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故宫推宫廷音乐特展:从文献中聆赏宫乐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宫乐响起:文献中的宫廷音乐”特展,图为《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佾舞图。(台湾故宫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57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25年08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报导)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宫乐响起:文献中的宫廷音乐”特展,呈现自周朝延续至清代,宫廷祭祀、宴飨、庆功的典雅乐章,带观众追索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传承千年的礼乐文化。

台湾故宫表示,“宫乐响起:文献中的宫廷音乐”特展透过“宫廷大乐团”、“载歌载舞”、“四方乐聚”、“弦外余音”四个单元,一同考察清宫音乐性活动的历史面貌,并一览清代皇家对于中、外音乐的整理与贡献。

从西周的雅乐,到汉、唐乐府,再到宋、元、明、清的宫廷乐舞,每个朝代在传承与创新中,形塑出独特的宫廷乐章,至清代其形制已然完备,并因以满族入主中原,融合满洲特色,最终发展出一套规模严整、风格多元的宫廷音乐。

编磬。(台湾故宫提供)

“宫廷音乐有哪些乐器?”台湾故宫表示,清宫三大节(黄历新年、冬至、万寿节)又会演奏什么样的音乐?“宫廷大乐团”单元介绍清宫宫廷音乐中地位最高的“中和韶乐”,这是源自于《周礼》以来的宫廷雅乐,举凡宫廷正式之祭祀、朝会与宴飨等场合皆演奏,透过编钟、编磬、搏拊、建鼓、篪、排箫、箫、笙、琴、瑟、埙、柷、敔等10余种乐器共同演奏。

粉彩仕女奏乐图灯笼瓶。(台湾故宫提供)
粉彩仕女奏乐图灯笼瓶。(台湾故宫提供)

台湾故宫表示,甫于5月由文化部公告为重要古物的《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中<文庙乐器图说>即精细描绘以此规格奏乐之各式乐器;而成书于乾隆年间的《皇朝礼器图式》是一本清代礼器图绘专书,绘图笔法细腻,其中“乐器”专卷,绘有82幅乐器图像,详细记述各乐器尺寸、质地与纹路等资料,并依清宫的音乐场合分类图绘,并涵括中国传统乐器与少数民族乐器。

台湾故宫指出,乐舞密不可分,“载歌载舞”单元介绍各式清朝宫廷乐舞,“佾舞”乃是祭祀中的重要部分,展现了对天地神祇的敬畏与崇敬,最为常见的是直到现在仍是各地孔庙每年盛大活动的祭孔佾舞,《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即收入<佾舞>图绘,图中描绘祭孔大典中,佾生们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献舞的画面。

《钦定大清会典图》庆隆舞。(台湾故宫提供)
《钦定大清会典图》喜起舞。(台湾故宫提供)

而具满洲特色的“庆隆舞”、“世德舞”及“德胜舞”,则是筵宴中的传统乐舞,充满民族特色与喜庆氛围。《钦定大清会典图》中收入庆隆舞的细腻图绘,分为武舞(扬烈舞)与文舞(喜起舞),表演时扬烈舞在前,而喜起舞在后。

《钦定大清会典图》扬烈舞。(台湾故宫提供)

“四方乐聚”单元呈现清朝宫廷音乐一大特色-异域之音。清代将周边各少数民族与藩属之乐舞称为“四裔乐”,包含:东部的瓦尔喀部乐及朝鲜国俳、北部的蒙古乐、西部的回部乐、番子乐、廓尔喀部乐(位于今尼泊尔)、及南部的缅甸国乐、安南乐等音乐,在欢庆的筵宴场合可见各式民族乐器的表演。

《笳鼓乐章》笳吹乐章满洲蒙古汉文合谱。(台湾故宫提供)

“笳吹乐”为蒙古乐曲之一,乐器有胡笳、胡琴、口琴、六弦筝等,故宫院藏〈笳吹乐章满洲蒙古汉文合谱〉为满、蒙及汉笳吹乐章合谱,字字句句谱上工尺谱,呈现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合与交流。

《笳鼓乐章》笳吹乐章满洲蒙古汉文合谱。(台湾故宫提供)

