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艺术家王德合的维也纳三日行

走进艺术史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雄伟的大理石阶梯与精致雕塑。(王德合提供)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5年0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台湾报导)“维也纳的第一眼,其实让我有点失望。”来自台湾的画家王德合,谈起今年八月初的维也纳行,语气带着一丝诚实的笑意。他与太太于8月5日自捷克布拉格搭巴士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历时4个半小时。这座城市因丰富的音乐历史遗产,被誉为“音乐之都”、“艺术之都”。对艺术家夫妻而言,这是早在计划表上的必访之地。

布鲁赫尔《巴别塔》。(王德合提供)
“刚到时有点失落,但三天下来,这里的音乐、美术馆、街头艺人和建筑,把我完全收服。”王德合笑说,(王德合提供)
王德合与太太于8月5日自捷克布拉格搭巴士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历时4个半小时。(王德合提供)

从圣史蒂芬大教堂开始的熟城术抵达后,他们先依惯例直奔位于老城区中心的圣史蒂芬大教堂。“我们每到一个欧洲城市,都会先找主教堂,因为重要景点几乎都绕在周边,很快就能熟悉环境。”他们搭电梯登上北塔俯瞰全城。不同于布拉格红瓦白墙、尖塔林立的景色,维也纳的屋顶色彩沉稳,夹杂不少现代建筑。“那时心里想,嗯…怎么有点普通。”

巴洛克教堂的夜晚乐声改变印象的转折,来自一场音乐会。在被金碧雕饰包围的圣彼得教堂,夫妻俩买了当晚八点半的弦乐四重奏门票。“曲目有莫札特、巴哈、韦瓦第、舒伯特,音符在高耸穹顶回荡,整个人都被包进音乐里。”王德合形容,那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巴洛克风华下的乐音——维也纳教堂内,弦乐四重奏。(王德合提供)
在金碧辉煌的祭坛前演奏,乐声与空间的华丽装饰相互辉映。(王德合提供)

街头的东方旋律圣史蒂芬大教堂广场,同样充满音乐氛围。他们遇到两位穿红裙的女孩弹奏古筝,悠扬的东方乐音在哥德式建筑前响起,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很奇妙,东方旋律与欧洲广场,居然如此和谐。”

王德合直呼,这里不只是收藏艺术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王德合提供)
广场上,两位身着红色礼服的年轻音乐家演奏古筝,东方琴音在哥德式尖塔下回荡,为古城增添异国情调。(王德合提供)
圣史蒂芬大教堂前。(王德合提供)

与大师的相遇在市区与公园间漫步,两人看见许多音乐巨匠的雕像。贝多芬端坐于绿荫下,神情专注;市立公园的金色约翰·史特劳斯雕像,手持小提琴定格于圆舞曲的瞬间,仿佛空气中都在旋转。

在城中公园,王德合来到贝多芬纪念碑前,向这位音乐巨匠致敬。(王德合提供)
圆舞曲之王——金光闪耀的约翰·史特劳斯雕像,在市立公园中拉响永恒的旋律。(王德合提供)

十小时的艺术马拉松“如果只能选两个博物馆,我一定推艺术史博物馆和列奥波多博物馆。”王德合说。艺术史博物馆馆藏涵盖各时代名作,是艺术爱好者的殿堂;列奥波多博物馆虽然名气不如前者,但收藏大量奥地利国宝画家席勒的作品,还有克林姆等大师的画作。因为周四艺术史博物馆延长开放至晚间九点,他们干脆安排“一日双馆”。上午11点进馆,晚上9点离开,十小时的艺术轰炸,虽然走到腿软,却满足到不想停下来。

博物馆中的古埃及展厅,带领观者穿越千年时空。(王德合提供)
光影交错中,映出大师内敛又深邃的眼神。(王德合提供)
热闹的乡村婚宴场景,描绘出朴实却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画面。(王德合提供)

维也纳的黄昏与全景黄昏时分的圣卡尔教堂,双根立柱与绿色圆顶在阳光中闪耀。台阶上,人们或坐或聊,气氛闲适。最后一天,他们登上美泉宫后方山丘远望:对称的花园、笔直的林荫道与金黄色宫殿,构成了教科书般的巴洛克图示。“那时我想,维也纳的美,不在第一眼,而是在慢慢相处之后。”“刚到时有点失落,但三天下来,这里的音乐、美术馆、街头艺人和建筑,把我完全收服。”王德合笑说,维也纳果然名副其实,是会让人想再来一次的城市。

站在美泉宫后方高地俯瞰,整齐的花园轴线直指金黄色的宫殿。(王德合提供)
宏伟的圣卡尔教堂——两根华丽立柱与绿色圆顶相映,晚霞映照下更显壮丽。(王德合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