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传奇】完结篇:穿越尘封的历史解析杨家将(4)

【杨延昭传奇】杨家将传奇是虚构或是史实?

作者:仰岳
杨家将一门忠烈,在史上写下千年传奇。(夏琼芬/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45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杨家将故事在正史《宋史‧列传第三十一》中的原文不到三千字,虽然如此,在历代传奇小说中的纪载却是极为生动多元。那么,到底杨家将传奇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的事迹呢?

(续前文:【杨延昭传奇】小说及传奇故事中的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不只是明清,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广为流传,名臣欧阳修为友人杨畋的父亲杨琪写了一篇《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内容就称赞杨家先祖的英雄事迹,其中有一段提到:“(杨业)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乡里儿童)野竖(村野小童),皆能道之。”

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距离杨业离世已六十余年,杨延昭也已离世了三十多年之久,而他们的事迹居然能在重文轻武的北宋社会流传如此广,甚至偏远村里的孩童都耳熟能详。此外,朝中的名臣如包拯、王安石也曾在公文奏章及问对中称颂杨家将的英勇事迹。然而,《宋史》列传中关于杨业父子三人的文字记载短短不到三千字。

杨业祖孙三人官位最高不过是五品的中级军官,而敌对一方的辽国为杨业还建了一座杨无敌庙,而以杨延昭为名的六郎庙更是遍布全国的大江南北。相对地,同时期战功显赫身居要职的宋朝大将:李继隆、曹彬、郭守文、王全斌……等人在民间的声望及对后世的影响力都远不如他们,但是在正史中的纪载却比杨业父子三人还要详细许多,这一现象显然极不合理,可以见得有大量的史迹故事未被正史所记录。

杨六郎。(天外客/公有领域/大纪元合成图)

在杨家将史料研究方面,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余嘉锡所著《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为学术界内已知最早且知名的研究版本,此书搜集历代记录的与杨家将相关的史料:从个人著的私史、文集、地方志、诗词……等等,再对照小说、戏曲描述的杨家将故事,考证其真伪,最后作者虽肯定杨家将精忠报国的事迹,但对于民间流传的大战金沙滩、孟良焦赞、七郎八虎,乃至于杨门女将的事迹都持存疑的保留态度。近代学者也曾做过许多补充研究,但大多都是类似论述,笔者究其所以,认为有下述原因:

杨延昭传奇——孟良智擒大鹏。(夏琼芬/大纪元)

◎大量史料遗失

早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的靖康之乱中,金兵攻入汴京城内后大量洗劫了宫廷的财宝、文物,而大量的史料也因此毁去,靖康要录记载:“秘阁图书,狼籍泥中!”到了南宋理宗绍定四年都城临安又发生大火,大量的史籍又再度遭祸,《文献通考‧经籍考‧总叙》云“绍定辛卯火灾,书多阙”!

到了南宋末年蒙古大军攻破都城临安,有大量的图书再次遭掠夺或毁坏。而富有学养的文官们大部分都与宋少帝赵昺一同投海殉死,经此三次大规模的文化浩劫,直到元朝准备正式修订《宋史》时,府库的藏书已极度不完整,在此状况下,大量关于杨家将的英勇事迹就没被正史记录下来。

◎历史遭刻意忽略 人们选择遗忘

《宋史》是由元人宰相脱脱、阿鲁图等人主编,虽有汉人学者协编,但对于曾经敌对的中原王朝将士英勇的战绩,未免讳莫如深,这点以《宋史》对照过去的《史记》、《汉书》……等正史就可发现端倪。尤其对于屡次击败辽军、西夏……等外族的杨门女将,想必更是刻意忽略,而让她们的史迹如烟而逝。再加上杨家一门历经魔难,自杨业、七郎八虎到第五代的杨怀玉,男儿们不是死于战场就是历经奸臣迫害难以善终,而征西的十二寡妇更是大多都战死于滴泪崖,这段悲壮的历史让北宋臣民们难以接受,或许也就是如此,在当世的史籍乃至于文艺作品中都不愿再提及这段往事,宁愿这历史从未发生过,只让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乡里的故事口耳相传。

“杨门女将”京剧在旧金山赫柏斯特歌剧院演出。(大纪元)

