理孕母”相关条文最具争议,经多次讨论后,将争议较大的“代理孕母”部分脱钩处理。
林静仪也在社群媒体发文,北模作文以代理孕母出题,很直接可以发现的是,当女性子宫被工具化、女性身体被物体化的对象是自己亲近的家人时,多数人就很难接受“器官(身体)借用一下”这件事了。
林静仪10日上午接受媒体联访时进一步说明,过去大家在讨论代孕议题时,委托他人用身体帮生育孩子,来完成生育愿望,很多人会认为“这很好啊,帮助别人是一件善事”,将这样的举动视为单纯的利他行为,但当自己或亲人涉及其中,想法可能不同。
林静仪说,考题是否合适,她不予评论,但对于考题在高中生之间引起很大讨论,感到有些意外,但高中生反映往往是很直觉的,正好提供一个机会,让大家想想当某些政策与自己切身相关时,是否还能一样客观、公平地看待,重新思考相关的法律与政策。
对于人工生殖修法草案脱钩处理代理孕母,林静仪说,站在卫福部的立场,会持续维持这样的决定,而今该草案仍在行政院跑流程,代孕议题在社会上本来就有很多不同意见,随着文化变迁,未来应该持续开放讨论的空间。
全国妇儿团体联盟也发表声明表示,代理孕母议题本身充满伦理与人权争议,至今在台湾仍未形成社会共识,却被直接纳入作文题目,不仅欠缺教育现场应有的敏感度,更严重的是,题目没有留给学生思辨的空间,而是单向引导孩子接受“妈妈是代理孕母”的情境,这已逾越教育本质。
妇儿盟认为,该命题不适合青少年作为作文训练的题材,更有可能误导学生对家庭、妇女身体与儿童权益的理解,教育本应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与健全价值,但此次作文命题却成为特定立场的宣传,让孩子陷入尚未有社会共识、且已被国际人权机构高度警告的伦理争议中。这不仅是教育单位的疏失,更是对学生与家长信任的伤害。
台湾反代孕小组则是批评,“这不是教育,而是蛮横的操控”,若教育者真想藉这样的“感性题”教导同理心,应该让学生自由选择立场,探索不同观点,而不是在考场上强迫他们扮演在既成事实中的支持者或挣扎者,却不先告诉他们代孕实际上是怎样的制度。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