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散文: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既陌生又熟悉。彷彿曾經走過,否則,為何會如此親切,如此眷戀?這條路,從不會走錯:哪兒有坡嶺,哪兒有水灣,哪兒有柳林,哪兒有險灘……
我的心似掛在屋簷上的風鈴
他走後,嫣然像守夜人守著屋簷下的風鈴。每當它響起,她就想,是不是他的句子又落在某個清晨?她的心,就像那風鈴——已不屬於自己,只能靜默地在等待一陣風。
歸途、四月雪
夕陽,彷彿燃燒的畫布,輕柔卻深刻地渲染天際。一抹火紅掛在天邊,為大地披上一層溫暖的霞光。我緩緩前行,讓餘暉輕拂臉龐,恍惚間,彷彿時光也因這份靜謐而溫柔了腳步。
燕居拾塵:大媽和伯伯
那個時代的年輕父母大多是雙職工,在無盡的政治運動和繁忙的工作間隙如何養育小孩子?特別是上幼兒園之前的這段時間,如果沒有從老家接來的姥姥或奶奶,那麼你肯定也有一位自己的「大媽」。這位大媽通常是上了歲數的家庭婦女,家中子女多已被自己帶大,因此在白天的閒暇裡可以幫忙照管小孩,補貼家用。
紫傘.藕遇
她輕輕一笑,聲音像破曉後的第一縷陽光:「看這朵荷即使花瓣凋落一池,但見那猶然堅挺的藕篷擁護著飽滿的荷籽模樣,有沒有另一番的美麗?更何況紅蜻蜓停留藕蓬上的畫面很吸睛。
燕居拾塵:唐山大地震
這輛結實的大坐騎配有十分穩健的後支架,是我心目中可以百般信賴的巨鯨,常常載著一家人在塵世風浪中浮沉。可是,一九七六年的七月某夜,它卻馬失前蹄,平白摔倒在屋子正中央,睡得糊塗的爸爸爬起床將它扶起來,它立即再次仆倒,如此重複四次,爸爸方才從夢中醒來。
散文:茉莉花開了
每一滴春雨都是一段熟悉的記憶,像是在撫平曾經狂躁不已的心情,把年少時那些青澀的夢想與顫動的情懷,悄然灌溉進沉睡的心田。雨水中,茉莉花語低吟著:逝去的時光既柔情又堅毅,那些曾經的彷徨如今化作內心最真摯的慰藉。
生活中的獨處時光,都是千金難買的非凡歲月
在喧囂的世界裡,獨處並非孤單,而是一種返璞歸真的靜謐,是與自己深度對話的非凡時光。生活中的獨處時光,其實都是生命中千金難買的非凡歲月。人們在獨處中所獲得的心靈自由與創造性火花,應是繁華難求、眾聲之外的珍寶。
燕居拾塵:中西醫合治
也不是沒有有趣的看病之旅,不過我只有幸經歷過一次。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季,我不知患上了什麼「疑難雜症」,總之爸爸的中西醫合治沒能成功降服它。就在爸爸用盡十八般武藝的頹唐之際,鄰居間暗湧著一個傳聞:萬泉莊有一位中醫「奇人」,去看病的你不必自述症狀,號完脈他直接說出你的病情,然後百發百中,藥到病除。
黃葛之城
這裡有大江大河大山,謂之江山,這裡也是高樓林立繁華喧鬧的大都市,亦名山城。江山如畫,長橋若虹。夜晚的燈火層層疊疊,璀璨奪目,極似銀河落九天。這裡堪稱黃葛樹的勝地,古道漫漫,古樹參天,道觀寺院錯落其間;遠山靜謐,近水升煙,徐徐江風,不時飄來特別的風味。
楊萬里的詩詞人生:童心看世界 禪心看人生
楊萬里的詩告訴我們,人生可以像孩子一樣去看世界,用一雙清澈的眼睛發現美好;也可以像智者一樣去理解世界,懂得珍惜和放下。他既熱愛生活,又不執著於生活;既細膩敏感,又心中豁達。
散文:春風送暖思歸年
杜甫詩中的「歸年」,是一種鄉愁,也是一種象徵——對真正「家園」的渴望。或許,創世主正是有意在造人之時,將「思鄉」的因子埋在人心深處。它不僅是一種人性的溫柔,更是喚醒世人的一種密碼——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自己真正的家
散文:花間絮語
衝出牢籠,天高地闊,自由,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美好。就像一隻鳥,天空才是它的世界。是誰在我的腦海裡對我說:「你也是美麗的荷,到你的天地中去吧。」
從《春江花月夜》與《登幽州台歌》看生命的真正意義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是出自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名句,穿越千年仍震撼人心。古人常言「詩言志」,而這首詩正是人類命運的詩意凝結。
散文:何處是家園
哪裡才是我們的家園呢?當我有緣走進法輪大法,我的眼前一片光明,我的內心變得輕鬆,心靈也無比的愉悅,因為我知道,我們孜孜以求的家園在聖潔美好的天國世界。
動物農莊的審判
在一座名為「自由農莊」的地方,動物們曾一起推翻人類的壓迫,建起屬於自己的制度。那是一段充滿激情與混亂的歲月,一隻名叫「陳鵬」的老山羊,雖然走路一跛一 跛、說話嗓門沙啞,卻帶著勇氣與信念,領著大家喊出:「我們要自由、我們要自己當家作主!」
燕居拾塵:頤和園
一個中秋之夜,頤和園晚間罕見地對外開放,來自天宇的銀光傾瀉湖面,波光蕩漾中點綴著燈火通明的龍船。看著船中人在漫漫暗夜裡浮游於湖中吃酒賞月,怎不令岸邊人心生豔羨?
