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风情】

旅美台湾画家张家玮的岛屿之梦

文/曾莲
台湾画家张家玮于6月至7月在纽约总督岛艺术村TAAC的展厅举办个人展览《岛屿之梦》。(曾莲/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57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5年06月25日讯】历经近两个月的筹备,台湾画家张家玮在纽约的首个个人展览于6月21日拉开序幕,台美文艺协会(TAAC)主办的“岛屿生态艺术”(Eco Art on Island)主题迎来第二轮艺术家展览。张家玮的个展《岛屿之梦》以“自由、牺牲与重生”为主题,描绘在美国的台湾移民三种人生状态:初来乍到时对自由的欣喜;为融入社会所经历的牺牲与委屈;以及多年后在异地逐渐落地生根,迎来心灵重生,他以三幅全新作品诠释这段心路历程。

来自台湾新北市的艺术家张家玮,从美术教职转为全职艺术家,长年以画笔探索家族记忆、文化认同与生命情感。他的创作灵感来自音乐、单车与登山等生活兴趣,也深受台湾原住民族,特别是泰雅族的精神信仰与视觉图腾所启发。他认为艺术不只是表达,更是一场与文化、历史与灵魂的对话。

谈及与纽约的缘分,张家玮分享,他在2018年到访美国时认识了纽约台湾社区的侨领人物黄再添,与布鲁克林艺站结下不解之缘。2019年他的油画作品《自由之歌》入围第五届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成为他二度前来纽约的契机。(延伸阅读:新唐人油画大赛 台选手找到古典美术真谛

今年收到台美文艺协会的邀请,他来到总督岛成为驻村艺术家,并获得个人展览的机会。他十分珍惜在美国创作和展览的日子,希望能透过艺术作品与观众交流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台湾画家张家玮在纽约总督岛驻村创作。(张家玮提供)

因有多年的美术功底,张家玮对古典油画技法有一定的研究,他介绍,古典油画的“罩染法”(glazing)的层叠效果令人惊叹。他形容西方肖像画的魅力在于对眼神与情感的掌握,“好像时间被冻结,画中的人物正看着你。”罩染法透过一层层半透明的油彩,营造如皮肤般细腻的肌理与血肉感,技术要求极高。他偏好使用罂粟油调和颜料,因其透明、慢干且不易变黄,更能在画布上细致地调控光影。他强调,唯有深入理解油与色彩的关系,才能让画作呈现多层次的生命感。对张家玮而言,古典绘画不是守旧,而是让艺术在历史的光影中不断发酵与更新。

张家玮认为,古典美术能够准确传达情感与精神。(曾莲/大纪元)

在油画的光影表现上,张家玮以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的画作为例,这位17世纪的荷兰画家,以其柔光与诗意构图著称,也被认为可能使用了“暗箱”(Camera Obscura)辅助作画,将外部影像以针孔光学原理投影至画布,捕捉准确的比例与细节。他提及,这种结合科学与艺术的方式,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一种追求极致真实的研究精神。他赞赏维梅尔对光影层次、色彩节制与空间感的掌握,特别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对黄蓝对比与景深处理的细腻度——从金属反光、丝绒皱折到模糊背景,每一笔都像时间凝结的诗句。“他不只是画家,更是我创作路上的导师与灵感之源。”(延伸阅读:维梅尔书信主题三联作 纽约弗里克收藏馆重聚

张家玮认为,艺术是一种流动的时间,一场横跨文化与情感的深层凝视。他的作品不仅述说着台湾的故事,也在纽约这个世界舞台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声与共鸣。◇

责任编辑:李维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将于明年1月份在纽约市举行的“第七届新唐人国际人物油画大赛”已经开始报名。主办方诚邀世界各地的油画家提交优秀的油画作品参赛。
  • 台美文艺协会(Taiwanese American Arts Council, TAAC)2025年度艺术计划正式启动,本年度以“岛屿生态艺术”(Eco Art on Island)为主题,自5月17日至11月2日于纽约总督岛(Governors Island)诺兰公园(Nolan Park)盛大登场,邀请观众一同反思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
  • 在曼哈顿与布鲁克林之间的海面上,有一座守望着纽约港超过四百年的小岛——总督岛(Governors Island)。每年夏季至秋季,纽约总督岛都热闹非凡,从5月中旬到10月岛上的周末都有丰富的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此齐聚一堂,共襄艺术盛宴。然而,这座小岛一度是军事基地,后演变为美国陆军监狱,对民众而言是禁地。2001年,总督岛国家纪念区(Governors Island National Monument)成立后,才逐渐将小岛开放,揭开其神秘面纱。
  • 在整修后重新开幕的纽约弗里克收藏馆(The Frick Collection),以极具诗意与情感深度的荷兰画家维梅尔(Johannes Vermeer)作品为起点,策划了一场独特的展览——三幅以书信为主题的杰作首度并列展出,呈现维梅尔笔下关于爱、秘密与女性空间的深层描绘,更以技法高超的人物写实油画的方式,引导观众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 在纽约华人社区里,“买房”永远是最热门的话题:如何选区、怎么贷款、该不该投资?但在梦想背后,却常伴随焦虑与不安。蔡璧徽律师(Sylvia Tsai)深知这份心情——她自己刚入行时,也曾在过户桌上手忙脚乱。多年后,她成为华人社群信赖的专业律师,并以《买下纽约!地产投资与法律攻略》这本书,向读者分享如何减少风险、掌握机会,把房子真正变成人生的立足点。在她眼中,房子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更是一段人生的选择、一种生活的开始。
  • 在纽约,留学从来不只是学术的历程,更是一段文化与人生的冒险。三十年前,来自台湾的庄士杰带着理科人的严谨与好奇,走进这座大都会,从实验室到街头,逐步累积出属于自己的纽约足迹,如今跻身纽约州立大学下州医学中心担任助理教授;十年前,台大药理所的毕业生许培丰背起行囊,走在与庄教授相似的学术道路上,以崭新的数位时代眼光,记录下这座城市的脉动。
  • 一位法国女子为何冒死闯入雪域禁地?日记中留下一句话:“不到拉萨,宁可死去”!背后的真相震惊世界!
  • 台湾艺术家邓文贞从西拉雅平埔族的血缘记忆出发,结合她在法国的留学经历与台湾原住民传统手艺传承,创作出一件件富含时间与地域感的作品。继去年台美文艺协会(TAAC)总督岛驻村计划带来大型纤维地图作品后,今年文贞再次到访纽约,集结10年的心血,邓文贞带来30件纤维艺术作品与立体装置来到天理文化学院艺廊,首次在纽约举办个人展览,展期至6月28日。她并将继续在总督岛驻村创作,以台湾美食鲜蚵面线为主题带来新的作品。
  • 台湾茶在19世纪清末到日治时代风靡欧美。当时欧美人士对于香气迷人的“福尔摩沙乌龙茶(Formosa Oolong Tea)”,存在无限好奇与想像,一箱箱绘制精美的乌龙茶,从东方国度远渡而来,价格高昂且抢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