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课
一.花有艳,竹成文(十二文)(选自《声律启蒙》)
欹对正,见对闻。
偃武对修文。
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
花有艳,竹成文。
马燧对羊欣。
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
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
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下划线字为入声字)
注释及说明:
1. 欹对正,见对闻:欹,倾斜。|正,①音“政,去声”。端正、正直、正面、纠正。②音“征,平声”。正月(黄历每年的第一个月)。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 唐‧杜甫《舟泛洞庭》
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 唐‧许浑《题灵山寺行坚师院》
2. 偃武对修文:偃武,停止武备。“偃”读音“演,上声”。|修文,修明文教。
示武方能成偃武,归文乃可事修文。 清‧弘历《福康安奏班师日期并廓尔喀致送羊酒等物犒师诗以志事》
3. 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羊车,采用几只羊拉的车。羊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舆服》:“羊车,一名辇车,其上如轺,伏兔箱,漆画轮轭。武帝时,护军羊琇辄乘羊车,司隶刘毅纠劾其罪。”|鹤驾,对仙人或高人隐士踪迹的敬称。唐‧席豫《送贺秘监归会稽诗》:“霓裳明主赐,鹤驾列仙迎。”|朝旭,初升的太阳。|晚曛,暮曛;傍晚昏暗的日光。|“车”的读音,“居”“che1”均可。
正宫夜半羊车过,别院秋深鹤驾遥。 元‧萨都剌《四时宫词(其三)》
前村宿鹭迎朝旭,别浦归渔带晚曛。 (朝晖 原创)
4. 花有艳,竹成文:艳丽的花朵;有斑纹的竹子(斑竹)。
杜宇飘零花有艳,湘君恸哭竹成文。 (朝晖 原创)
(“杜宇”指“杜鹃花”;“湘君恸哭”典故出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5. 马燧对羊欣:马燧(音遂,去声),唐汝州郏城人(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字洵美。中唐名将。少学兵书战策,沉勇多算。唐代宗宝应中,累迁郑、怀、陇、商等州刺史。唐代宗大历中,屡破李灵耀、田悦叛军,迁河东节度使。入迁检校兵部尚书,封豳国公,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北平郡王。复以平李怀光功,迁光禄大夫,兼侍中,唐德宗赐《宸扆》《台衡》二铭,言君臣相成之美。
羊欣,南朝‧宋‧泰山南城人(今山东省平邑县),字敬元。书法家。少泛览经籍,尤长隶书。年十二,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爱之。仕晋为辅国参军。入宋,为新安太守,为政以简惠著称。好黄老,善医术,撰有《药方》十卷。
名将中唐推马燧,隶书东晋有羊欣。 (朝晖 原创)
6. 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梁宰相”指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丹阳秣陵人(今江苏省南京市),字通明。好读书,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3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江苏省句容县)。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
“汉将军”指东汉大将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人。从刘秀安定河北,为偏将军。性谦让,诸将争功时,常退避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刘秀称帝后,被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
7. 施帐解围嘉道韫:此事典故出自《晋书‧列女传》:“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韫”读音“吻,上声。”“韫”字古音有两个,表示“赤黄色(橙)”读音“温,平声”。表示“隐藏、收藏”读音“吻,上声。”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他的妻子谢道韫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有一次王献之与宾客清谈时,回答不了客人的问题,很尴尬。他的嫂子谢道韫便替他解围,设立青花绫帷帐,于帐中重申王献之观点,来客无法驳屈其理。
上联大意:坐在帐子里帮王献子回答问题,谢道韫的才华令人赞赏。
8. 当垆沽酒叹文君:当垆(亦作“当炉”),站在放酒坛的土台子前。垆,放酒坛的土墩。|沽酒,卖酒。|文君,卓文君。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从临邛(今四川邛崃县)私奔后,回到相如成都的家中,没想到相如家徒四壁,无法生活。不得已,俩人又回到临邛,相如把自己的车马都卖掉,买下一家酒馆来卖酒。并且让文君亲自站在土台子前卖酒。而司马相如穿起粗衣短裤,请了一个雇工,在自家酒馆中洗涤酒器做杂活。
下联大意:站在土台子前卖酒,卓文君的贤淑德行令人感叹。
9. 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上联大意,很快就有美景观赏,北岭已经有几枝似雪的白梅花开放。
10. 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先兆,预兆;预先显示的迹象。| 下联大意,丰收年景的预兆,西郊有上千顷庄稼长得像云一样的繁盛。|一顷等于一百亩。

二、六首押“十二文”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1. 酬令狐相公赠别 唐‧刘禹锡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
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
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被召回长安。刘禹锡先到扬州,遇见白居易,创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然后俩人一起北上。公元827年春,刘禹锡、白居易到达汴州(今河南开封),在官方旅舍遇见了被派往温州任刺史的好友张又新。然后拜访了当时的宣武节度使令狐楚。“相公”一词最早就是用于对宰相的尊称,令狐楚曾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出任宰相。此次聚会,令狐楚先写诗《节度宣武酬乐天梦得》赠予白居易和刘禹锡。
