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课
二、六首押“十三元”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2.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创作背景:公元1167年黄历2月(南宋孝宗乾道三年仲春),陆游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标题中“山西村”即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注释:①腊酒:指农家自酿的米酒,通常在黄历腊月(十二月)酿造,故称“腊酒”。因工艺简单,酒液较浑浊(浊酒),但风味醇厚,是古代农村待客的常见饮品。②鸡豚:鸡肉与猪肉;亦泛指农家待客的肉类食品。“豚”本义指小猪。③山重水复:(路途中)山峦重叠,溪流曲折。④柳暗花明:柳树成荫,鲜花盛开。⑤箫鼓:箫与鼓。本诗泛指各种民间乐器合奏。⑥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后土)的日子;感恩去年、祈求来年丰收。时间在立春日之后第五个戊日。《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立春五戊为春社。”⑦古风:本诗指敦厚古老的民风。⑧若许:如果允许。⑨闲乘月:趁着月色(乘月)悠闲漫步。体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乘”读音“层,平声。”⑩无时:随时。
全诗大意:别笑话农家腊月酿制的米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热情好客,桌上摆满了鸡肉猪肉。山峦重叠,溪流曲折,让人怀疑前方已无路可走;忽然柳树成荫,鲜花盛开,眼前又出现一个村庄。村民们排演乐队合奏,准备着即将来临的春社祭祀;他们衣着简朴,保留了淳厚古老的民风。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趁着月色清闲散步,我会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敲响你的家门。
赏析:本诗首联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勾勒出一幅温馨的农家景色。恰逢丰收之年,淳朴的村民热情好客,酒虽浑,却真情满溢。
在到达山西村之前,诗人走过“山重水复”,走过“柳暗花明”,而到达村落。这既是地理位置上的山西村,更是诗人心目中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沿袭了古老的祭祀礼仪,而且“衣冠简朴”古韵犹存。正因为是理想中的桃花源,所以这里的人们相处融洽,没有防备之心,可以独自一人悠闲地在月下漫步;也可以在月色下,随意叩门,与村民促膝倾谈。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山村周围的优美景致,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困境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往往能够在绝处逢生。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与乐观的精神。

3. 留别龚处士 唐‧李白
龚子栖闲地,都无人世喧。
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
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
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
创作背景:公元758年,李白在被流放的路上经过江陵城,结识一位姓龚的隐士,李白去其隐居之处探访,分别时写了此诗。“留别”指留诗告别。“处士”指隐士。
注释:①龚(音恭)子:对龚处士的尊称。②栖闲地:隐居或赋闲在野的居处。③喧:吵闹声、喧闹声。④陶令:指陶渊明;因其担任过彭泽县令故称。|柳深,陶渊明家宅旁边有五棵柳树,枝繁叶茂,所以陶潜也被世人称为“五柳先生”。⑤辟疆园:顾辟疆的园林。辟疆,顾辟疆,吴郡人(今江苏苏州)。东晋时期的大臣。“辟疆园”是有记载以来苏州的第一家园林,风景秀美,在唐代还存在。⑥黄牛峡:也称“黄牛岩”,地址在今湖北省宜昌市附近,位于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中段。⑦白帝:本诗指白帝城,地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位于瞿塘峡。李白离开江陵后,会先乘船经过黄牛峡、巫峡,然后再到白帝城。⑧卷葹(音施):也称“卷施”草。东晋‧郭璞《卷施赞》:“卷施之草,拔心不死。屈平嘉之,讽咏以比。”赠卷施草表示交情不变心。⑨心断:心碎。
全诗大意:龚夫子隐居的地方,远离了市井的喧哗。他的住宅前面有一片柳树林如陶渊明的宅院,院子旁边有竹林掩映,如东晋顾辟疆在苏州的园林。可惜我被流放之路,将要经过黄牛峡;然后会到达白帝城,每当想起那里的猿啼声我就发愁。赠给您卷葹草(象征友情不变心),因为将要离别,内心哀愁却不知道说什么。
赏析:《留别龚处士》是李白在被流放夜郎途中所创作的一首赠别诗。首联及颔联,描写龚处士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宅院景色清雅,生活恬静悠然。
颈联“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由写人转入写己,透露出作者被流放途中所要面对的艰险与孤寂。在唐代,从西陵峡至瞿塘峡的船只须要逆流航行,并依赖纤夫拉拽,至少一个月时间。与李白在白帝城遇赦后,回程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完全是两个概念
尾联“赠君卷葹草,心断竟何言”,以象征“交情不变”的卷葹草相赠,表达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结句含蓄蕴藉,“心断”二字真挚动人,收束全诗于无言的哀婉中。

