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时代学者修编的历史典故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医卜星相、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所不有;时间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书将典故按照诗韵分类编排(详见《龙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个或两个人物的故事。
“龙文”是汉朝西域的一种宝马,这种良马看到鞭影就会疾驰,“龙文鞭影”比喻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毋需鞭策,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像龙文宝马一样一日千里。
【原文】
zhāng huá lóng zhǎ,mǐn gòng zhū gān。
张华龙鲊,闵贡猪肝。
ㄓㄤ ㄏㄨㄚˊ ㄌㄨㄥˊ ㄓㄚˇ , ㄇㄧㄣˇ ㄍㄨㄥˋ ㄓㄨ ㄍㄢ 。
张华龙鲊,闵贡猪肝。
【注释】
(1)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其父张平,曹魏时为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孤苦贫穷,曾牧羊为生。后勤学有成,得到阮籍赏识,声名鹊起,成为西晋知名的学者。
(2)鲊:本指用盐、椒等调料腌渍过的鱼,可久藏不坏。后来鲊也泛指腌制品。
(3)闵贡:字仲叔,东汉太原人。闵贡是个知进退的人,曾为司徒侯霸所征召,但面见时侯霸不谈政事,也不向他垂询有关治民之事,闵贡于是辞去。时人说他是个有志气、有操守的人。
【语译】
张华得到陆机馈赠的腌龙肉,闵贡买不起肉,一天只买一片猪肝来代替肉吃。
【人物故事】
张华
张华的事迹见载于《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六》。陆机曾馈赠一条腌鱼给张华。当时张华家中宾客满座,张华一打开盛器就说:“这是龙肉啊。”大家都不相信。张华说:“那就拿苦酒淋在上面试试,一定会有奇特的反应。”才淋过苦酒,那鲊就发出五色光来。陆机回家后询问这鲊的主人,那人果然说:“在园子里白茅丛生的下方得到一条白鱼,形状非常特别,就加以腌制,拿来进献给您。”
张华幼年失怙,放羊维生,在困境中学习。因作品得到名士阮籍的赏识才名声大噪,后来又得到鲜于嗣、卢钦等官员的器重和推荐,逐渐受到西晋朝廷重用。而送张华“龙鲊”的陆机,他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代吴国名将。陆机十四岁丧父,二十岁时东吴灭亡,陆机就带着弟弟回乡,苦读了十年。后到都城洛阳,因乡音太重常被取笑,直到拜访张华,受张华器重,二陆才名气大振,当时流行一种说法:“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三张”指的是当时的文学家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
闵贡
东汉的《东观汉记》是中国第一部官修当代史。据《东观汉记》所载,闵贡是个恬静养神,不受物欲驱使的人。周党高洁不仕,却还自认比不上闵贡。周党与闵贡是朋友,每次到闵贡家,看他吃饭都是吃豆子配水喝,连菜蔬也没有。就带着生蒜送给闵贡,闵贡说:“我想一切简单就好了。”收下生蒜却没有吃。
侯霸当司徒时曾征召过闵贡到司徒府中相见,见面时侯霸只说些慰问的话,却未征询闵贡任何关于政务的意见。闵贡说:“受到征召之初,我的心情又喜又惧;等见到明公您,心中的喜惧全消了。原本希望您会问我如何治理人民的事,如何化民成俗,如何让百姓各得其所。但如果认为我能力不足就不该召我前来;如认为找我来就算任用了,却不给我事情做,那就是错过人才。这样一来,我当初的欢喜跟恐惧都没有了。”说完就告辞离开。时人说他是个有志气、有操守的人。
后来闵贡迁居到安邑,因为老病家贫,买不起肉,每天只能买一小片猪肝当肉吃,杀猪的屠户有时还不愿意卖给他。安邑县令去看望他,问他的孩子们闵贡都吃些什么,孩子答说:“每天吃一片猪肝,但卖肉的有时还不肯卖给我们。”县令一离开就传令给管市场的小吏,此后,他家每次都可以买到猪肝。闵贡觉得奇怪去询问孩子,孩子说了情形,他叹道:“我闵仲叔怎么可以因为口腹之欲麻烦安邑县的人呢?”于是搬离安邑,到沛县去住。
有才有德者也需要受到赏识并给予机会,方得以一展所能。而怀才不遇,却不怨不恨,依旧恬静无求,凡事为人着想如闵贡者,其自我要求真是超过一般人很多很多了。
——转自正见网
看更多 【龙文鞭影】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