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黄金年代:莉薇娅王后的夏日三卧式餐厅

走入古罗马莉薇娅王后(Empress Livia)的夏日三卧式餐厅(triclinium),如同踏入一座经过精心策划的林间秘境。四面墙壁皆绘有拟真的壁画,描绘出篱笆与石栏外一片野性葱郁的林地。这种无序与有序——自然的奔放与文明的克制间的平衡,正是艺术家的用意,象征自然世界与罗马帝国在共同治理下的谐调统一。
《花园景观》(Gardenscape,约作于公元前30—前20年)是一幅环绕式壁画,覆盖于莉薇娅・德鲁西拉王后(Livia Drusilla)位于普里马波尔塔别墅(Villa at Prima Porta)地下餐厅的四面墙上,该别墅距罗马城北约7英里半。乍看之下,这幅壁画如同一幅弥漫自然氤氲的庭园画卷,实则蕴藏着丰富的象征意涵与对奥古斯都(Augustus)时期神话的呼应。《花园景观》颂扬了奥古斯都时代的核心理念,包括繁荣昌盛、对自然的掌控与神圣秩序,同时也传递出唯有王室成员才能领会的隐秘寓意。
如今陈列于罗马国立博物馆马西莫宫(Palazzo Massimo)的这幅庭园壁画,最初唤起的是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莉薇娅・德鲁西拉(公元前59年—公元29年)为罗马首位帝王奥古斯都之妻,自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为王后。据古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记载,莉薇娅在公元前39年与其第二任丈夫奥古斯都成婚后,便定居于这座装潢华美的乡间别墅。
这幅壁画不仅作为空间装饰,更体现了罗马上流阶层的宴饮文化——在微风拂面的花园幻景中享用盛宴,追求的不仅是味觉的飨宴,更是精神与美感的沉浸。
罗马式宴饮体验

对古罗马人而言,宴饮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承载深远政治意涵的社交传统。三卧式餐厅通常设有三张卧榻,呈U字形排列,可容纳六至九位宾客。用餐时,宾客面左侧躺,以右手取食。菜肴通常包括开胃前菜(gustatio),如贝类、蔬菜与鸡蛋;主菜(mensae primae)则为红肉类,餐后甜点(mensae secundae)多为坚果与水果,佐以酒浆、糖浆或蜂蜜调味。
莉薇娅的地下三卧式餐厅,长约40英尺、宽20英尺,拱形穹顶之下绘有著名的《花园景观》壁画。在这一密闭空间中,壁画营造出宛如户外花园的幻象景致,巧妙运用线性透视与空气透视技法,使房间的边界消融隐没,表象与真实的分别也随之模糊。
这类精致的宴席往往持续数小时,期间伴随类似酒宴(symposium)的讨论与交流。莉薇娅王后的宾客多为罗马贵族阶层,包括显赫的元老与政务官,以及知识与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在她的夏日三卧式餐厅中,用餐体验本身即是一场精心安排的社交仪式,权力与关系的微妙运作,就在那如梦似幻的花园壁画背景中悄然展开。
第二风格壁画
19世纪德国艺术史学家奥古斯特‧马乌(August Mau)根据从古城庞贝出土、跨越两百多年的壁画,创立了罗马壁画的分类体系。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庞贝被火山灰掩埋,壁画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花园景观》是第二风格“景窗式”(picture-window,又称幻觉风格、建筑式。——译者注)庞贝壁画的典范,其特点在于营造出一种视错觉,使观者仿佛透过窗户窥见另一个空间。
“花园景观”的前景是一道柳条编织的篱笆,北侧与南侧墙壁的中央各有一个开口。篱笆之外是一条修剪整齐的小径,另一侧则由石制护栏环绕。沿着小径,常春藤、紫罗兰、对开蕨与鸢尾花在石墙凹入部分(壁龛)两侧展现着风姿。

石制护栏之外是一片野生树丛,长满了野性十足的树木、灌木与花卉,与前景整齐划一的景致形成鲜明对照。艺术家巧妙地在杂乱与精致之间取得平衡,利用色调与空气透视的笔触,营造出背景逐渐淡去的错觉。这与前方小径、护栏及柳条篱笆的鲜明轮廓和细腻质感形成强烈对比。大量色彩缤纷的金翅鸟、云雀、亚麻雀与喜鹊点缀其间,为画面增添韵律感。
整幅作品共有六个“壁龛”,每个壁龛展示一棵不同的树木——南墙是橡树,北墙为松树,东西墙则分别种植一种常绿云杉。护栏上的三种不同浮雕图案——交叉格纹、蜂巢纹与菱形纹分别对应一种树木。

艺术典故
南墙中央描绘的橡树,是《花园景观》唤起古罗马神话与象征意象的典型例证。根据古罗马史家李维(Livy )的记载,罗马的创建者与首任国王罗慕路斯(Romulus),在卡庇托林山的一棵神圣橡树脚下建造了罗马的第一座神庙——朱比特‧费雷特里乌斯神庙(Temple of Jupiter Feretrius),该神庙收藏着“丰富的战利品”(spolia opima)。

修复朱比特‧费雷特里乌斯神庙与奎里努斯神庙(Temple of Quirinus),是奥古斯都大帝的重要功绩之一。因此,藉由唤起罗马建城初期的神圣橡树意象,奥古斯都将自己与古城创建者罗慕路斯相连结,同时宣示他新开创的黄金时代。
莉薇娅《花园景观》中有序与无序的并置,与“奥古斯都和平祭坛”(Ara Pacis Augustae)的结构相呼应。罗马元老院于公元前13年委托建造此大理石祭坛,以颂扬奥古斯都大帝所带来的“罗马和平”(Pax Romana)——一个和平稳定的黄金时代。祭坛上饰有精致的浅浮雕,描绘王室游行、罗马建城的神话场景及花卉纹饰。

“普里马波尔塔的奥古斯都”(Augustus of Prima Porta)雕像出土于花园壁画房间的入口附近。奥古斯都呈对立步姿势(contrapposto),右手伸出并高举,摆出“演说姿势”(adlocutio)。透过此姿态,奥古斯都将自身形象与希腊理想雕塑如《矛手》(Doryphoros)相连结。他身着华丽装饰的军服胸甲,讲述着自身的丰功伟业,彰显其受神恩庇佑及外交上的成功。

永恒和平
《花园景观》中的每一朵花卉细节皆富含象征意义。紫罗兰与常春藤交织成葡萄藤的形象,象征莉薇娅王后所喜爱的植物——她将长寿归功于每日享用的皮齐诺(Pizzino)葡萄酒。此外,桃金娘、松树、常春藤、橡树与月桂树——这些用来编织胜利冠冕的植物也悉数出现在壁画之中。

各季花卉争奇斗艳:春季的雏菊、鸢尾花、玫瑰、野月桂、罂粟花与长春花,与7月的夹竹桃、晚秋的石榴与木梨、9月的菊花一同盛开,伴着终年常青的松树。《花园景观》将四季之美汇聚于一瞬,赞颂奥古斯都时代的永恒和平、丰饶、繁荣与胜利。
原文:“Golden Age Nostalgia: Empress Livia’s Summer Triclinium”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Mari Otsu拥有艺术史与心理学学士学位,并在纽约王后区中央车站工作室(Grand Central Atelier)的核心课程中学习了古典素描和油画技法。
责任编辑: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