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秘育儿之道:轻松培养“别人家的孩子”

人气 4433

【大纪元2025年07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皓月综合报导)一项英国长期研究显示,权威型育儿方式才是最佳育儿之道,这种方式将明确的规则与温暖的关爱结合在一起,可能是培养学业优秀孩子的关键。这似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育儿概念不谋而合。

与当下流行的“温和育儿”相比,这种在严格与温柔间找到平衡的育儿方式,让孩子在学业和情感发展上表现更出色。

英国政府资助的长期研究计划“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Study of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SEED)自2013年起,追踪了约6,000名儿童,探索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如何影响孩子成长。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蕴含育儿智慧

《颜氏家训‧教子篇》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提倡了严中有爱、教导与关怀并重。

SEED的研究发现,采用权威型育儿的家庭,孩子在7至11岁的学业测验中表现更优异,阅读、写作和数学成绩尤为突出。这种育儿方式强调坚定、正向的教养原则,同时保持高度的“回应性”,也就是父母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给予支持与引导,与中国古人的育儿方式高度契合。

“说‘不’并不意味着冷漠”,研究作者之一表示,“权威型育儿的核心是让孩子在明确的框架内自由成长,同时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研究还指出,每周至少10小时的正式团体托育能进一步提升孩子的学业表现,为家长提供了另一个实用的建议。

正式团体托育指的是,由专业机构或合格人员提供的看护和教育服务,通常包括幼儿园(nurseries)、学前班(preschools)或托儿所(daycare centers)等环境。这些场所通常有固定的课程或活动,旨在促进孩子的学习和社交发展,与父母或亲戚照看小孩的方式不同。

父母的情感健康对孩子的影响深远

研究提醒,父母的情感健康也至关重要。

父母可能因工作、经济或其它问题感到焦虑、抑郁,导致家庭环境中充满压力或混乱,例如缺乏规律的家庭作息、频繁的争吵,或不稳定的生活环境,如频繁搬家。

此外,父母还可能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试图控制他们的行为、选择或情绪。尤其是在母子关系中,母亲可能因与孩子频繁冲突或对孩子感到烦恼,而形成不健康的互动模式。

这些因素可能削弱孩子在小学阶段(通常指5至11岁)的社交与情感发展,孩子可能难以建立稳定的同伴关系,或在团体中表现出退缩、攻击性等行为;孩子还可能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表现为焦虑、缺乏自信或情绪不稳定。

将成就和价值等同的教育方式 不宜提倡

专家警告,过于关注孩子成就的“自我中心型育儿”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让孩子承担不必要的压力;将孩子的价值与成就绑定,也会忽视他们的内在需求或情感健康。

如果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就,如学业成绩、才艺表现或在外人面前的言行,将这些方面视为教育成败的标准,孩子可能感受到必须达到高标准以满足父母的期望,这种压力或将导致孩子的焦虑、自我怀疑。

这项研究将持续至2029年,届时将提供更多关于育儿方式的分析。对现代父母来说,权威型育儿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平衡之道——既不失温暖,也不缺规则,帮助孩子在学业与生活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李琳#

相关新闻
育儿津贴8月1日加码到3500元  明年更加码5000元
培养聪明自信孩子 心理学家推荐“权威育儿”
育儿假和伤残假索赔案 微软同意支付1400万美元
育儿专家疾呼:不要让科技养育你的小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