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雕塑:丰润健美  神采奕奕(一)

作者:莲子
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内的大佛,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beibaoke/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7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代雕塑丰腴饱满、精美瑰丽、气象万千,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化遗产。雕塑艺术的巅峰成就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海纳百川的大唐气度、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密切相关。尤其是比南北朝、隋代更盛行的佛教,民间崇信,皇室倡导,建寺造像、开凿石窟之风遍及全国,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前所未有。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大唐又是一个营造巨型大佛的时代,莫高窟北大像、南大像、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陕西彬县大佛令人叹为观止。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长安大明宫菩萨立像、水陆庵彩塑、大足石刻精彩纷呈,盛唐雕塑大师杨惠之被尊为“塑圣”。

彬县大佛

大佛寺石窟群位于陕西彬县城西、泾河南岸的清凉山坡,错落有致地分布于400米长的立体崖面上,洞窟百余个,大小造像1980多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修行窟五部分。大佛寺是唐代京城长安附近重要的石窟寺,现存初唐至盛唐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之一,丝绸古道上璀璨的佛教艺术明珠。

大佛寺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彬州浅水塬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死难的将士并祈福超度亡灵而修建的。大佛窟内雕凿的是接引灵魂至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三圣”,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侍立两侧的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为石胎泥塑彩绘而成。

阿弥陀佛(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雕饰富丽,线条清晰,背光精美,是目前众多大佛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尊。奇妙的是,在不同高度观察,大佛会呈现不同的神情。

彬县大佛威猛阳刚,雄壮厚实。奇妙的是,在不同高度观察,大佛会呈现不同的神情。(Shutterstock)

高20米的大佛结跏趺坐,雄浑壮硕,威猛阳刚。宝石蓝螺髻护顶,衣饰色彩鲜明。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表达救济苍生的大慈心愿),气势磅礴又舒泰庄重。仰望大佛金灿灿的方阔面容,一双凤目正无限深情地俯视着茫茫世界和芸芸众生,慈悲而威严,震撼人心,透彻心扉。

大佛背部有火焰纹、坐佛和众多飞天的浮雕,一派佛国世界的吉祥欢乐气氛。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也就是(玄奘西行的第二年)628年基本建成,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地标,风尘仆仆的商旅、僧人、侠客、文人、士兵,一看到雄伟的大佛,就知道长安近了。

这尊陕西和古丝绸之路第一大佛,令人一见难忘、刻骨铭心,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后来人们就直接称此地为大佛寺,沿用至今。

大佛左侧的观世音菩萨。(Shutterstock)

大佛两侧的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璎珞,下系羊肠大裙,面相圆润福慧,体态丰满健康,流露着初唐的丰沛元气,清正而贤淑。

大佛寺石窟不仅吸纳了西域、中亚的艺术特色,而且基本保留了长安的佛教艺术风尚。初唐正是开创中国式造像新风貌的时期。

据日本学者考证,奈良寺木佛像源头来自大佛寺。可见长安地区佛教艺术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德国人曾赞大佛寺:堪比巴黎圣母院。

民间传说

“彬县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据当地传说,大佛是按照唐太宗、武圣皇帝李世民(李世民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的样貌雕刻的。大佛石窟明镜台下“觉路”两方题字,执笔的是谪诗仙李白。

大佛右手无名指很奇特,伸出并指向泾河,这有何用意呢?大佛寺博物馆的人介绍,这里还有段传说:有一年泾河突发特大洪水,庄稼冲毁殆尽,百姓叫苦连天,大家焚香叩头,求佛免灾。大佛轻抬右手,伸出无名指,滔天洪水立即退去,谁知大佛手刚放下,水又暴涨,为了永绝水患,大佛的无名指就一直指向泾河,从此,这里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1993年8月,德国文物专家在实施中德合作项目大佛寺文物保护工程时,在大佛顶部发现一行文字:“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二十六日泾河长至寺里水……”,查《资治通鉴》第1143页:“是月大霖雨,京畿水平地丈余,泾水溢,关中水灾,黄河大溢。”与民间传说相吻合。