寻史之旅:未被正史记录下的故事

笔者自小就喜爱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尤其是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岳家军……这类经典的英雄故事,还记得看过一部描述杨家将七子去六子回的历史剧,见到杨延昭历经魔难后仍镇守雁门及河北三关的场景,便感到内心澎湃,久久不能自己,仿佛自己就是那杨家将士的一员,每当夜深人静时刻仰望着星空,心中一直有着一缕愁绪,总感觉自己有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因此重新整理那段未被正史记录下的故事,从研究历代关于杨家将的史料、小说及民间故事,再结合全国数百个相关的遗迹文物,综合汇整之后,笔者以为《杨家将演义》中谈到的孟良、焦赞、岳胜……等人及杨门女将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而相关的许多故事也绝非空穴来风。笔者最后找到了近四十篇以杨家将的主角,杨延昭为主体的传奇故事,撷取精华成文,就是这《杨延昭传奇》系列文章。然而笔者相信仍有更多相关故事在民间流传尚未被发掘,期待后人的发掘,补足这一段被尘封了的历史。

附表:历代关于杨家将的诗词(精选)

◎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俗奉遗祠。

注解:
此文出自 苏颂《魏公集〈卷三十〉》。
1. 汉家飞将:汉代名将李广。
2. 熊罴:比喻勇士或军队。
3. 仇方:旁国诸侯,指敌国。

◎过杨无敌庙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

注解:
此文出自苏辙《栾城集/16》《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1. 太刚:应指性格过于刚直。
2. 人言:表示意见,指潘美与王侁的猜忌。
3. 周子隠:周处,字子隐。年少时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于西北讨伐氐羌叛变时遭主帅司马肜陷害奋战而死。
4. 肜:司马肜,西晋宗室,官至太宰、领司徒。为人无才能而居高位备受批评。

◎试刀石吊杨无敌父子
雁门重镇秦汉雄,折戟久埋沙漠中。
有石屹立分磊砢,云是杨家纪战功。
杨家威名边塞重,登坛世佩专城印。
无敌声威更绝伦,横刀叱咤风云振。
少年驰猎志虹霓,鹰犬谈兵日色凄。
拥旌一怒千军骇,瞋目三关万马嘶。
一朝敌骑如云集,侁也嫉贤美无术。
转战催军白羽飞,师出不谋占以律。
奇计不用无奈何,决起凭鞍行负戈。
丈夫有死誓不顾,指挥左右如张罗。
强弩暗伏陈家谷,预识旗靡此败绩。
援军不发力已穷,横槊长号泪沾臆。
马革尸横塞草殷,从戎有子耻生还。
受恩残卒同时尽,白骨堆成白雪山。
将军虽死名不死,六郎真是将门子。
抽刀断石石为分,五丁神力北平矢。
吁嗟有宋重边勋,珘戈铁骑屯如云。
烽火不惊杨氏垒,先声何减岳家军?
岳家东南杨西北,三百余年同战迹。
路旁指点七郎坟,山顶惊看千载石。
旧事沦亡人不知,莫邪犹作阴风吹。
巍然留镇雁门塞,此石无异燕然碑。

注解:
此文作者为清朝诗人郎若伊,纪载于《代州志》卷六。
1. 磊砢:众多积累的石头。
2. 登坛:古代任命将帅时的隆重仪式。
3. 虹霓:比喻人的才华藻绘,豪气干云。
4. 侁也嫉贤美无术:奸臣王侁妒贤忌能,主帅潘美无统帅之才。
5. 师出不谋占以律:形容出师无谋拘泥军律。
6. 负戈:指打必败之战。
7. 长号泪沾臆:战士只能呐喊高呼、眼泪沾湿了胸膛。
8. 五丁神力北平矢:形容杨六郎的武艺犹如五丁开山之力,震慑北方之敌。
9. 旧事沦亡人不知,莫邪犹作阴风吹:只可惜杨家将士过去辉煌的往事多被世人遗忘,仿佛莫邪宝剑般,象征着忠魂未散、仍在天地之间回荡。
10. 燕然碑:指窦宪大破北匈奴作《封燕然山铭》刻石记功的典故。

◎咏五台山五郎祠
国土寥寥马不嘶,白云深锁五郎祠。
宋家世界变成梦,铁棍常拈欲恨谁。

注解:
此为明代僧人释镇澄所作,出自《清凉山志》。
1. 国土寥寥马不嘶:昔日宋辽战场如今已空旷冷清,英雄作古、马鸣已绝。
2. 铁棍常拈:铁棍(杨五郎兵器)过去曾常执不放。

