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寐毋忘國難 峽江空餘長恨( 三 )

——民國船王盧作孚的傳奇人生
文╱林帆
民國船王盧作孚沒有顯赫家世,卻一手創立民生公司,並使之發展為中國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大紀元製圖)
民國船王盧作孚沒有顯赫家世,卻一手創立民生公司,並使之發展為中國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1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編者按)民國船王盧作孚沒有顯赫家世,卻一手創立民生公司,並使之發展為中國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他不是軍人,卻在民族存亡絕續之秋,指揮了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克爾克」大撤退;他沒有進過高等學府,卻自學成才,將一個盜匪叢生的小鄉村北碚,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花園城市、抗戰中知識精英們的文化家園。然而,一生堅毅睿智、公而忘私的他,卻未能及早看透共產專制虛偽殘酷的本質,最終不僅一生事業付之東流,自己也慘死於紅朝暴政之下。

(接前文)

考察美加 再展理想宏圖

1944年,抗戰尙未結束,但盧作孚已經預見到了勝利的曙光。原本就無意為官的盧作孚辭去所有官職,又回到了民生公司。這一年,他有機會代表中國實業界前往美國、加拿大考察,出席國際通商會,並在會上做了精彩發言。考慮到戰後經濟的長遠發展,盧作孚努力爭取到加拿大和中華民國政府共同擔保的1500萬加幣銀行貸款,在加拿大訂造了9艘世界一流的豪華客輪。

他的眼光顯然比一般人更高遠,「歡迎美國人多來,歡迎世界上一切國家,尤其是各種物質文明比較先進的國家的人士都多來」。他認為,當時中國內地的航空、鐵路、公路都很不發達,唯有乘船能使國外投資者享受到一流的軟硬件服務,並可以利用長江黄金水道,吸引他們投資到中國的廣大內陸省份。由此可見,當時的盧作孚正在熱切期待著戰爭的結束,並帶領民生公司踏入一個新的紀元。

然而,抗戰剛剛結束,內戰硝煙再起。他的美好建設藍圖再次落空。在隆隆的槍炮聲中,中國經濟衰退、金融混亂、民不聊生,民生公司的經營也只能勉力維持。同時,在加拿大訂造的輪船「荊門號」「夔門號」等陸續建好,民生派員前往接收,但回到中國卻無用武之地。如何償還造船貸款的問題也時刻縈繞在盧作孚的心頭。在內戰中,民生的客貨輪被迫陸續轉移到香港等地繼續營運。

夢想民族振興 帶船重返大陸

根據學者傅國湧的相關文章,在1949年的歷史關頭,國共兩黨都想爭取當時身在香港的盧作孚。他面臨著四種選擇:一是聽從國民黨的勸說,前往台灣;二是聽從摯友晏陽初的建議,去美國安度餘生;三是留在香港,憑他掌握的那些輪船,不愁東山再起;四是依中共勸說,北上重返大陸,雖然那裡早已「天翻地覆」。

他最終選擇了北上之路,因為他放不下民生公司和他念茲在茲的事業。他決不能甩下民生公司不管,放下股東利益不顧。更何況,他的心中始終抱持著那份國家建設的美好藍圖。

然而,一生輾轉於實業、教育、社會改革領域的盧作孚卻對中共知之甚少。雖然他早年任四川興辦教育時就結識了中共領導人之一惲代英,但是兩人那時就有過「炸彈」與「微生物」的爭論。盧作孚的看法是「要以建設的力量作破壞的先鋒」,以改革或改良替代用強迫手段急遽地改革社會或解決社會某方面的問題。而惲代英則堅持共産黨「打碎一個舊世界,才能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暴力革命看法。兩人爭執不下,最後相約各自按自己的理想努力,三十年後再「殊途同歸」。

其實,盧作孚的身邊早就潛伏有共產黨人,將他的一舉一動向延安匯報。民生公司的經理何乃仁,也是周恩來的好友。1949年,身在香港的盧作孚就是通過何乃仁一直和中共高層保持著聯繫。中共當時駐香港工委書記張鐵生也常來找盧作孚,聽他暢談對未來國家建設的理想,並鼓動他帶領民生主力船隊回歸大陸,共同建設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對民生的債務和加拿大造船貸款,周恩來也答應設法協助償付。果然,這些動人的話語和承諾很容易地就打動了這個大半生都在為「民生」「民主」「民權」「民治」「民本」「民享」「民選」的理想而奮鬥,並以此為其主要船舶命名的人。

1950年6月,盧作孚滿懷興奮地從香港祕密前往武漢,再到北京。作為特邀代表,他參加了中共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並被增選為全國政協委員。10月回到重慶,他又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不想做官卻願意接受這些統戰頭銜,可見當時的他對國家的未來尙且充滿期待。當時民生公司滯留在香港和海外的18艘主力船舶,也在盧作孚的安排指揮下,先後駛返中國,其中就包括1944年他在加拿大訂購的9艘豪華客輪。

