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黄金年代:莉薇娅王后的夏日三卧式餐厅

莉薇娅的《花园景观》壁画描绘出四季之美齐聚一堂的极致风采。
撰文:Mari Otsu 编译:贻萱
橡树出现在《花园景观》(Gardenscape)壁画的南侧墙面上。这是一幅环绕式壁画,覆盖了莉薇娅・德鲁西拉王后地下餐厅的四周墙壁。(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331
【字号】    
   标签: tags: , ,

走入古罗马莉薇娅王后(Empress Livia)的夏日三卧式餐厅(triclinium),如同踏入一座经过精心策划的林间秘境。四面墙壁皆绘有拟真的壁画,描绘出篱笆与石栏外一片野性葱郁的林地。这种无序与有序——自然的奔放与文明的克制间的平衡,正是艺术家的用意,象征自然世界与罗马帝国在共同治理下的谐调统一。

《花园景观》(Gardenscape,约作于公元前30—前20年)是一幅环绕式壁画,覆盖于莉薇娅・德鲁西拉王后(Livia Drusilla)位于普里马波尔塔别墅(Villa at Prima Porta)地下餐厅的四面墙上,该别墅距罗马城北约7英里半。乍看之下,这幅壁画如同一幅弥漫自然氤氲的庭园画卷,实则蕴藏着丰富的象征意涵与对奥古斯都(Augustus)时期神话的呼应。《花园景观》颂扬了奥古斯都时代的核心理念,包括繁荣昌盛、对自然的掌控与神圣秩序,同时也传递出唯有王室成员才能领会的隐秘寓意。

如今陈列于罗马国立博物馆马西莫宫(Palazzo Massimo)的这幅庭园壁画,最初唤起的是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莉薇娅・德鲁西拉(公元前59年—公元29年)为罗马首位帝王奥古斯都之妻,自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为王后。据古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记载,莉薇娅在公元前39年与其第二任丈夫奥古斯都成婚后,便定居于这座装潢华美的乡间别墅。

这幅壁画不仅作为空间装饰,更体现了罗马上流阶层的宴饮文化——在微风拂面的花园幻景中享用盛宴,追求的不仅是味觉的飨宴,更是精神与美感的沉浸。

罗马式宴饮体验

松树出现在罗马马西莫宫这幅壁画的北侧墙面。(公有领域)

对古罗马人而言,宴饮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更是一种承载深远政治意涵的社交传统。三卧式餐厅通常设有三张卧榻,呈U字形排列,可容纳六至九位宾客。用餐时,宾客面左侧躺,以右手取食。菜肴通常包括开胃前菜(gustatio),如贝类、蔬菜与鸡蛋;主菜(mensae primae)则为红肉类,餐后甜点(mensae secundae)多为坚果与水果,佐以酒浆、糖浆或蜂蜜调味。

莉薇娅的地下三卧式餐厅,长约40英尺、宽20英尺,拱形穹顶之下绘有著名的《花园景观》壁画。在这一密闭空间中,壁画营造出宛如户外花园的幻象景致,巧妙运用线性透视与空气透视技法,使房间的边界消融隐没,表象与真实的分别也随之模糊。

这类精致的宴席往往持续数小时,期间伴随类似酒宴(symposium)的讨论与交流。莉薇娅王后的宾客多为罗马贵族阶层,包括显赫的元老与政务官,以及知识与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在她的夏日三卧式餐厅中,用餐体验本身即是一场精心安排的社交仪式,权力与关系的微妙运作,就在那如梦似幻的花园壁画背景中悄然展开。

第二风格壁画

19世纪德国艺术史学家奥古斯特‧马乌(August Mau)根据从古城庞贝出土、跨越两百多年的壁画,创立了罗马壁画的分类体系。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庞贝被火山灰掩埋,壁画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花园景观》是第二风格“景窗式”(picture-window,又称幻觉风格、建筑式。——译者注)庞贝壁画的典范,其特点在于营造出一种视错觉,使观者仿佛透过窗户窥见另一个空间。

