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人

酌古鉴今:人各有志不强迫 尊人解困是圣心
种放是宋代著名的隐士,字名逸,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种诩,曾任吏部令史、长安主簿。种放从小就与他的兄弟们不同,尽管好学能文,却不喜欢做官。父亲曾叫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未成、不可随便去应考为理由,不肯赴试。他又常常来往于嵩山、华山之间,有隐居山林之志。没过多久,种放的父亲去世,这一来就更无人管束他了,因为种放的母亲,跟种放的志趣完全一样,更愿意过隐居山林的生活。不久,种放的兄弟们都想方设法出去做了官,独有种放和老母亲,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
唐朝异僧万回为何有神通 唐三藏天竺行巧解谜
修行能出神通,这在历代僧人身上无意中常有展现。唐代的名僧万回是一位具有异能的僧人,他在唐朝君臣之间广泛受到崇敬,他的神通功能有哪些种表现?神通是怎么来的?
宦海沉浮 一代名相寇准的跌宕人生
一代名相寇准位极人臣,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曾被宋太宗比做“魏徵”,力挺宋真宗结下“澶渊之盟”。但宦海沉浮,性情孤傲的他难免受排挤,又多次被贬,一生可谓跌宕起伏。
唐太宗求谏纳谏 君臣互信
一代名君唐太宗求谏纳谏的故事流芳百世,其中以魏徵规谏的故事最为突出。唐太宗曾说:“魏徵规谏我的过失,不可一日不在我身边。”
从“登闻鼓”到青天大人 彰显天理公正
屈原遭受忧愁而作《离骚》。另一位千古奇冤岳飞,临刑前呼曰:“天日昭昭!”(《宋史・岳飞传》),民间流传此言为“天理昭昭”。他们都成为被后世所敬仰、纪念的民族英雄。这说明,即使在人世间一时蒙冤,可天理总归是公正的。
唐太宗兢兢业业 诚信治国
中国的皇帝以九五之尊,万乘之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然而像唐太宗这样的圣主,却表达了“兢兢业业”的心境,广开言路,以诚信治国。
古人为何频频劝学?
古人勤学、苦学的故事流传千古。但是古代人为什么要发奋读书呢?这并不是因为科举制度可以让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人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美其身(完善自我)”、“贵其全(德行完美无缺)”,成为有“德操”与仁义的君子。
【杨延昭传奇】杨家将传奇是虚构或是史实?
杨家将故事在正史《宋史‧列传第三十一》中的原文不到三千字,虽然如此,在历代传奇小说中的纪载却是极为生动多元。那么,到底杨家将传奇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的事迹呢?本文笔者进一步从文献中进行汇整梳理探索未被正史纪录下的故事。
【杨延昭传奇】小说及传奇故事中的杨家将
杨家将故事在正史中的记载在《宋史‧列传第三十一》中的不到三千字,然而,在历代传奇小说中的记载却是极为生动多元。看看小说及传奇故事中杨家将的英勇忠烈……。
怎样的宰相 让宋仁宗流涕感念忧国忘身谁像他
晚年的吕夷简染上风眩之疾,头晕气弱,行动困难。皇上仍下诏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他病势稍缓,皇帝便下令,令他每隔几日便至中书省,参与大政裁决。夷简自陈病体难支,难当重任。仁宗又下手诏,温慰道:“古人说,胡须能疗病,今朕特剪须一绺赐卿。”得君恩遇之深,动人肺腑。吕夷简身后配享仁宗庙庭,被后世尊为名相。
【杨延昭传奇】正史中的杨延昭、杨文广
“杨家将”的故事叙述了著名的北宋英雄杨业家一门五代保卫国家的忠烈历史,这故事在中国流传长达数百年之久,可谓家喻户晓,历代以此故事所作的评书、戏剧、小说可谓成百上千,跟杨家将有关的史迹及地名也数不胜数。那么,在正史中记载的杨家将有哪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呢?本篇将展开杨延昭、杨文广父子留名青史的英烈史卷。
子贡敏达多辩才 兼富甲一方
《说苑‧杂言》载,孔子曾亲口说:“赐之敏贤于丘也。”赐指子贡,名端木赐。敏即思想敏锐,思维灵活。丘指孔子。孔子作为儒学开宗第一人,学问之渊博自然也是第一流的,却认为自己的聪敏不如一个弟子,可知这位子贡的聪慧敏捷确然举世无双。孔子在世时,门下弟子三千,达者七十有二。子贡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几乎是最特别的弟子。
【杨延昭传奇】正史中的“杨无敌”
杨业虽然不通经书,但他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其为人英勇无畏,不单足智多谋、谋略过人,更善于练兵攻战,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在极为寒冷的代州,人人都穿上毛毡御寒,而杨业却仅仅披着一件棉衣,在营帐中处理军务周围也不点火取暖,侍者因天寒而无法忍受,但杨业始终面带微笑,毫不在意。他的领导简约有方,对下属恩情相待,因此将士们愿意为他誓死效力。
文武宰相曹彬一生显宦一如抓周预告
北宋曹彬周岁那天,家人给他“抓周”。小小曹彬左手抓起干戈、右手拿起俎豆(古代祭祀用具),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官印,对其他玩具看都不看一眼。围观亲戚们惊呼:“这娃不简单,将来八成是个会理政、能打仗、还当大官的大人物!”结果果真如是!他为何能有这样成功的人生呢?靠家世、靠关系,还是另有“秘诀”?