◎咏杨五郎二首
宋世功臣志异常,弃名林下学僧郎。
乾坤到此谁堪并,独许英风动帝王。
阿师功业与天齐,恨杀丹青不与题。
傥得将军常在世,宋朝争肯属单于。

注解:
此为明代僧人释镇澄所作,出自《清凉山志》。
1. 弃名林下:遁迹山林出家。
2. 谁堪并: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3. 恨杀丹青不与题:感叹未留下他的画像与史迹。
4. 宋朝争肯属单于:宋朝又怎会沦为向外族称臣讲和。

◎引马洞
宋业偏安一水分,舆图今已尽燕云。
野旷沙平陵谷异,耕民犹说六将军。

注解:
此文作者为明代诗人王灵风。
1. 舆图:国家的疆域。
2. 野旷沙平陵谷异:山陵与谷地地貌变异,即指过去的景物已变迁。

◎无题
拒马河边古战场,土花埋没绿沉枪。
至今村鼓盲词里,威震三关说六郎。

注解:
此文作者为清代诗人潘祖荫,出自《秦輶日记》。
1. 绿沉枪:以绿沉竹制成的枪。
2. 村鼓盲词:民间传统的说唱、戏曲、歌剧……等等。

◎杨六郎庙
尚有杨郎庙,其如宋祚何。
伤心空战伐,极目且山河。
云鸟人能说,腥膻恨不磨。
除凶昭代烈,应慰九原多。

注解:
此文作者为明代诗人尹耕,收录于《朔野集》。
1. 极目:穷尽目力,眺望远方。
2. 云鸟人能说,腥膻恨不磨:意旨杨六郎的英雄事迹犹如浮云野鸟般传诵于民间;然而对敌人国破家亡之辱,至今仍难以磨灭。
3. 除凶昭代烈,应慰九原多:形容杨六郎一生对抗北方的强敌留下的英烈精神,这样的壮举应足以安慰地下的无数忠魂。

◎无题
亚谷城荒焦赞墓,桑干河近孟良营。
行人多少兴亡感,落日秋烟画角声。

注解:
此文作者为清代诗人潘祖荫,出自《秦輶日记》。
1. 亚谷城:应位于河北雄县亚邢村。
2. 画角:古管乐器名,军中用以警戒、振奋、传令、指挥之物。

◎祭杨七郎墓赋诗
残碣苔深绣断文,路旁指点七郎坟。
岳家父子杨兄弟,三百年来共战勋。

注解:
此文作者为清代山西繁峙知县周人甲
1. 绣断文:苔藓长满断碑上,使得碑文模糊几不可读。
2. 共战勋:在不同时代、同样立下赫赫战功守卫中原。

附件:与杨家将相关遗迹一览(节选)

1. 杨忠武祠: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为杨家祠堂,为纪念北宋抗辽将领杨业而修。
2. 杨六郎城:位于山西代县城东北20公里胡峪乡盆窑村。
3. 杨山:又名羊山,位于河北徐水县附近,相传杨延昭伏兵于此大败契丹。
4. 杨家楼:名六郎望海亭,位于河北徐水县城南刘庄东北角。
5. 六郎寨:位于山西代县雁门关北口东山上,相传杨延昭曾在此防守。
6. 牛头镇:位于河北固安县南,相传杨延昭于此摆火牛阵打败辽兵,故名。
7. 王家寨:位于河北白洋淀水域内,相传杨延昭任保安州团练使时,在此建立水军大寨。
8. 六郎堤:位于河北霸县境内,相传杨延昭所筑,用于水中渡兵。
9. 六郎藏兵洞:位于河北保定东关附近,相传洞内通道长数百里,为杨延昭所筑。
10. 六郎庙:位于河北霸州市东信安镇白家疙瘩村,相传百姓为纪念杨延昭所建。
11. 天波杨府(杨六郎故宅):位于河南开封旧县西北宜秋门内,为杨氏一门的府邸。
12. 试刀石:位于山西代县北方八里大路,相传杨延昭试刀于此。
13. 插箭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相传杨延昭插箭于此,石中有痕迹。
14. 遂城: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城西北十余公里,杨延昭于此大败辽军。
15. 空城:位于河北永清县西北7.5公里,相传杨延昭在此以空城计败辽兵。
16. 明月禅寺: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晾马台乡晾马台村西北角,相传杨延昭在此护卫佛寺大败韩昌。
17. 龙泉寺:位于河北省霸州市信安镇,相传杨延昭在此地古井生木大显神迹。
18. 一亩泉: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塘泊,相传杨延昭在此地斩杀恶龙。
19. 小王都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平舒镇,相传杨延昭在此地与王兰英相遇。
20. 孟良城:位于山西忻州西北35公里处,相传孟良屯兵处。
21. 孟良屋:位于河北徐水县城南20公里附近,相传孟良曾在此驻守,附近有孟良拴马桩、拦马墙。
22. 焦赞寨: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西山地区附近,相传焦赞曾在此驻守。
23. 焦赞墓:位于河北雄县境内,相传为焦赞埋骨处。
24. 老君堂:位于河北永清县西北角,相传佘太君曾于此屯兵。
25. 佘太君墓:位于山西省忻州保德县南20公里折窝村。
26. 宋六口:位于河北安次县南,相传杨八妹在此大破辽帅韩昌的铁甲兵。
27. 马六郎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相传杨延昭与王兰英于此地成亲。
28. 穆柯寨: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风景区穆家口村,相传为穆桂英屯兵处。
29. 合婚台: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银坊镇,相传为杨宗保与穆桂英成婚处。
30. 滴泪崖:位于甘肃古浪峡,传说为杨门女将战死埋骨处。

