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年乙丑年(公元1745年),五月十日,当天出现大风天气,大白天突然变得昏天黑地,江宁县(今南京市)县城中有一名姓韩的十八岁女子,被大风吹起一直吹到铜井村,而铜井村距离县城约有九十里(约当52公里)。该村的村民问清楚了她的姓氏和住址,就将她送回家去。
〈天赐夫人词〉挽回婚姻
此韩姓女子早前已经和东城的李秀才家的儿子订了婚,李某怀疑哪有女子被风吹到九十里外的道理,想着其中必有奸情,风吹只是借口而已,于是将此女子控告到官府,要求退婚。
当时江宁县县令是当代有名的文人袁枚先生(《子不语》《续子不语》的作者),袁先生说:“古时候有风吹女子到六十里之外的事情,你知道吗?”李某表示不相信。袁先生就取出元代郝文忠公(郝经)的《陵川集》给他看,其中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八月十五双星会,花月摇光照金翠。黑风当筵灭红烛,一朵仙桃降天外。梁家有子是新郎,芊氏忽从钟建背[1]。争看灯下来鬼物,云鬓欹斜倒冠佩。须臾举目视傍人,衣服不同言语异。自说吴门六十里,恍惚不知来此地。甘心肯作梁家妇,诏起高门榜天赐。几年夫婿作相公,满眼儿孙尽朝贵。须知伉俪有缘分,富者莫求贫莫弃。……”
(〈天赐夫人词〉)
李某无话可说。袁先生又晓谕他说:“郝文忠公是一代忠臣,怎么会说谎话骗人呢?然而当年被大风吹来的吴门女子,所嫁的人后来竟然成了宰相,恐怕这名韩家女子就没有这个福气了。”李某这才放下心来,两家就按照原来的婚约完婚。
总督尹文端公(尹继善)听说这件事后,说:“所以说宰相一定要用读书人来做。”袁先生在江宁做官,善政非常多,就举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先生聪明机敏、博学多识,引用古时的案例为证,则这名女子既要遭到退婚的羞辱,又背负上有奸情的恶名,谁能保证她不会被逼到寻死呢?这样看来先生所成全的好事真是太大了!(出《雨窗消意录》)
下面再说一则“天赐良缘”,风吹来新娘的故事──天赐夫人
广宁县的闾山公庙,向来都很灵验。庙宇被树木遮掩着,庙里的神像看起来都很狞恶,即使是大白天人们进去时,都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有人说:在静夜时听到抢劫的声音。所以有些路过这里的人,会绕道而行来避开。
参知政事(权力大致等于宰相)梁肃,他的家乡就是在这里的牵马岭。当他还是举人时,时常在这里和诸生(府县学校的生员,即秀才)一起学习课业,闲聊时谈到鬼神之事,有好几个人列举了自己的胆大行为,但梁公对此并不以为然。梁公说:“我可以在黄昏或阴沉昏暗的时分,进入闾山庙,沿着周围的走廊走一圈。”诸生听他这么说,就问:“好啊,用什么来验证呢?”梁公说:“我走过的地方就用笔画线,用这个来验证。”
第二天晚上,大家约好了一起前往。诸生们在庙门外等着,梁公挽起袖子径直走进庙去。当他画到了庙的东角时,摸索到有一人靠墙站立着,梁公以为他是鬼,就把那人背了出来。诸生们迎上前问:“你看到了什么?”梁公笑着说:“我背了一个鬼出来了,你们可以拿烛光来照亮看看。”当烛光靠近时,大家看见是一个美丽的妇人,但穿着的服装与此地的风尚截然不同,就想问她话,但她已气息奄奄,看上去像酒醉以后神志不清。诸生以为真的是鬼魂,就围在她身边观看。
好一会儿,妇人睁开眼,看到有人围在四周,不禁感到十分惊慌,就问:“这是什么地方?”诸生们向她解释她现在身在何处,以及她是在庙中被发现的,并问她究竟是人?还是鬼?来自哪里?女子说:“我是扬州大族某氏的女儿,在一个吉日新郎来迎娶我,路途中坐在车里的我忽然被一阵强风吹到车外,跟着神识散乱,后来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了。”
诸生们高兴地说:“梁生尚未成婚,是神从扬州给他送来了一位妻子,可以成婚了,冥冥之中真的是有定数啊。”梁公就把女子带回家。
不久,梁公科举考试及第,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仕途通达显贵,他们夫妻俩也生了几个儿子,后来瓜瓞绵绵。那时候,有人称梁公的妻子是“天赐夫人”,这有趣的赞美一直传到了皇宫去。梁公在金世宗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出任彰德节度使,入拜参知政事,他的旧臣、老将仍然不时见到他,当有人问起他的家庭状况时,都说他的子孙是上天赐给的。(出《续夷坚志》)
后记:
这则《续夷坚志》中“天赐夫人”的故事,很可能就是第一则故事里元代郝文忠公《陵川集》中诗中所提到的风吹女子六十里之事。两个故事中,新郎都姓梁,后来成了宰相(权力大致等于宰相的参知政事),唯一差异的是《陵川集》中的女子说来自于吴门,而《续夷坚志》中所提到的女子是扬州大族某氏的女儿,可能是故事在流传中出现的地名差异。在此一起供考证。
---
注[1]“芊氏忽从钟建背”典故:春秋时代楚昭王在位时,发生柏举之战,吴师侵入首都郢地,昭王奔郧,大夫钟建背着昭王妹季芈跟从着逃亡。明年,昭王要将季芈出嫁,季芈因为钟建曾经背过自己,辞不别嫁。昭王于是把王妹季芈嫁给钟建为妻,并任钟建为乐尹。
@*
——看更多 【古道人生】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