“弦外余音”单元从文献回首历史,清宫除了每年近百场的宫廷音乐活动外,还编纂了中国音乐理论与宫廷音乐的经典著作。康熙帝(1654-1722)对中、西乐律皆有独特见解,敕撰《御制律吕正义》(附《续编》),其《续编》乃中国第一部正式刊行汉文西洋乐理之作;由皇家编纂的《钦定诗经乐谱全书》与《钦定乐律正俗》,则为中国诗歌音乐留下了重要文献。

策展人故宫书画文献处叶淑慧助理研究员表示,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远,作为欣赏娱乐之用,更深深镶嵌于礼制与信仰的脉络之中。清宫剧中的音乐,常令人印象深刻,而依历史场景,这些声音并非虚构,它们有迹可循、有谱可依。

叶淑慧说,在宫廷中,负责音乐演奏活动的一班人员宛如常驻于宫廷的大乐团,井然有序配合各种祭祀、庆典活动,依典制演奏着音乐,搭配各种场景演奏不同的乐器,并有乐舞及乐章,隆重与欢庆兼而有之。

叶淑慧表示,此次展览特别从文献出发,以清代宫廷音乐为核心,回溯千年来的宫廷音乐与佾舞传统,主要也呈现清宫音乐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独特历史面貌。期望观众在赏析文献与图像,了解一场场宫廷朝贺与节庆上演哪些异域乐舞,聆听宫廷的音乐日常,体会乐音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她说,现今台湾之台北、彰化、台南等各地孔庙仍遵循文庙“释奠礼”的礼乐传统,以钟、磬、琴、瑟、笛、笙、鼓等中和韶乐乐器奏起的祭祀乐音,宫乐喤喤、锵锵之声犹在。

责任编辑:叶紫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国立故宫博物院5日推出“众神降临—沉浸故宫3.0数位展”,结合AI、扩增实境与体感互动技术,重现伏羲女娲、妈祖与钟馗等宗教神祇,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探索台湾民间信仰与神话系谱,展现故宫在数位科技与文化诠释上的创新实力。
  • 整修两年多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第二展览馆13日盛大重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名作展同日揭幕,总统赖清德上任后首度出席故宫展览,并期许百年故宫不仅要深耕地方,也要深耕国际,走进世界,让世界看见台湾,也要把世界带进台湾,“让故宫成为世界的故宫”。
  • 近日,受台风天气影响,北京连日出现大暴雨,部分路段出现积水可淹没至脚踝,给当地出现带来不便。6月14日,有网友表示,北京故宫午门“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的展厅发生漏雨,有展品被渗漏的雨滴淋湿,乐林泉暂时闭展。
  • 国立故宫博物院迈入百年大庆,6月19日启动“故宫百年 一瞬留影-寻宝记”老照片募集活动,号召全民翻出与故宫相关的老照片与回忆,从家庭相簿拼凑出百年来属于全民的记忆,并搭配“百年院庆形象影片”,共同展现故宫作为文化传承桥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将于11日起,在捷克国家博物馆盛大推出“故宫文物百选及其故事”特展,以飨欧洲观众。
  • 台湾故宫暑假推出“碁人弈事”古代围棋文化特展。展出自汉至清六十余件院藏精选书画、文献与器物,从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僧侣神仙到闺阁仕女,延伸至当代台湾棋坛风云,呈现围棋文化的多元风貌。
  • 自6月13日开始的由新世纪公司组织的庆祝“美丽的美利坚”和“父亲节”活动,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内容丰富多彩。而活动中最撼动人心的就是“真善忍国际美展”,我借近水楼台,几乎每天都去几次,百看不厌,而无论是现场还是事后回顾起那些画面,都会使我泪水涟涟。画展中表现的那些孩子们,那些幼小而又脆弱的生命,最令我动容。
  • 西元十四世纪后,在文化、艺术方面,艺术家们开始积极地以恢复古代古典艺术的优美为职志,而出现了文艺复兴艺术的蓬勃发展,并在十六世纪初达到之前未有的高峰,称为文艺复兴盛期。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意味着人类的艺术真正的达到了成熟。
  • 马德良作品《风暴中的信仰》不是对战争的直接描绘,而是一幅深具人文关怀的画面。(马德良提供)
    作品《风暴中的信仰》不是对战争的直接描绘,而是一幅深具人文关怀的画面:四位犹太裔女性,在纽约曼哈顿的华尔街大雨中,步履沉重,神情震惊而悲伤。她们却仿佛正在静静承受一场精神上的地震——也许正是刚刚听闻了突袭与屠杀的消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