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

跟我学唐诗(36A)
其实,“南风”在古诗文中又借指“道德之风”;东汉‧冯衍《显志赋》:“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高声。”所以舜帝的《南风歌》言外之意是说,当道德礼义长存于百姓心中的时期,万物就生机勃勃,老百姓心中就没有忧愁。
跟我学唐诗(35B)
孟浩然在这滚滚红尘中生活了三十多年,能不被世间的各种欲望所诱惑,保持初心不变,这才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李白给予很高的评价“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跟我学唐诗(35A)
颈联“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自荐诗文最忌讳的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下联“霄汉鸳鸿”用词极妙,朝廷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读了这一句都会认为作者把大家比喻成贤人,而作者只是离开这个群体太久了(久绝群)。
跟我学唐诗(34B)
中华文明史,诗歌最璀璨的时期在唐朝,而唐朝的诗歌最鼎盛的时代是李白与杜甫在世的时期。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因此诗圣对诗仙的评价弥足珍贵。
跟我学唐诗(34A)
颔联一“喜”因连枝会;一“愁”因落叶别,通过对比更增添了离别的感伤。颈联两句写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海上青山隔暮云”又暗含对自己前程不确定性的担忧。之前李白因在长安得罪了权贵,被朝廷“赐金放还”。
跟我学唐诗(33B)
《渭城曲》被谱为《阳关三叠》传唱千年,作者以独特的笔触,将清新明丽的场景气氛,冲淡离别的愁绪。以“西出阳关无故人”为由劝酒,遂成送别诗绝唱。(南宋)谢枋得曰:意味悠长。(明朝)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
跟我学唐诗(32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这首诗这一联,诠释了生命意义在于沿着正道积极向善而不停步,不然就会如沉舟那样,看着千万只轻舟在身旁驶过;或者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如“病树”那样被积极向善的生命所替代。
跟我学唐诗(31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联化用名人名句,遂成绝唱。甚至传唱度已经超过曹植的原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原句侧重于“丈夫志向”,王勃将“志四海”转化为“存知己”,将个人抱负升华为普世友情,并以“海内”“天涯”的宏大空间对比,拓展情感容量。
跟我学唐诗(31A)
杜甫诗《曲江》以飞花着笔,将暮春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是诗人对时光流逝、枯荣代谢“不由人”的深切感触。颈联将生与死、动与静、今与昔并置在一起,构成对比,寓意悠远,令人深思:“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人生苦短,当快乐地生活,不必因名利而羁绊自身。
跟我学唐诗(30B)
陆游的这首七言绝句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哲理。首句“天际晴云舒复卷”,描绘云朵的凌空飘浮,却舒展自如;次句“庭中风絮去还来”,形象展现柳絮随风飘舞、往来无定的晚春景色。人生的自在也是如此,只要不为名、利、情所执著,还有什么事情能妨碍笑口常开呢!
跟我学唐诗(30A)
唐‧杜牧《寄湘中友人》本诗首联 “莫恋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堪称警世名言,杜牧认为,人生最值得回忆的是少年时期,因此不可沉迷于醉乡,因为光阴易逝、少年难再。尾联借司马相如“题桥立志”之典,表明作者志在功业,不愿效仿严光归隐钓台。
跟我学唐诗(29B)
进入天宝年间后,唐玄宗起用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仅用十四年便将盛世的根基耗尽,并引发了“安史之乱”。其间变故纷繁,史事万端,而诗人却仅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句,引领后人回望那段波澜起伏、沧桑动人的历史,读之令人不胜唏嘘。
跟我学唐诗(29A)
《客至》这首诗是杜甫七律诗中的经典作品,特别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更常被历代诗人化用。北宋‧王安石《即事(其一)》:“渐老逢春能几回,蓬门今始为君开。”同样的一句诗,放在不同的诗篇中,却表达完全不一样的意思,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奇之处。
跟我学唐诗(28B)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愁心一去,美景即来,诗意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描写欢宴的情景又暗喻楼高。“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如仙人徜徉于空中,衣袖在仙风中裴回。诗仙的潇洒风范跃然纸上。
跟我学唐诗(28A)
“却马汉文思罢献,吞蝗唐太冀移灾。”本联大意,汉文帝不接受进献千里马,并下诏停止进贡减轻百姓的负担;唐太宗吞吃蝗虫,希望能替百姓承担罪业。
跟我学唐诗(27B)
白居易以淡然的心态表达了刚脱离官场后的闲居生活。尾联“就中今夜好,风月似江淮”,两种相似的夜色,却有不同的心态,也暗含了作者对往日宦游生涯的释然。
跟我学唐诗(27A)
元稹悼亡韦氏诗,通首说得哀惨,所谓贫贱夫妻也。“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言其妇德;“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贫。俸钱十万,仅为营奠营斋,真可哭杀。
跟我学唐诗(26B)
《人日》一诗,通过写景,表达了冬去春来,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面对雪霁后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样兴高采烈,而是用“闲吟旷士怀”来抒发自己的襟怀。
跟我学唐诗(26A)
皮日休的这首《馆娃宫怀古》,前三联都是描写馆娃宫遗迹的荒凉景象,尾联则是表达了对吴王夫差因女色而灭国感到不值。同时,皮日休对越王勾践利用美色打败吴国的事情也颇有微词,他在《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诗中写道:“越王大有堪羞处,祇把西施赚得吴。”
跟我学唐诗(25B)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时候反而事情难办成。榆荚形如铜钱生在树上,杨花如玉屑洒落在街头。
对联:广积福德 厚德载福 神韵赐福 神韵来了
上联:苍天有眼观迷世 下联:法理无私佑善良
新春对联:佛光普照、有福之家等三则
上联:敬天守道种福因 下联:积善重德结寿果
跟我学唐诗(25A)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主要是为了答谢皇甫曙的宴会邀请创作的,到尾联才算是正式答应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礼的要求这样写的。《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
跟我学唐诗(24B)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或许人生会遭遇艰难坎坷,不能因为一时的清贫生活而失去了做人应该遵守的道德礼义。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的:“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跟我学唐诗(24A)
田家即事,写景兼写事,妙能得神。颔联上句织,下句耕。颈联写景一句高,一句低,细腻风光,落句(尾联)言皆由命。见生时乐死且不必问,盖皆任之于命,己之志不可惑也。
跟我学唐诗(23B)
《泛镜湖南溪》展现了宋之问的文字表达功夫极精炼与老到。以“候冬发”对“作春啼”;“开天小”对“夹路迷”;犹如让若耶溪的山水跃然纸上。尾联“犹闻可怜处,更在若邪溪”,以略带遗憾的语气来赞美若耶溪的景色,更是别具一格。
跟我学唐诗(23A)
人生如“飞鸿踏雪”,来去匆匆,痕迹很快就会消失。“鸿飞那复计东西”,“东西”二字的字面意思是方向;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太在意尘世中得到的东西,或曾经留下的痕迹。
跟我学唐诗(22B)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这首七言绝句寓意深远,锁在金丝笼内的画眉鸟发出的声音,是禁锢后的叫声,当然比不上画眉鸟在树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飞翔时,欢快的鸣唱声。
跟我学唐诗(22A)
鹤长对凫短比喻事物各有特点。典故出自《庄子‧外篇‧骈拇》:“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野鸭的腿虽短,给它接上一节就会带来苦恼;鹤的脚虽长,截下一节就会带来悲哀。
跟我学唐诗(21B)
“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这是李商隐在郊外散步时的真实场景。当一个人没有机巧心术,心地纯洁时,野鹤也愿意与他在一起。杜牧“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