雖然中共希望他留在北京擔任更多職務,以其名望來為新政權裝點門面,他卻義無反顧地要求先回重慶民生,打點好那裡的事務再說。

率先「公私合營」 高層主管遭清洗

當時,為了民生公司的生存,盧作孚最早向周恩來提出「公私合營」的建議,希望通過加入「公股」,獲得民生急需的運轉資金,並共同組建董事會,由董事會對企業總經理的經營管理進行監督。1950年8月,他便代表民生公司與中共當局簽署了「公私合營」協議。然而,他並不真正清楚中共同意「公私合營」的真正目的,以及這對民生將意味著什麼。

當年進入民生公司的一位公股代表是這樣描述的:「最初,盧先生提出的『公私合營』和黨的『公私合營』並不是同一概念。盧先生是希望政府作為公股,投資民生公司以使之渡過難關。公股代表只是參加董事會,並不直接參加公司的行政工作。我們黨同意『公私合營』的目的,是要將民生公司這艘資本主義企業的輪船』引入社會主義航道』。因此公方代表不僅參加董事會,而且要起領導作用,徹底改革民生公司。」

結果,在公私合營之前的過渡時期,公股代表就已進入民生公司,「大小人事安排,清洗、降職處理,亦都由他們作主」。同時,「鎮反」運動 即「鎮壓反革命」運動已經在全國展開。昔日長期追隨他、甚至曾生死與共的高中層主管,一個個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開除遣散,甚至被逮捕槍斃。盧作孚想要阻止,卻根本無力回天。畢竟人家是手上掌握著全部國家機器的政權啊!紅色恐怖籠罩著民生公司,也籠罩在盧作孚身上。

民生公司的主要股東、代總經理鄭璧成是運輸業的奇才,也是盧作孚的重要經營伙伴。在創辦民生之前,鄭璧成就是重慶航務處處長,主管川江航運。後來他變賣家財投資民生,是公司首屈一指的「川江通」「長江通」,對於航道、船舶、營運無不通透。抗戰時期,他對大後方的戰時水上運輸可謂貢獻卓著。但在1950年中共搞的「鎮反」運動中,他僅僅因幫朋友、逃往台灣的前重慶市長楊森保留一些衣箱,就莫名獲罪,遭到拘捕關押。

民生航業部經理鄧華益也被強令「資遣」。他也是盧作孚一向極為敬重的多年知交。1927年,他買下白理洋行的兩隻輪船,自己創立了九江輪船公司,實力雄厚。1931年,當盧作孚計劃以民生公司聯合川江上的所有華輪公司,共同對抗強勢的外資輪船公司時,鄧華益率先帶領自己的九江輪船公司加盟,為「統一川江」立下大功。他還把自己的全部家產投入民生,是公司的重要股東和高級管理人才。但1951年3月,在公股代表主導的人事清理中,他卻被以「年老體弱」為由遣散,並被強令搬出民生新村。盧作孚無法接受,據理力爭說:「臨江門那片宿舍的地產,原本是華益的啊!」最終才為郵華益保留了住房,不至於全家流離失所。

「鎮反」運動中,民生機器廠廠長陶建中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中共逮捕,並慘遭槍決。他會是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輪船「民生輪」的首任經理、並曾四度出任民生機器廠廠長,是盧作孚最信任的幹將之一。在中共建政前夕,中共曾派遣地下黨員潛入民生公司,鼓動工人在內部搞事。一次衝突中,地方警察前來干預,打死了一名工人。此事在「鎮反」運動中被揭發出來,陶建中自然成了「反革命」典型。就在民生機器廠附近的河灘上,陶建中被「公開槍決」。據相關資料,盧作孚當時在公安「陪同」下,和廠內其他工人一起,在現場目睹了槍決慘況。

可想而知這對盧作孚是多大的心理刺激!其實,這早就是中共慣用的「殺雞儆猴」的手段,以此製造普遍的恐懼,讓人們在心理上乖乖就範,堅決「跟黨走」而不敢有任何反抗。此外,公股代表還提出要撤換李若蘭、李肇基、何乃仁等重要經理。如果這些人都被清洗掉,公司無疑要停擺了。盧作孚堅決不同意,結果和公股代表僵持不下。

連續的政治運動與強迫性的「改造」措施,搞垮了民生公司的核心團隊,昔日勞資之間建立的關懷、信任被「階級鬥爭」所取代,重管理、講效率、權責分明的內部制度變為一切「由工人階級當家做主」。民生公司人心渙散、虧損嚴重。對此,作為創辦人的盧作孚內心充滿負疚、痛苦、惶惑與無奈。@*#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