“花园景观”的前景是一道柳条编织的篱笆,北侧与南侧墙壁的中央各有一个开口。篱笆之外是一条修剪整齐的小径,另一侧则由石制护栏环绕。沿着小径,常春藤、紫罗兰、对开蕨与鸢尾花在石墙凹入部分(壁龛)两侧展现着风姿。

在精心修剪的柳条篱笆与石制护栏之外,四面墙壁都描绘了一片野生树林。(公有领域)

石制护栏之外是一片野生树丛,长满了野性十足的树木、灌木与花卉,与前景整齐划一的景致形成鲜明对照。艺术家巧妙地在杂乱与精致之间取得平衡,利用色调与空气透视的笔触,营造出背景逐渐淡去的错觉。这与前方小径、护栏及柳条篱笆的鲜明轮廓和细腻质感形成强烈对比。大量色彩缤纷的金翅鸟、云雀、亚麻雀与喜鹊点缀其间,为画面增添韵律感。

整幅作品共有六个“壁龛”,每个壁龛展示一棵不同的树木——南墙是橡树,北墙为松树,东西墙则分别种植一种常绿云杉。护栏上的三种不同浮雕图案——交叉格纹、蜂巢纹与菱形纹分别对应一种树木。

侧墙上夹在木梨与石榴树之间的云杉树局部。墙面上方的壁画残片,原本绘于拱形穹顶上。(公有领域)

艺术典故

南墙中央描绘的橡树,是《花园景观》唤起古罗马神话与象征意象的典型例证。根据古罗马史家李维(Livy )的记载,罗马的创建者与首任国王罗慕路斯(Romulus),在卡庇托林山的一棵神圣橡树脚下建造了罗马的第一座神庙——朱比特‧费雷特里乌斯神庙(Temple of Jupiter Feretrius),该神庙收藏着“丰富的战利品”(spolia opima)。

莉薇娅《花园景观》壁画中的神圣橡树局部。(公有领域)

修复朱比特‧费雷特里乌斯神庙与奎里努斯神庙(Temple of Quirinus),是奥古斯都大帝的重要功绩之一。因此,藉由唤起罗马建城初期的神圣橡树意象,奥古斯都将自己与古城创建者罗慕路斯相连结,同时宣示他新开创的黄金时代。

莉薇娅《花园景观》中有序与无序的并置,与“奥古斯都和平祭坛”(Ara Pacis Augustae)的结构相呼应。罗马元老院于公元前13年委托建造此大理石祭坛,以颂扬奥古斯都大帝所带来的“罗马和平”(Pax Romana)——一个和平稳定的黄金时代。祭坛上饰有精致的浅浮雕,描绘王室游行、罗马建城的神话场景及花卉纹饰。

罗马“奥古斯都和平祭坛”上覆盖着神话场景与花卉纹饰的浅浮雕。(Shutterstock)

“普里马波尔塔的奥古斯都”(Augustus of Prima Porta)雕像出土于花园壁画房间的入口附近。奥古斯都呈对立步姿势(contrapposto),右手伸出并高举,摆出“演说姿势”(adlocutio)。透过此姿态,奥古斯都将自身形象与希腊理想雕塑如《矛手》(Doryphoros)相连结。他身着华丽装饰的军服胸甲,讲述着自身的丰功伟业,彰显其受神恩庇佑及外交上的成功。

19世纪出土的“普里马波尔塔的奥古斯都”(Augustus of Prima Porta)雕像的早期照片,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永恒和平

《花园景观》中的每一朵花卉细节皆富含象征意义。紫罗兰与常春藤交织成葡萄藤的形象,象征莉薇娅王后所喜爱的植物——她将长寿归功于每日享用的皮齐诺(Pizzino)葡萄酒。此外,桃金娘、松树、常春藤、橡树与月桂树——这些用来编织胜利冠冕的植物也悉数出现在壁画之中。

壁画的细节处描绘了春季玫瑰与秋季菊花齐放。(公有领域)