夏日賞荷
荷花的美於我而言,是超凡脫俗的,荷花高潔大氣有花王的風範,一花就是一世界,這清逸朗朗之姿於寧和中泛著仙韻;而白中帶粉的花骨朵,如仙桃一枚,也如彩畫中蓮藕般白白胖胖的天使寶寶,可愛又吉祥。
我的後「六四」時間
我是九零後,作為一個公民,我的前半段生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知道六四之前和之後。 這兩部分分別對應著謊言和真相、迷霧重重和煙雲消散、無知帶來的不安和瞭解引發的痛苦。
艾香陣陣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記不清這是哪位先賢的詩句,它道出端午的深意,除邪的本質。端午在人心中便成了毒月毒日,由此也衍生出諸多求平安,除災異的習俗。
散文:苔花裡的春天
跨到水邊。蹲下來,掬一捧水,品享這自然的甘醇。水透著涼氣,一掃身上的燥熱。清清淺淺的水,不急不緩的流著,它也留戀這天荒地老的岩?還是要把這巨大鋪展開的岩石作為琴弦,彈奏一曲心中的愛戀?
沁人心脾的二胡協奏—神韻交響樂《解憂》
二胡,是江南絲竹的重要代表,也是神韻交響樂的一大亮點。絕大多數的西方觀眾都是首次觀賞二胡的演出,許多觀眾都為之驚豔,讚歎樂器之神妙,僅有的二根琴弦,通過狹小的共鳴箱,竟可展現如此豐厚飽滿、層次多元的充沛情感。
短章:走進五月
走進五月,天空,藍寶石般澄澈,風也變得柔和。吹過田野,吹過山巒,吹過每一個生命的角角落落。五月,萬物被慈愛的陽光擁抱,恬靜,諧和。
神話寓言:花神下人間
在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天國世界。那裡處處都有美麗的花、還有各種偉大的神。管理這個世界的是四位花神,兩位女神和兩位男神。
智慧的來處
飄雪無痕,來風有隙,隔牆長耳回音壁。 藏奸害怕曝光時,人前背後抒胸臆。
唐玄宗遊月宮——古典浪漫的奇幻旅程
在神韻的演出中,舞蹈家們藉由充滿豐富情感的舞蹈身韻,不需要使用任何的語言,就能夠和觀眾進行最直接的心靈交通,給觀眾們帶來滿滿的幸福與深深的感動。《唐玄宗遊月宮》展現出悠揚內蘊的意境,如此美雋永麗,深刻心靈,恆久迴盪。
散文短章:「四.二五」,那是春天吐芳華
「四.二五」,那是春天吐露的芳華。大法弟子平和中的堅毅,善良中的勇氣,包容中的大愛,那是心靈之花的初綻,那是法中生命的姿采。「四.二五」啊,是一朵朵奇美的花兒,匯集成一條閃亮的鮮花的河流。
永遠的信仰傳奇 永恆的道德豐碑
二十六周年,轉目間,那個大寫的日子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一世紀。斗轉星移,人世代謝,花草枯榮,而永遠不變的,是如泰岳般金剛不動的對「真、善、忍」的正信!而永恆屹立的,是珠峰般立地柱天的道德豐碑!
清明遙祭:信念不滅,思念綿長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散文:清明感懷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