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十四寒(6)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爽欣御李 白愿识韩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李膺保持着公正耿直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天下士人的敬重。图为《香山九老图》局部,明周臣绘。(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shuǎng xīn yù lǐ,bái yuàn shí hán 。

爽欣御李,白愿识韩。

ㄕㄨㄤˇ ㄒㄧㄣ ㄩˋ ㄌㄧˇ,ㄅㄞˊ ㄩㄢˋ ㄕˋ ㄏㄢˊ 。

爽欣御李,白愿识韩。

【注释】

(1)爽:荀爽,字慈明,东汉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是荀淑的第六子。荀淑有八子,都是有才德的人,时人称为“八龙”。
(2)欣:喜欢、乐意,为……而感到高兴。
(3)御:驾车。
(4)李: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东汉时的望族,以荀淑为师。为人正直、敢于纠劾专权的宦官,灵帝时被宦官逮捕,下狱处死。
(5)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6)韩:韩朝宗,唐玄宗时为荆州刺史,以推荐贤士闻名。

【语译】

荀爽很高兴为李膺驾车,李白很希望认识韩朝宗。

【人物故事】

荀爽

东汉桓、灵二帝时李膺在朝为官,正是宦官为祸最烈的时候。整个政治环境太险恶,所以他正直、不畏权势的风骨,让太学生们都十分景仰,也让奸佞更痛恨他。

《后汉书》记载李膺个性高傲,不随便与人交往,但他就是欣赏荀淑的学识及为人,喜欢向他学习。荀淑年少就很有声誉,他学识渊博,却不像一般经学家老在经义上钻研,他是在义理上实践;他讥讽权贵弄权,得罪太后的家族,以致被调离京师担任朗陵侯相,在当地很有政声。

当时宦官贪残暴虐。李膺不畏强权,不向宦官妥协,依法办事。以他不随意苟同的个性,如果有谁受到李膺的接见,都觉得是非常非常荣幸的事,被称作“登龙门”。

有一次,荀淑的第六子荀爽有事去请教李膺,竟意外地有机会帮李膺驾马车。荀爽一回到家,就欢喜地说:“我今天为李膺驾了马车了!”以荀爽的才德,当李膺的马夫都那么开心,可见时人对李膺的尊崇。

李白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三》中提及“朝宗喜识拔后进,尝荐崔宗之、严武于朝,当时士咸归重之。”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襄州刺史、按察使等官。唐玄宗在位时,韩朝宗引荐的后进,都是很有能力的贤士,被推荐的人都很受到肯定。所以当时能得到韩朝宗的推荐,也成了仕途上的一种助力。

此幅画描绘李白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图为宋 马远《对月图》局部。(公有领域)

年轻时的李白在中土四处游历,他听说有这么一个乐意提携后进的人,就写了一封自我推荐的信函给韩朝宗,希望能被他接见并得到他的推荐。李白写的那封信,就是流传至今的“与韩荆州书”。信上一开头就这么写:“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表明自己非常想认识韩朝宗的仰慕之情。

【说明】

李膺服膺有道德学问的人,所以他以荀淑为师;太学生们敬佩李膺的正义和学识,视之为“天下模楷”。李膺虽是荀淑的弟子,但荀淑的儿子荀爽,非常崇敬李膺,不只是仰慕李膺的光明磊落、学识渊博。李膺坚持为其所当为,当廷纠劾目无王法、俨然成为恶势力的宦官,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道德勇气,使荀爽为李膺驾车也深感骄傲。

韩朝宗以善于推荐贤士而名于当世,可见他善知人,也有提携后进的胸襟。李白尚未出名时就很想认识他,说他是“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意指只要韩朝宗认可的文章或人物,就容易被接受,就会受人注目。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