各季花卉争奇斗艳:春季的雏菊、鸢尾花、玫瑰、野月桂、罂粟花与长春花,与7月的夹竹桃、晚秋的石榴与木梨、9月的菊花一同盛开,伴着终年常青的松树。《花园景观》将四季之美汇聚于一瞬,赞颂奥古斯都时代的永恒和平、丰饶、繁荣与胜利。

原文:“Golden Age Nostalgia: Empress Livia’s Summer Triclinium”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Mari Otsu拥有艺术史与心理学学士学位,并在纽约王后区中央车站工作室(Grand Central Atelier)的核心课程中学习了古典素描和油画技法。

责任编辑:嘉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希腊有个超凡入圣、震撼人心的神话故事:比马龙传说。
  • 佛罗伦萨人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创作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最动人、最受喜爱的艺术作品。他的创作主题从神话题材——包括名画《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和《春》(Primavera),到壮丽的宗教画《圣母与圣婴》(Madonna and Child)),还有包括美第奇家族成员在内的权贵肖像。
  • 独立厅因在建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享有“美国诞生地”的美誉。公认独立厅是美国国家地标和世界遗产;也是民主的象征,代表了美国理想的传承: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
  • 贝尔沃城堡(Belvoir Castle)坐落于英格兰莱斯特郡(Leicestershire)贝尔沃谷的一座山丘之巅——“贝尔沃”在诺曼法语中意为“美丽的景致”(beautiful view)——公认为英格兰摄政时期建筑的最佳典范之一。
  • 纽约市“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的木兰花再次盛开。这些广受纽约市民喜爱讨喜的大型树种木兰花是纽约市最大型的木兰花,在春天重新绽放时,恰逢博物馆于4月17日重新开幕。弗里克收藏馆;博物馆斥资2.2亿美元,历时五年全面翻新历时五年的全面翻修,恰逢4月17日重新开幕,。投入2.2亿美元的巨资额的花费用在包括:2.7万平方英尺(约2508平方米)的新建筑、改造6万平方英尺(约5574平方米)的现有建筑空间、外墙翻新与扩建、增设礼堂与首家咖啡馆,以及花园的整修等等。
  • 独角兽是中世纪广受大众喜爱的神兽之一。在许多艺术创作媒材中,独角兽都是热门的题材,然而在手工编织的挂毯中,目前世界上仅有两套已知以独角兽为主题的系列挂毯存世。收藏在纽约修道院博物馆(The Met Cloisters in New York)的《独角兽壁毯》(Unicorn Tapestries)是该博物馆的著名馆藏作品。可能较少为美国人所知的是,另一套也同样是一件艺术杰作。
  • 圣嘉禄‧鲍荣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圣殿以黑、金两色装饰,对比中殿(中央走道)以少许金色点缀、风格相当简洁的白色拱门与柱子,强化了圣殿的视觉效果。(KerrysWorld/Shutterstock)
    这座比利时教堂在建造时就有人称这是“世界第八大奇迹”(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圣嘉禄‧鲍荣茂教堂(St. Charles Borromeo church)是早期宏伟的巴洛克建筑之一,也是西北欧最早建造的巴洛克式教堂。由于造价昂贵,负责建造的安特卫普 (Antwerp)耶稣会士,不得不紧缩预算。
  • 博罗梅奥城堡,又名安杰拉堡(Rocca di Angera),矗立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地区安杰拉镇的一处岩石悬崖上。城堡俯瞰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与阿尔卑斯山,视野辽阔,地势险要,是中世纪防御瑞士与拜占庭帝国(即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入侵的战略要地。
  • 1144年,法国建成了圣但尼圣殿(Basilica of Saint-Denis),成为哥特式建筑的全球典范。约莫25年后,这种崭新的建筑风格传入欧洲文化的边缘地带。位于西班牙阿维拉(Ávila)的救世主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the Savior)由此诞生,成为西班牙最早的哥特式建筑杰作。
  • 汤玛斯‧杰弗逊大楼位于华盛顿市中心,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综合体的主图书馆所在地。它以《独立宣言》作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汤玛斯‧杰弗逊的名字命名,承载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