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茶禅一味苏轼名句:人生所遇无不可 我生百事常随缘
若说辉煌盛美的宋代茶道与文学交会成峰,在那高峰处,留名的是谁呢?宋代的东坡先生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当他遭遇人生最大的变故坐乌台诗案从朝廷外放兀立于风雨之际,他依然不忘情山水茶味,随手将茶香朵朵融入诗心,作出许多出色的茶诗词,隽永的茶禅一味的内容反映他的生命哲学,余韵悠悠续千年。他茶词之句“百事常随缘,人生所遇无不可”,正是他在世间修心的写照。
茶禅一味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若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一副流传久远的响当当的茶联,常被风雅茶室引为楹联。上下联句都是出自大文豪苏轼之笔,其实出处不同,爱茶人给串成对联儿。另外在现代文学中广受喜爱的美学佳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也是出自苏轼,来自他的茶词。一起来玩味!
灵感梦中来 苏轼回文茶诗二首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的回文诗《记梦回文二首并叙》是诗史上少见的回文茶诗,余味回荡,好像好茶滋味口中回甘,久久不绝。在诗中,“空花落尽酒倾缸、缸倾酒尽落花空”,“岩空落雪松惊梦、梦惊松雪落空岩”,花之美、茶之美闪烁着空之觉,东坡的“茶禅”意境回荡其中。
日本煎茶道始祖卖茶翁自许卢仝正流  还俗踏上卖茶修行之路
中华茶道的卢仝“七碗茶”典故不仅垂范于中原,还飞渡他乡到了日本,触发了日本煎茶道始祖“卖茶翁”——高游外。他自许为“卢仝正流”,那么他在茶道、诗书和修行上都有哪些展现呢?
明代茶道别开生面妙在何处 后人津津乐此道
明代的茶道在茶史上展开新的局面,七百年过去了,为何犹让今人津津于此道?明代的茶道和唐代茶神陆羽示人的煮茶、宋代风靡一时的点茶有什么不同?明代因为何故走出不同的茶道呢?
茶“道”漫说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爱喝茶,要谈起茶的好坏,相信人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但要论茶道,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多都会与精致的茶具、严格的泡茶规范和泡茶礼仪联系起来。这当然是茶道的一部分,可是,能称之为“道”者,似乎又不只于此。
唐宋明茶道留给今人什么文化财产与影响?
今天多数的人熟悉的泡茶法,和千年前的唐、宋茶道是大不相同的。茶道走过了唐的兴盛、宋的鼎盛,入了明代又开新局。这些历史历程留给今人什么文化财产和影响呢?
七碗茶一碗一层境  卢仝《七碗茶歌》仙境真在茶水中?
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原题《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称《玉川泉歌》)道出了饮茶的层次达到空前清虚之境,不仅代代传诵,还流传到东瀛日本影响日本的茶道,卢仝的“茶仙”之名也在茶史上千古留名。卢仝的《七碗茶歌》成为茶和茶诗文化的代表经典,不仅拓展了茶世界达到天仙的境界,更丰硕了中华文化艺术的内涵与高度,同时肯定了生命精神境界升华的可贵。
一碗清茶巧对七弦妙曲  妙趣茶联下文大有文章
一些名士围绕着“茶”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学作品和故事,茶对联是最接近俗民文学的一种。“一碗清茶 解解解元之渴”,这下联如何对呢?
三癸亭收录千年前一段光彩文史 不负为天下第一茶亭
爱茶的人也爱山水,爱产茶的好山好水,也爱在好山好水间饮茶、吟诗作对,于是就有了“茶亭”的诞生。追问“中国第一茶亭”的历史,可以上达千年前,它有个奇特的名称叫“三癸亭”。“三癸亭”和“茶圣”陆羽有着深切的渊源。陆羽著述了千秋第一茶书《茶经》,而“中国第一茶亭--三癸亭”也是因他而生。“三癸亭”缔造的这一段历史茶话,在中国茶文化中显然是难以磨灭的。
清末福尔摩沙茶 从珍贵历史影像看百年台茶生产旅程
台湾茶在19世纪清末到日治时代风靡欧美。当时欧美人士对于香气迷人的“福尔摩沙乌龙茶(Formosa Oolong Tea)”,存在无限好奇与想像,一箱箱绘制精美的乌龙茶,从东方国度远渡而来,价格高昂且抢手。
茶知识:一两黄金一两茶  四月天怎样喝好茶?
人间四月天,清新雅逸,恰合茶天然的特性。饮茶除了得到感官的享受之外,还能让我们静心、宁神,有助于去除杂念,以茶悟道,提升生活与生命的境界。不论你平日喝不喝茶,别错过四月天与茶约会的好时机!俗语说“一两黄金一两茶”“一两明前一两金”,其实,爱好四月天的好茶不一定要花大金,本文要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讲讲四月天的茶知识,顺及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宝塔伴茶诗,唐诗一经典,!中唐隐士陆羽开启了中华茶道,他透过实地调查研究写下《茶经》,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包括怎么造茶、煮茶、饮茶,怎么运用茶具、茶器,也介绍了茶史、古人茶事、哪里有好茶等等。陆羽《茶经》把药用之茶转入饮用之茶的文化,在中唐,茶道的艺术就蓬勃发展了。本文要介绍的这首元稹的宝塔诗《茶‧一言至七言诗》贴切地反映了唐代茶道的精致内涵与精神境界以及茶道中的友谊。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陆羽不随凡俗  开启中华茶道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这些茶的雅号您知道吗?
