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5年06月25日讯】历经近两个月的筹备,台湾画家张家玮在纽约的首个个人展览于6月21日拉开序幕,台美文艺协会(TAAC)主办的“岛屿生态艺术”(Eco Art on Island)主题迎来第二轮艺术家展览。张家玮的个展《岛屿之梦》以“自由、牺牲与重生”为主题,描绘在美国的台湾移民三种人生状态:初来乍到时对自由的欣喜;为融入社会所经历的牺牲与委屈;以及多年后在异地逐渐落地生根,迎来心灵重生,他以三幅全新作品诠释这段心路历程。
来自台湾新北市的艺术家张家玮,从美术教职转为全职艺术家,长年以画笔探索家族记忆、文化认同与生命情感。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音乐、单车与登山等生活兴趣,也深受台湾原住民族,特别是泰雅族的精神信仰与视觉图腾所启发。他认为艺术不只是表达,更是一场与文化、历史与灵魂的对话。
谈及与纽约的缘分,张家玮分享,他在2018年到访美国时认识了纽约台湾社区的侨领人物黄再添,与布鲁克林艺站结下不解之缘。2019年他的油画作品《自由之歌》入围第五届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成为他二度前来纽约的契机。(延伸阅读:新唐人油画大赛 台选手找到古典美术真谛)
今年收到台美文艺协会的邀请,他来到总督岛成为驻村艺术家,并获得个人展览的机会。他十分珍惜在美国创作和展览的日子,希望能透过艺术作品与观众交流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因有多年的美术功底,张家玮对古典油画技法有一定的研究,他介绍,古典油画的“罩染法”(glazing)的层叠效果令人惊叹。他形容西方肖像画的魅力在于对眼神与情感的掌握,“好像时间被冻结,画中的人物正看着你。”罩染法透过一层层半透明的油彩,营造如皮肤般细腻的肌理与血肉感,技术要求极高。他偏好使用罂粟油调和颜料,因其透明、慢干且不易变黄,更能在画布上细致地调控光影。他强调,唯有深入理解油与色彩的关系,才能让画作呈现多层次的生命感。对张家玮而言,古典绘画不是守旧,而是让艺术在历史的光影中不断发酵与更新。

在油画的光影表现上,张家玮以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的画作为例,这位17世纪的荷兰画家,以其柔光与诗意构图著称,也被认为可能使用了“暗箱”(Camera Obscura)辅助作画,将外部影像以针孔光学原理投影至画布,捕捉准确的比例与细节。他提及,这种结合科学与艺术的方式,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一种追求极致真实的研究精神。他赞赏维梅尔对光影层次、色彩节制与空间感的掌握,特别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对黄蓝对比与景深处理的细腻度——从金属反光、丝绒皱折到模糊背景,每一笔都像时间凝结的诗句。“他不只是画家,更是我创作路上的导师与灵感之源。”(延伸阅读:维梅尔书信主题三联作 纽约弗里克收藏馆重聚)
张家玮认为,艺术是一种流动的时间,一场横跨文化与情感的深层凝视。他的作品不仅述说着台湾的故事,也在纽约这个世界舞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声与共鸣。◇
责任编辑:李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