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

归途、四月雪
夕阳,仿佛燃烧的画布,轻柔却深刻地渲染天际。一抹火红挂在天边,为大地披上一层温暖的霞光。我缓缓前行,让余晖轻拂脸庞,恍惚间,仿佛时光也因这份静谧而温柔了脚步。
燕居拾尘:大妈和伯伯
那个时代的年轻父母大多是双职工,在无尽的政治运动和繁忙的工作间隙如何养育小孩子?特别是上幼儿园之前的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从老家接来的姥姥或奶奶,那么你肯定也有一位自己的“大妈”。这位大妈通常是上了岁数的家庭妇女,家中子女多已被自己带大,因此在白天的闲暇里可以帮忙照管小孩,补贴家用。
紫伞.藕遇
她轻轻一笑,声音像破晓后的第一缕阳光:“看这朵荷即使花瓣凋落一池,但见那犹然坚挺的藕篷拥护着饱满的荷籽模样,有没有另一番的美丽?更何况红蜻蜓停留藕蓬上的画面很吸睛。
燕居拾尘:唐山大地震
这辆结实的大坐骑配有十分稳健的后支架,是我心目中可以百般信赖的巨鲸,常常载着一家人在尘世风浪中浮沉。可是,一九七六年的七月某夜,它却马失前蹄,平白摔倒在屋子正中央,睡得糊涂的爸爸爬起床将它扶起来,它立即再次仆倒,如此重复四次,爸爸方才从梦中醒来。
散文:茉莉花开了
每一滴春雨都是一段熟悉的记忆,像是在抚平曾经狂躁不已的心情,把年少时那些青涩的梦想与颤动的情怀,悄然灌溉进沉睡的心田。雨水中,茉莉花语低吟着:逝去的时光既柔情又坚毅,那些曾经的彷徨如今化作内心最真挚的慰藉。
生活中的独处时光,都是千金难买的非凡岁月
在喧嚣的世界里,独处并非孤单,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静谧,是与自己深度对话的非凡时光。生活中的独处时光,其实都是生命中千金难买的非凡岁月。人们在独处中所获得的心灵自由与创造性火花,应是繁华难求、众声之外的珍宝。
燕居拾尘:中西医合治
也不是没有有趣的看病之旅,不过我只有幸经历过一次。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我不知患上了什么“疑难杂症”,总之爸爸的中西医合治没能成功降服它。就在爸爸用尽十八般武艺的颓唐之际,邻居间暗涌着一个传闻:万泉庄有一位中医“奇人”,去看病的你不必自述症状,号完脉他直接说出你的病情,然后百发百中,药到病除。
黄葛之城
这里有大江大河大山,谓之江山,这里也是高楼林立繁华喧闹的大都市,亦名山城。江山如画,长桥若虹。夜晚的灯火层层叠叠,璀璨夺目,极似银河落九天。这里堪称黄葛树的胜地,古道漫漫,古树参天,道观寺院错落其间;远山静谧,近水升烟,徐徐江风,不时飘来特别的风味。
杨万里的诗词人生:童心看世界 禅心看人生
杨万里的诗告诉我们,人生可以像孩子一样去看世界,用一双清澈的眼睛发现美好;也可以像智者一样去理解世界,懂得珍惜和放下。他既热爱生活,又不执著于生活;既细腻敏感,又心中豁达。
散文:春风送暖思归年
杜甫诗中的“归年”,是一种乡愁,也是一种象征——对真正“家园”的渴望。或许,创世主正是有意在造人之时,将“思乡”的因子埋在人心深处。它不仅是一种人性的温柔,更是唤醒世人的一种密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真正的家
散文:花间絮语
冲出牢笼,天高地阔,自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好。就像一只鸟,天空才是它的世界。是谁在我的脑海里对我说:“你也是美丽的荷,到你的天地中去吧。”
从《春江花月夜》与《登幽州台歌》看生命的真正意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是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名句,穿越千年仍震撼人心。古人常言“诗言志”,而这首诗正是人类命运的诗意凝结。
散文:何处是家园
哪里才是我们的家园呢?当我有缘走进法轮大法,我的眼前一片光明,我的内心变得轻松,心灵也无比的愉悦,因为我知道,我们孜孜以求的家园在圣洁美好的天国世界。
动物农庄的审判
在一座名为“自由农庄”的地方,动物们曾一起推翻人类的压迫,建起属于自己的制度。那是一段充满激情与混乱的岁月,一只名叫“陈鹏”的老山羊,虽然走路一跛一 跛、说话嗓门沙哑,却带着勇气与信念,领着大家喊出:“我们要自由、我们要自己当家作主!”