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品,上古时代神农氏便使用茶来解毒。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写成《茶经》,将茶道文化推向成熟。或许是茶本身苦口却香醇的味道天然就具备着哲思与禅机,茶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雅号。
香港凉茶趣谈:凉茶不“凉” 龟苓膏最初功用非“清热解毒”?
昔日经过香港街头,远远看到店铺门口摆着的铜壸与铜鼎,就知道这是一间凉茶铺。时代变迁,铜壸变成了不锈钢容器,老一辈对的器皿讲究也渐渐被后人遗忘。昔日没有电子设备加热,铜鼎就是当年重要的龟苓膏保温器皿。如今标榜“清热解毒”的龟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时并非如此。所谓的“凉茶”其实并不“凉”?今期文化专题“凉茶趣谈”继续由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香港凉茶趣谈:六七十年代凉茶铺吸客奇招 广播电视点唱机成一代人回忆
(接上文) 上期的“凉茶趣谈”讲到本港绝迹的“生鱼野葛菜”缘由,湾仔凉茶铺取名“卑巴桶”的原因,今期文化专题,继续由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回顾凉茶店趣闻。从早期的路边摊到入铺,自六、七十年代起,凉茶铺就不断推陈出新,各出奇招...
香港凉茶趣谈:本港绝迹的生鱼野葛菜 湾仔凉茶铺缘何取名“卑巴桶”
入选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凉茶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作为粤港澳三地的传统饮品,隐藏在凉茶背后其实有不少趣味故事。剖析凉茶的发展历程,也能一窥香港社会的演变。文化系列专题“凉茶趣谈”,邀请到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就其近年来走访凉茶铺的...
带你认识六大茶系
六大传统茶叶有哪些,以及如何正确泡制它们?通过了解茶叶和泡茶的艺术,你可以发现这六种茶叶背后都有各自的魅力,并品味这些已流传数世纪的滋味。
茶道艺术的空寂之美 耐人追寻的茶香味
茶道之美、茶道之境都可以在泡茶、奉茶、品茗之间求得的,除了人、茶、器外,无需茶席的布置、无需服饰的搭配、无需佐以什么音乐。茶的冲泡与供奉已表现了看得到的美感与境界,茶的品饮已表现了看不到的香、味与茶性的美感与境界。
泡茶奉茶品茗 茶道艺术中的自然美学
茶人除了要具备茶学的基本功底,对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宗教、哲学诸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修养,尤其是抽象艺术,这样才能融合泡茶、奉茶、喝茶、品茗环境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并从中创作出让自己与参与者都能享用的茶汤境界与茶道氛围。
半桶“南零水”的传说
能分辨出不是南零水或许不难,能辨别出是江岸边的水就不容易了。特别是二者混合竟不相融合,大概就是生命一面的表现吧!与“井水不犯河水”异曲同工。因为它们是不同生命的一部分。
中国人饮茶的同时,时时观照生命、处处洞察心灵。从茶而生的“茶联”,提升了茶的精神层次,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绝。
回文诗是汉语诗文中的奇葩,语言世界中的妙境,神传文化带来的丰富的妙境绝趣。“空花落尽酒倾缸,缸倾酒尽落花空。”这样的回文茶诗,泛起茶禅一味的悟境。
【文史】宋朝建盏衬点茶 天价也难得
到了北宋徽宗年间,宋朝新巧精致的“点茶”发挥到了极致,成了全民的茶游戏。这其中,建盏扮演着什么关键角色?美在何处?
穿越茶画懂茶文化  宋代怎样斗茶?
“斗茶”怎么斗?从茶画中,可以看到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盛放”的朵朵芳葩;从宋代茶画中,一起来认识宋代的斗茶文化,品味其中高标的饮茶美学。
紫玉金砂(3):紫砂的前世今生
紫砂并非是一般泥土或陶土,目前已知唯一的紫玉金砂——宜兴丁蜀紫砂矿来自黄龙山紫砂矿。常听到有本山与外山矿料,有何大不同,如何区别呢?
紫玉金砂(2):宜兴紫砂矿源探究
世上唯一的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是的,对宜兴而言,紫砂是一个文化标志、文化地标,自明代以来盛放紫砂壶与茶文化的繁花,繁华几百年于今未谢。随本文去穿越宜兴紫砂矿源。
从茶画中,可以看到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盛放”的朵朵芳葩;更有趣的是古代茶画也可说是茶史的“别传”。茶画写真纪录了茶文化,让我们能在趣味中去认识古代的茶文化。先来认识唐代之前和唐代的茶文化。
紫玉金砂(1):紫砂文化渊源
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物,还集绘画、诗文、书法、印款、雕塑等艺术于一身,显示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本文希望从头说起,从各种角度说说紫砂的过去以及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