两次东山再起的“中华商圣”范蠡
越国,齐海,陶地;谋士,相国,富贾。三种角色,三重人生,却在春秋时期一位叫范蠡的人身上,呈现出神奇的统一。“重农抑商”历来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传统,故而历史上能征善战者有之,辅国效君者有之,但以商人身份名扬天下的却屈指可数。范蠡以布衣之身,不仅官至将相,位极人臣,更能果断转型,投身商海,确立好善行德的商人形象,丰富了商人文化。他的才学与经历已教人惊叹,他所奠定的“中华商道”更为后世传颂。
没有人证物证的迷案 因他水落石出化解灭门之祸
钱若水在宋太宗雍熙年中举进士,授官同州观察推官;《宋史》称他“听决明允,郡治赖之”,即赞他听审判案清明公正,是为州郡政务的梁柱。本文就从一个实际案例来看他是怎样破案,让一个没有人证、物证的迷案,水落石出,救下数人生命,同时化解了一家人的灭门之祸;真相大白之后,他又是怎样推辞不居功的。
【未解之谜】古墓竹简惊现秦朝真相 我们都被教科书骗了?
古墓竹简惊现秦朝秘史!关于秦始皇,我们都被骗了?孟姜女哭倒长城是假的?历史真相是什么?《未解之谜》
宰相肚里能撑船——北宋贤相王旦
王旦以其德量诠释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真正意涵。他就是被宋真宗称为“致太平者”的一代贤相王旦,也是北宋历史上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
汉文帝受小官当众羞辱竟升他的官 到底怎回事?
汉朝之世,匈奴一直是心腹大患。汉初,仁慈恭俭的汉文帝,谦冲为怀,以温柔敦厚、不扰民的治道闻名于世。汉文帝忧心匈奴的侵扰苦无良将,他对匈奴的入侵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小官冯唐对他说:“陛下即使得到了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也!”反映什么呢,是说汉文帝怯弱无为吗?
清白刚烈的于谦与凋微的棠棣之花
于谦是一个两袖清风的清官,无欲则刚,为了社稷安危,没有半点私欲,“粉身碎骨浑不怕”,可以舍生取义,觉得这样做就是合乎天理。其实,还是没有充分理解“中庸”的精义乃是中正和中和所致。
【岳飞传】谋略无双、治军有方的大宋神将
二十岁束发从军,十九年间位至将相;一生经历一百二十余战,未尝一败。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岳飞堪称南宋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最著名的统帅。他和他麾下的岳家军,也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段传奇。
杏林漫步:他们获罪于天 大夫也不能逆天而行
中国古代对医生有着不同的称谓。周代将医术高明的医生尊称为“上工”或“良工”,此后又将内科医生称“疾医”,外科医生称“疡医”,管理帝王饮食卫生的医生称“食医”。宋代开始,北方人对医生尊称为大夫,一直沿用至今。
没有皇帝架子的汉文帝怎样开启文景盛世?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孝之君,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汉文帝带给国家与人民之福与他“无为”、“无执”没有皇帝架子的修养大有关系。本文几则汉文帝的小故事自然流露其仁德之一二。
蒋介石在八二三炮战期间的几件佚事
公元1958年8月23日中共对金门发动大规模炮击,开启了震惊中外的八二三炮战,然而在这场战斗中除了广为人知的公开史料外,在蒋介石的个人传记里也记载了几件鲜为人知的佚事……
【岳飞传】淡泊节俭 岳飞的“古贤将”之风
生于寒微,起于行伍,岳飞凭借赫赫战功,一跃成为宋朝最年轻有为的统帅。高官厚禄、功名权势,往往会带给人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岳飞在不断打胜仗、建奇勋的同时,却选择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
神奇的药方
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红楼梦》里提到一个“海上仙方”,名为“冷香丸”。此方中的药材极为难得,需要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秋天的白芙蓉、冬天的白梅这四样花蕊各十二两,还要在第二年春分这天晒干,然后将其磨成粉末状。用来调制药末的水也非同一般,需要雨水的天落水、白露的露水、霜降的霜、小雪的雪各十二钱,再制成龙眼大的丸子,放在瓷坛里,埋在花根下。服用此药时,还得用一钱二分,也就是十二分的黄柏煎汤送下。
【岳飞传】南宋战神的忠与孝
宋金交战的烽火早已成为灰烬,是非成败的恩怨湮没在历史中,转瞬成空。当年的大英雄岳飞,也已逝去八百年有余。然而在今天,金戈铁马的战事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忠义许国的英雄依然被人追念传颂。
【岳飞传】精忠碧血 一代名将的千古奇冤
综观岳飞平生,他事亲至孝、报国至忠,在军中纪律严明、大公无私,堪称传统道德的典范;武艺高强,长于谋略,领兵打仗所向披靡,屡建奇功,是南宋抗金战事中的第一人;诗词奏疏,浩气纵横,寄托重整山河的弘大抱负,千百年来传唱不休,更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备的国士。
【岳飞传】奸臣陷害 忠臣见黜
北伐失败,不仅让岳飞一生的梦想破灭,也让他过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战场,岳飞是让金兵闻风丧胆的盖世英雄;回到官场,他却因战功赫赫而饱受猜忌。在三十九岁的盛年,一心为国的岳飞被权臣谋害,留下永远的遗憾。
【岳飞传】颍昌、朱仙镇大捷与十二道金牌
郾城大捷是南宋前所未有的辉煌战绩。纵是反对北伐的宋高宗,得到捷报后,也激动地下诏嘉奖岳家军,创造是宋金交战15年来百余战中,孤军在平原大胜金人的奇迹,统帅岳飞更是“忠义贯于神明,威惠孚于士卒”的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