燕居拾尘:颐和园
一个中秋之夜,颐和园晚间罕见地对外开放,来自天宇的银光倾泻湖面,波光荡漾中点缀着灯火通明的龙船。看着船中人在漫漫暗夜里浮游于湖中吃酒赏月,怎不令岸边人心生艳羡?
夏日赏荷
荷花的美于我而言,是超凡脱俗的,荷花高洁大气有花王的风范,一花就是一世界,这清逸朗朗之姿于宁和中泛着仙韵;而白中带粉的花骨朵,如仙桃一枚,也如彩画中莲藕般白白胖胖的天使宝宝,可爱又吉祥。
我的后“六四”时间
我是九零后,作为一个公民,我的前半段生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知道六四之前和之后。 这两部分分别对应着谎言和真相、迷雾重重和烟云消散、无知带来的不安和了解引发的痛苦。
艾香阵阵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记不清这是哪位先贤的诗句,它道出端午的深意,除邪的本质。端午在人心中便成了毒月毒日,由此也衍生出诸多求平安,除灾异的习俗。
散文:苔花里的春天
跨到水边。蹲下来,掬一捧水,品享这自然的甘醇。水透着凉气,一扫身上的燥热。清清浅浅的水,不急不缓的流着,它也留恋这天荒地老的岩?还是要把这巨大铺展开的岩石作为琴弦,弹奏一曲心中的爱恋?
沁人心脾的二胡协奏—神韵交响乐《解忧》
二胡,是江南丝竹的重要代表,也是神韵交响乐的一大亮点。绝大多数的西方观众都是首次观赏二胡的演出,许多观众都为之惊艳,赞叹乐器之神妙,仅有的二根琴弦,通过狭小的共鸣箱,竟可展现如此丰厚饱满、层次多元的充沛情感。
短章:走进五月
走进五月,天空,蓝宝石般澄澈,风也变得柔和。吹过田野,吹过山峦,吹过每一个生命的角角落落。五月,万物被慈爱的阳光拥抱,恬静,谐和。
神话寓言:花神下人间
在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天国世界。那里处处都有美丽的花、还有各种伟大的神。管理这个世界的是四位花神,两位女神和两位男神。
智慧的来处
飘雪无痕,来风有隙,隔墙长耳回音壁。 藏奸害怕曝光时,人前背后抒胸臆。
唐玄宗游月宫——古典浪漫的奇幻旅程
在神韵的演出中,舞蹈家们藉由充满丰富情感的舞蹈身韵,不需要使用任何的语言,就能够和观众进行最直接的心灵交通,给观众们带来满满的幸福与深深的感动。《唐玄宗游月宫》展现出悠扬内蕴的意境,如此美隽永丽,深刻心灵,恒久回荡。
散文短章:“四.二五”,那是春天吐芳华
“四.二五”,那是春天吐露的芳华。大法弟子平和中的坚毅,善良中的勇气,包容中的大爱,那是心灵之花的初绽,那是法中生命的姿采。“四.二五”啊,是一朵朵奇美的花儿,汇集成一条闪亮的鲜花的河流。
永远的信仰传奇 永恒的道德丰碑
二十六周年,转目间,那个大写的日子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斗转星移,人世代谢,花草枯荣,而永远不变的,是如泰岳般金刚不动的对“真、善、忍”的正信!而永恒屹立的,是珠峰般立地柱天的道德丰碑!
清明遥祭:信念不灭,思念绵长
今年清明节,我们无法回去扫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铭记逝去的亲人,而是在心中点燃一盏不灭的灯;是不让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遗忘,让他们的信仰得以延续;是让活着的人依然怀揣希望,更是坚守他们未能走完的路,让正义与真相薪火相传。
散文:清明感怀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着的人连在一起,阴郁而沉重,它让人的感情变得脆弱。对故者的缅怀,对生命的思索,在生与死的对话中禅透生之意义。心灵由阴郁而透明,进而变得轻松、愉悦。
鹦鹉救火的传说
东方文化陀山鹦鹉的名言,应沿袭原话为好: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鹦鹉的境界亦于此,陀山曾经拥有,今生弥足珍惜!故乡常州为笔者曾居地,我将其揣入怀中,时时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嘘雀跃。
散文:心中有春天
时下正当春天,虽然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花儿尚未绽放,树木也是萌芽状态,但鸟儿婉转的鸣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悦。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