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风情】

圣真纳罗节美食之旅 咀嚼小意大利百年故事

文/曾莲

人气 67

【大纪元2025年09月19日讯】离曼哈顿华埠一街之遥,走进茂比利街(Mulberry Street),眼前忽然一亮:红、白、绿三色灯串在街道上方交织成彩虹拱门,空气里弥漫着油炸面团的甜香、炭火烤香肠的辛辣气息、披萨的焦香与浓郁的番茄味。美食摊位前人潮汹涌,这就是热情洋溢的第99届小意大利圣真纳罗节(The Feast of San Gennaro),将“小意大利”社区的活力唤醒。若要真正理解“小意大利”,不只是用眼睛看建筑,而是要用耳朵听故事,用味蕾去感受文化。

圣真纳罗节与小意大利

圣真纳罗节最初于1926年由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移民创立,为了纪念那不勒斯的守护圣人圣热纳罗(San Gennaro)。最初只是一日的宗教庆典,在宝血堂(Church of the Most Precious Blood)里进行弥撒后游行。然而随着社群壮大,庆典逐步扩展为结合宗教、音乐、美食与游戏的街头盛会,如今已是纽约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意大利裔文化节庆。

十九世纪末,大批意大利移民涌入下东城,带着家乡的语言、食谱与宗教信仰,筑成了一个“新世界里的小家园”。当时的小意大利范围远比今日宽广,甚至与唐人街交错相连,形成一个多元却紧密的移民社区。披萨店、面包坊、熟食店林立,街坊之间用意大利语高声寒暄。

虽然时代变迁,意大利裔居民的数量逐渐减少,但小意大利依然以餐馆、甜点店和圣真纳罗节维系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每年9月都会举办的小意大利圣真纳罗节(The Feast of San Gennaro),将“小意大利”社区的活力唤醒。(曾莲/大纪元)

五代传承甜品店Ferrara的坚持

藉圣真纳罗节开幕之际,由熟悉意大利文化的Gail Tweedy引路,助笔者开启了今次的意大利美食之旅。位于Grand Street的Ferrara Bakery & Café,自1892年创立至今已传承五代,是全美第一家意大利糕点咖啡吧,距今已经133年。

Ferrara第五代经营者、主厨Ernest Lepore(左)与工作30多年的厨师Sandiago。(曾莲/大纪元)

一进门,玻璃橱窗里陈列着金黄的松子饼干(Pignoli Cookies),外层裹满来自地中海的松子,内里柔软湿润,咬下一口,是淡淡杏仁的清香。旁边的彩虹饼 (Tricolor Italian Rainbow Cookies),是三层以意大利国旗为灵感的蛋糕体,夹着杏桃果酱,再淋上半甜巧克力,既是甜点,也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

Ferrara第五代经营者、主厨Ernest Lepore。(曾莲/大纪元)

第五代经营者、同时也是主厨的Ernest Lepore向笔者讲述家族故事。他原本在加州经营餐厅,因母亲健康恶化而毅然回到纽约,接手家业。“这不只是事业,而是一种责任。”他说。看着他与员工的互动,向笔者一个个介绍他的员工,视这间厨房为他的大家庭,既亲切又注重细节。此时此刻,仿佛看见了一种传承的重量——不仅仅是甜点食谱,更是家族亲情的延续。

有133年历史的Ferrara Bakery & Café。(曾莲/大纪元)

甜蜜启程 意大利经典甜点Cannoli

如果说Ferrara代表了传统,那么卡诺里卷(Cannoli)则是节庆的狂欢。圣真纳罗节最受瞩目的活动之一,就是一年一度的Cannoli大胃王比赛。参赛者必须在六分钟内狂吞尽可能多的Cannoli,纪录保持者曾经在短短时间内吃下33个,现场观众欢呼声震天。

“Cannoli King”的意大利经典甜点Cannoli。(曾莲/大纪元)

另一位与Cannoli紧紧相连的人物,便是被称为“Cannoli King”的“Baby John”,这位主厨一直坚持自制,以确保甜点的真材实料与正宗风味,自1973年春天以来,他屡屡获得好莱坞明星的肯定与造访,Clint Eastwood、Danny DeVito、Katie Holmes都曾是座上宾。咖啡店充满怀旧气氛,点一杯浓缩咖啡,搭配一块Cannoli,找寻地道的意大利滋味。

创办于1905年的全美第一家披萨店Lombardi’s Pizzeria。(曾莲/大纪元)
全美第一家披萨店Lombardi’s Pizzeria。(曾莲/大纪元)

