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9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王丽飞纽约报导)走进曼哈顿华埠,熙熙攘攘的勿街一如往常般热闹。而在街头巷尾间,有一栋带着厚重历史感的大楼,静静地见证着这片社区的起落与繁华——那便是已有116年历史的纽约华侨学校。这所学校自1909年创立以来,始终承载着社区的希望与文化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总能在挑战中找到新的定位,完成一次又一次“完美转身”。

王校长对大纪元表示:“纽约华侨学校宗旨即是服务社区子弟、永续经营与主流接轨,为传承中华语言及文化而努力。”她的话,既是承诺,也是信念。
华人遭歧视年代初创 让下一代不忘根
根据史料,纽约华侨学校诞生于1909年,那是华人在美国面临困难与歧视的年代。当时,清廷学部的一位特派员梁庆桂赴美,提出在海外办学以延续中华文化的构想,获得当时的纽约中华公所主席陈焕章的支持。陈焕章敏锐地意识到:唯有教育,才能让侨胞的下一代立足于美国,同时不忘本源。
于是,华侨学校在勿街上的一所天主教堂中诞生。创校之初,学生仅二十人,但这小小的教室却点燃了整个华人社区的希望之火。随后,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校舍也多次搬迁,直到1929年购得勿街64号市立108小学作为校址,侨校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家”。
对于早期的华侨而言,侨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中文的地方,更是凝聚社区的精神堡垒。在这里,侨胞们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也找到了一种“在异国也能守护传统”的力量。
黄金时期:移民潮下的全盛荣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新移民涌入纽约,唐人街迎来发展高峰。这一时期,华侨学校也步入最辉煌的黄金岁月——在校学生超过千人,周末课程更吸引多达两千名学生报名。校舍走廊里人声鼎沸,中文朗读声、舞狮锣鼓声此起彼伏,整栋大楼宛如“小小中华文化城”。
那个年代,中文学校并不多,许多家庭不惜长途跋涉,从布碌崙、王后区,甚至新泽西、长岛赶来上课。对华人父母而言,让孩子接受中文与文化教育,是“根”的保障。
正因如此,华侨学校成为许多移民家庭的“第二个家”。不少毕业生后来成为医生、律师、教师及各行各业基础精英人士,更有人回到社区担任校长或教师,把这份文化传承接力下去。这些校友的成就,不仅是学校的骄傲,更见证了侨校教育的深远影响。

历史高光:宋美龄莅临
民国32年(1943年)3月,正值二战最艰难的时期,宋美龄女士赴美进行外交访问,她专程来到纽约唐人街的华侨学校。当时的学校位于华埠中心,是侨胞心中的文化地标。
那一天,学校楼前挂起“全体华侨欢迎蒋委员长夫人大会”的横幅,醒目的青天白日旗在街头飘扬。警察严密维持秩序,记者与群众云集,万人空巷,场面热烈。
宋美龄走进校舍,亲切问候师生,赞许华侨学校在艰难环境下仍坚守教育岗位,为侨胞子弟提供文化滋养。这一历史瞬间,成为侨校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也深深铭刻在整个华人社区的集体记忆里。
文化传承 多元拓展
除了语言教学,华侨学校很早就意识到“文化是最好的桥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它不仅注重正体字书写与文学经典研读,还开设书法、国画、舞蹈、音乐、舞狮、戏曲等课程。这些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沉浸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
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逐渐吸引了非华裔学生参与。中国新年舞狮、中秋书法比赛、孔子祭典……在侨校的活动中,中华文化不再局限于华人社区,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美国社会。
学校的鼓乐队,参加全国性的文化庆典,获奖无数,让更多人亲身感受来自东方的韵律与美感。



校长王宪筠表示:“我们希望学生不只是学会语言,而是能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并把这份传统带到世界舞台。”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侨校已不再只是“中文补习班”,而是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新挑战:补习班兴起、生源分散 从困境中翻转
然而,进入21世纪,华侨学校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纽约市公立学校陆续开设中英文双语课程,加上社区内补习班的兴起,学生来源逐渐分散。再加上疫情的冲击,家庭经济压力加重,社会及行为模式改变、正规学校已经提供中文课程、中国城人口外移等相关因素下,侨校学生人数骤降至四百多人,与黄金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困境,侨校选择再次转型。校方积极拓展网路课程,突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同时加强与校友和社区的联系,筹集资源,持续推动服务社区子弟的重任,任重道远为传承中华语言及文化而努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侨校始终坚守“文化火种不能熄灭”的信念。六十侨团及历任校董、校友慷慨解囊,前主席伍锐贤及曾伟康(现中华公所顾问),甚至将薪水全数捐出,或与四十年摰友云吞公司创办人成立毕业鼓励金,或补助学费方式,永续资助侨校学生。
这种“取之社区,用之社区”的企业家精神,正是让侨校能永续经营,延续百年的核心价值。。
百年老校 常青不老
今天的纽约华侨学校,座落于勿街62号中华大楼。这座五层楼高的建筑,设有22间教室、舞蹈室、钢琴室、室内运动场以及可容纳450人的大礼堂,是美东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校之一。

它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部鲜活的“华人移民史”。从1909年初创二十名学生,到千人齐聚的黄金时代;从当时的侨胞自筹经费,到1967年获得纽约州政府教育厅官方认证的永久立案的特许学校Absolute Charter School教育机构;从传统课堂到现代网课……每一个阶段,华侨学校都完成了与时代同步的转型。

在这里,孩子们学习语言,理解文化,塑造价值观;在这里,社区凝聚力量,守护传统,共筑未来。
116年来,纽约华侨学校用一次次完美的蜕变,诠释了什么叫“百年老校,常青不老”。它将继续守护这份文化火种,让中华文化在美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开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责任编辑:郑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