◎说明:笔者考证,与杨家将有关的地名、史迹大多位于今中国大陆的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境内,近代有学者统计全国以此为名的地区计有354处,遍布大江南北,在中国大陆至少有10处祭祀杨家将的庙宇,台湾则有5处,以上仅为略举概要。

参考史料:
《宋史‧列传第三十一》
《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余嘉锡著 1945年出版
《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明朝 佚名著 秦淮墨客校阅
《两宋志传》明朝 熊大木著 秦淮墨客校阅
《杨家将(穆桂英)传说》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5年出版 高雪松整理
《杨家将外传》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6年出版 赵云雁搜集整理

@*#

——看更多【杨延昭传奇】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杨业虽然不通经书,但他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其为人英勇无畏,不单足智多谋、谋略过人,更善于练兵攻战,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在极为寒冷的代州,人人都穿上毛毡御寒,而杨业却仅仅披着一件棉衣,在营帐中处理军务周围也不点火取暖,侍者因天寒而无法忍受,但杨业始终面带微笑,毫不在意。他的领导简约有方,对下属恩情相待,因此将士们愿意为他誓死效力。
  • 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海面刮起狂风,涛天巨浪滚滚而来,王榭急喊:“大家小心啊!”瞬间,船只被冲到了九天之上。(AI Gemini制图)
    不知漂流了多久,王榭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他虚弱地睁开了双眼,“啊!是一座小岛!”漂流海上三天三夜,随着潮汐王榭被带到一座小岛。
  • 玉龙子,是唐太宗在晋阳宫中无意得到的。文德皇后将其放置在衣箱之中,在唐高宗李治出生后三日......
  • “血月”这种天象并不少见,可是“四连血月”算是不寻常,有时一百年甚至更久也见不到一次。血月这种大自然现象带有征兆预示吗?“四连血月”出现后,真有不寻常的大事发生吗?看看历史怎么说。
  • 高晓松五台山灵异经历!汽车失灵直冲悬崖,最后一秒,黑影闪现踩下刹车……到底是谁救了他?《未解之谜》
  • 就在这时,寺中的人们听闻云雾中传来声音:“不要错击!”没多久,一道雷火自天空劈下,直劈三位书生的屋子,房子被烧了个精光。王生和董生都不知所踪,只有韦思恭在寺廊下,毫发无伤。
  • 程师回却不怕这恶龙,反倒轻蔑地说道:“这玩意竟敢称“菩萨”?”紧接着便张弓射箭,一箭命中恶龙的一只眼睛。
  • 刘根这个人素有神术,太守史祈却不相信,认为他在胡言乱语,于是派人把他抓起来,对他说:“你如果真会神术,那就显出来给我看看吧。”
  • 城隍神的一位随从说:“这儿有生人气。”另一位差吏打扮的随从大声回答说:“一个北门货,一个不在数。”
  • 龙回首看向张元忭,点头四次,以示谢意,随即腾空而去,雷雨也很快停了下来,当地房屋、树木均安然无恙。刚刚龙尾插下去的地方,化成了一眼泉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