老牌披萨与灵魂番茄酱

披萨或许是全世界最熟悉的意大利美食,位于Spring Street的Lombardi’s Pizzeria被认为是全美第一家披萨店,自1905年起便用煤炉烘烤披萨。咬下一片经典的玛格丽特披萨,炭火赋予的烟熏气息与酸甜的番茄酱交织,外壳焦脆,内里仍然柔软。这种味道,是纽约人代代传颂的骄傲。

在“小意大利”的每一间餐厅,都能尝到炭火披萨的不同滋味,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秘密配方,而这些风味,共同编织出纽约独一无二的披萨文化。

每一间披萨店都有其特有的风味,炭火烤出的披萨最有味道。(曾莲/大纪元)

意大利美食的灵魂在于番茄,而老牌酱料Mutti(慕堤)起源的故事,正好体现了意大利人对食材的执著。这个创立于1899年的品牌,至今仍由家族经营,坚持从“新鲜番茄到装罐”仅需20分钟,完全不加糖、不加盐。

创立于1899年的品牌酱料Mutti。(曾莲/大纪元)

在圣真纳罗节的摊位上,Mutti展示了各种番茄制品,还特别设有“挑战赛”让游客现场体验新鲜的滋味。番茄泥、碎番茄、意大利面酱,每一罐都像是把意大利的阳光与土地浓缩其中。这份对食材纯粹的追求,也正是意大利料理能打动人心的原因。

深受游客欢迎的Lucy’s Sausage。(曾莲/大纪元)

坚持一个世纪的香肠小贩

说到圣真纳罗节,不能不提Lucy’s Sausage。年届七旬的Lucy Spata,身材娇小却精神抖擞,每年仍站在摊位前,亲手烤香肠三明治。在她接受家族生意至今,只有2020年因疫情停办过一次。每年的盛宴期间,每天要烤300磅自制猪肉馅香肠。

“一切都源于我的祖母Lucy。”Lucy Spata提到,她的祖母Lucy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在1927年的纽约圣真纳罗节期间摆下第一个摊子,用两个装满炭的金属桶子架起钢板做烤肠,就这样开启了这门家族生意。那时候一个三明治只买25美分。就这样一代传一代,每年的圣真纳罗节都有他们家族摊位的身影。Lucy表示,并没有计划开实体店面,毕竟房租高昂,成本昂贵,多年来他们都是以摊位的角色参与各类市集。

年届七旬的Lucy Spata(左),用心守护将近一个世纪的家族摊位Lucy’s Sausage。(曾莲/大纪元)

如今,Spata和她的团队经营六辆卖香肠的餐车,还有颇受欢迎的牛肉卷和炒西洋菜,以及四辆油炸Zeppole甜点的餐车。 伴随节庆时间最久的摊位Lucy’s Sausage,成为了圣真纳罗节的招牌之一,滋养了数代饕客。她的香肠甚至登上大银幕,1989年,法兰西斯·柯波拉在《教父3》中重现圣热那罗盛宴,Spata和她的团队参与了两周的拍摄。

在Lucy’s Sausage摊位上纪念Lucy的丈夫Angelo的相片。(曾莲/大纪元)

笔者在摊位的位置上发现一张纪念Angelo的相片,原来他是Lucy Spata的丈夫,在2022年布鲁克林的一个市集期间突然去世。突如其来的意外,并没有打垮Lucy的意志,她抹干眼泪,仍然举起铲子,在摊位上忙碌。丈夫的照片挂在摊位的显赫位置,仿佛一直陪伴着他们一家,不曾离去。看着她翻动铁板上滋滋作响的香肠,笔者不禁泛起泪光,那香气里混合的不只是调味料,更是几代人对生活的韧性与爱。

咀嚼“小意大利”美食 收获感动

小意大利的美食,不仅仅是味道,更是历史、家庭与文化的承载。圣真纳罗节让人们再次聚在一起,在热气腾腾的街道上分享食物与故事。真正让小意大利屹立百年的,其实是日常的平凡:一份甜点、一片披萨、一个香肠三明治,以及一代代移民不懈的努力。

夜幕降临,茂比利街灯火通明,人潮依然汹涌,热闹的音乐与笑声徘徊耳畔。笔者手上仍有没有吃完的意大利美食,恋恋不舍离开。转身走向华埠附近的地铁站时,心中仍牵挂着那一家家老店,并感慨店主的坚持。这个不夜城,用传统美食,连结过去与现在,化作城市里最难忘的记忆。◇

充满历史感的“小意大利”街区。(曾莲/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维真

相关新闻
飞越历史与自然 哈德逊河谷热气球节采风
纽约小意大利大型庆典 第99届圣真纳罗节揭幕
穿越时光传统之旅 纽约文艺复兴嘉年华
西班牙裔传统月 纽约时代广场化身拉丁舞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