延伸小故事】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白居易在诗作《七德舞》中赞唐太宗,“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因为不忍有零落未葬的,后来又追加了一条命令,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贞观二年,国家刚刚安定不久,就发生了大饥荒,民间发生了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太宗下令放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为了祭奠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唐太宗颁布《为战亡人设斋行道诏》,于当年开国战争的决战地建七个佛寺。其中就有“破宋金刚于晋州,立慈云寺”。(见《佛祖统纪‧卷第三十九》)

陕西长武县昭仁寺就是为了悼念在浅水原大战中(与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作战)阵亡的士卒而修建的,东与彬县大佛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北与庆阳石窟相连。昭仁寺的三间挑角大雄宝殿采用颇为特殊的八卦悬顶式结构,内部不见立柱,九梁十八担架叠拱起,民间俗称“一担挑八角”,是古中国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

寺内有立于贞观四年(630年)的“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文,无书人姓名,相传为“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手笔,其书法圆融遒逸,外秀内刚,三千余字的碑文基本保存完好,记载了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铭颂战功,超度战争中敌我双方阵亡将士的亡灵。

参考阅读:彬县大佛酷似唐太宗?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水两岸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两万一千多个,造像十万余尊,其中唐窟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鼎盛。如有15,000尊小佛的万佛洞,有传法罗汉29祖群像的看经寺,还有潜溪寺、奉先寺、擂鼓台三洞(又名大万伍佛洞)等等。

奉先寺依山就势的露天摩崖型群雕,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雄踞中国石刻佛雕艺术的高峰。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气势恢宏,浑朴洗练又雄健生动,高度逐渐降低,众星捧月般烘托出龙门石窟闻名世界的标志——卢舍那大佛。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Shutterstock)

奉先寺是唐高宗李治发愿为父亲太宗李世民建造的,皇后武则天曾于咸亨三年(672年)捐助两万贯脂粉钱。竣工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卢舍那佛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其中头高4米,耳长1.9米。大佛端坐于莲花宝座,身穿通肩袈裟,一圈圈环形衣纹简洁流畅。面相圆润丰盛,嘴角微翘,目光如炬,充满信心和睿智。整尊佛像雄秀壮丽,既雍容大气又英武利落。卢舍那佛为释迦牟尼报身佛,“卢舍那”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的意思。(注:卢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

龙门石窟奉先寺,摩崖型群雕 ,初唐。(Shutterstock)

武则天利用佛教为其登基造势开道,称帝后又自诩“慈氏金轮神皇”(即弥勒)。以弥勒为主尊的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待续)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县境内,有唐宋以来的石刻群70多处,石刻造像总计10万余尊。“五山”(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北山、宝顶山的规模最大、最集中,最为壮观。
  •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开凿于唐玄宗初年(713年),峻工于唐德宗贞元19年(803年),历时90年。佛高71米,是世上最高的大佛、也是最大的摩崖石刻弥勒坐像。
  •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大家听说过有佛塔在地震中被震裂,然后又自行愈合的事情吗?这如果不是神力,是完全解释不通的。这等神异之事就发生在中国云南省。
  • 敦煌莫高窟占一半有余的是唐窟(238个),是当今世上最宏大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石窟,以其壮丽的壁画和生动的彩塑驰名中外。
  • 北纬31度,神秘的阴阳两面,这座西藏神山为何无人敢登顶?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人间须弥山?
  • 谁建造了北美魔鬼塔,它真是外星人的基地?《山海经》中的通天神树真的存在,三星堆里挖到宝?
  • 古人的智慧你想不到。福建甘露寺一根柱子支撑一个建筑群?恒山悬空寺有够“玄”,“三教合一”有何内涵?
  • 《山海经》暗藏玄机。世界屋脊不在青藏高原?须弥山在中国?!为何昆仑山被称为天下龙脉的发源地?
  • 在先秦时期,五岳具体山名就已确立,但不同文献记述略有不同,本章采用东汉大儒郑玄对《周礼》注释所说,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