诗中之所以提到张又新,是因为张又新在当时名气很大。张又新是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科考状元。也是唐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以来,继崔元翰之后,历史上第二位,即解试、会试、殿试均取得第一的文人,俗称“三元及第”或“连中三元”。
注释:①越声长苦:本义是指客居外地生病,常常用家乡的口音(越国腔调)痛苦呻吟。本诗指思念家乡时长长的叹息声。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2],战国时期,谋士陈轸给秦惠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越国人庄舃在楚国官做到执珪的爵位(上卿),后来他生病了。楚王说:‘庄舃原本是越国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官做到上卿,富贵了,不知道还思不思念越国?’近臣回答说:‘大凡人们思念自己的故乡,是在他生病的时候,假如庄舄思念越国,呻吟时就会是越国的乡音,要是不思念越国就会用楚国的腔调。’楚王派人前去偷听,庄舃病痛时的呻吟声还真是用越国的腔调。|春秋时期越国地域包括今浙江、江苏南部等地区。②湘山:也称君山,在洞庭湖中。刘禹锡曾任朗州司马九年,后来又任朗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年,而朗州靠近湘山。|老向,长时间看着(洞庭湖君山的景色与楚国的云朵)。③楚云:朗州在战国时期属楚国。④海峤(音轿,去声):靠海又多山的地区。本诗指温州。⑤永嘉守:本诗指张又新,当时经开封赴温州任刺史。唐朝时期,温州刺史的治所在永嘉县。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永嘉郡改为温州。这也是“温州”这个地名的由来。另外,隋唐之后,将“郡”改为“州”,郡守改称刺史。“海峤新辞永嘉守”是个倒装句,应该是“新辞海峤永嘉守”。因为南朝宋时期的大臣、诗人谢灵运曾经担任过永嘉郡守,所以本句将张又新比作谢灵运。⑥夷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城内东北隅。因在夷山之上,故名。本诗用夷门借指汴州,宣武节度使的治所在此地。
⑦信陵君:魏公子。战国时期魏国魏安釐王异母弟,名无忌,封信陵君。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人。其事迹见于《史记‧魏公子列传》。所以本句将令狐楚比作魏公子。⑧松菊:松与菊不畏霜寒,在古诗文中常比喻坚守节操或具有高尚道德之人。本诗用“田园松菊”比喻自己的家园,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⑨霄汉:本义指天际。本诗指朝廷。⑩鸳鸿:鹓鸿。鹓雏(鸾凤)、鸿雁;均可在天空中高飞;因此比喻才德兼备的贤人。⑾甘泉:甘泉宫(西汉时期主要宫殿之一)。本诗借指皇帝(唐文宗)。唐宋时期的诗人常将汉朝的主要宫殿名用来比喻皇宫、朝廷、皇帝。比如西汉时期的建章宫。“建章”二字就常被唐宋诗人运用于比喻皇宫等。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这里的“建章”是指唐朝的皇宫。北宋‧苏轼《上元侍饮楼上》:“澹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这里的“建章”是指北宋的皇宫。⑿雄文:本义指杰出的文章。
全诗大意:(在外为官二十多年)思念家乡的苦楚及长长的叹息声,又有几个人能理解和听到呢?在朗州等地任职多年,我所能看到的景色无非是洞庭湖的湘山与楚地的流云。我们刚刚与去温州上任的张又新辞别,他的才学比得上同样当过永嘉太守的谢灵运;现在又在汴州府与您(令狐楚)再次相逢,您如同信陵君魏公子那样礼贤下士,美名远扬。多年没回家乡,我担心到了洛阳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就如天上高飞的失群已久的鹓鸿(言外之意,我本贤德之士却长期离开了朝班的行列)。很幸运当今圣上(唐文宗李昂)崇尚诗词歌赋,不知道谁能替我向皇上推荐呢?

赏析:这是一首自荐体裁的七言律诗。我们都知道“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在传统的观念中,允许及鼓励自我推荐。令狐楚当过宰相,宣武节度使又是从二品的高官,所以刘禹锡写了这首自荐诗。下面我们就分析这类题材诗歌的创作特点。
首联“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述说作者在朗州等地任职二十多年[3],饱受思乡之苦。除了洞庭湖君山一个景点之外,每天也只能看着天上的白云发呆。“老向”用词极妙,言外之意是说,总是看着一个景色也难免出现审美疲劳。
颔联“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言外之意,张又新与令狐楚两位都是朝廷新贵;即使张又新为温州刺史,也是穿紫色官服的从三品高官。到地方任职也只是“镀金”,一两年就回长安。而且用“永嘉守”及“信陵君”来称赞这两位朝廷贵人,也是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
颈联“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自荐诗文最忌讳的是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下联“霄汉鸳鸿”用词极妙,朝廷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读了这一句都会认为作者把大家比喻成贤人,而作者只是离开这个群体太久了(久绝群)。这样写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同情。从刘禹锡的这首诗,用词细节的驾驭上,我们也学习了,写文章,说话做事,首先要考虑别人能否接受。
尾联上联“幸遇甘泉尚词赋”赞美皇上也用比喻,比直白的表述更易让人接受。“不知何客荐雄文”其实作者心知肚明,在这种拜会地方行政长官的正式场合,特别是白居易、刘禹锡等名满天下的诗人在,他们的唱酬作品会很快流传出去,各地的乐人、歌女也会以传唱他们的新诗为荣。而且3日左右,皇帝的御案上也会有刘禹锡的这篇作品。因为大唐是诗歌的国度,人人都喜爱,人人传唱。唐宣宗李忱在《吊白居易》的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好的诗词歌赋通过各地的驿站甚至传唱到了关外。
此次聚会之后,刘禹锡的仕途也步入了正轨,回到长安即被任命为主客郎中兼集贤殿学士。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实现了回乡之梦。
三、附注: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末句“市”,近现代有些白话译文翻译成“闹市”,理解有误。古代的酒馆,除了外卖酒水,还提供桌椅让客人在馆中喝酒。“市”应理解为“酒市”,也就是酒馆。所以“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应该理解为,司马相如与雇工一起在自家酒馆中洗涤酒器做杂活。
2.《史记‧张仪列传》: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舄”音“昔,入声”。
3.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