4.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唐‧岑参
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
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
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公元739年,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少府”是对县尉的尊称。“厅壁”指将诗题写在县衙门大厅的墙壁上。在唐代也只有名满天下的诗人,才有这种待遇。当时作者尚未被授官,游历经过永乐县。
注释:①大河:本诗指黄河。永乐县在黄河的中游。②南郭:(黄河在)县城的南边。“郭”城郭。③气昏昏:指远望黄河,云蒸霞蔚,苍茫不清。④白鸟:指象征祥瑞的白鹤、白鹭等鸟儿。出自《诗经·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1]”原诗赞美周文王治理的疆域老百姓安居乐业,鸟兽虫鱼亦各得其所。⑤公府:本诗指县府。⑥县门:本诗指县府大门。|当,正对着、面对着。⑦邑尉:县尉,主管治安、刑罚等。比县令低一级。⑧过客:作者的自称。⑨征轩:远行的车子。⑩不惮(音但,去声):不畏惧。⑾一笑言:每一句话语。
全诗大意:黄河就在永乐县城郭的南边,远望黄河,一整天都云蒸霞蔚,苍茫不清。白色的鸟儿从天上飞下县府;县衙门正对着青山。因听说友人在这里担任县尉,我特地下马车与友人相聚。明日就要启程渡过黄河,我不畏惧黄河的波涛与广阔,因为这一路有我们相聚时的笑语相伴。
赏析:本诗首联“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开篇写景,以“昏昏”二字描绘出黄河浩渺、云烟弥漫的景象,苍茫壮阔,气势不凡。颔联“白鸟下公府”,以瑞鸟祥集、《诗经‧灵台》典故比喻友人为官政声清明。“青山当县门”即“开门见山”,比喻友人及同僚处理政务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此联句对仗工整,比喻恰当,堪称典范。
尾联“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以洒脱之笔收束全篇;诗人表达了对前程充满了信心,因为友人的笑语及鼓励会始终陪伴着自己。诗意新颖,别具一格。
5. 明神 唐‧李商隐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创作背景:传说“明神”是掌管人间的神祇,因能明察秋毫,故称。
注释:①司过:掌判定是非功过。|令,读音“零”;使、让。②暗室:原义指阴暗的室内。本诗泛指没有人看到或听到的地方。③祸门:通往灾祸的门户。因为干坏事会受到报应,引发灾祸,故称其为“祸门”。④无人:没有人看见或没有人在场。⑤一物:一件物品。比如,一个石块;一堵墙壁;一架梯子;一棵树;一根草;甚至是干坏事的工具。⑥他时:将来。
格律讲解:第一句正格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个字可平可仄,因此“令”必读平声。
全诗大意:明神掌管人间的是非功过,不会让任何事情蒙受冤枉。都说暗室更容易招来灾祸之门。不要以为可以欺瞒现场的任何一件物品;做了坏事过后,将来清算之时,或许现场的石头都会开口说话作证。
赏析:传说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如一个石块;一堵墙壁;一架梯子;一棵树;一根草。“明神”之所以能明察秋毫,有一个因素是能与万物沟通。
中国有句成语说“暗室欺心”,意思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干违背道德及良心的事情。而“暗室”更容易埋藏着“祸门”,是说常人在名、利、情的执著或欲望的驱动下,容易因干坏事而触发“祸门”,招致将来灾祸降临的报应。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也可理解为“明神”无处不在。

6.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①乐游原:古苑名,也称“乐游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本为秦时的宜春苑,汉宣帝时改建成乐游苑。唐朝时,为长安士女游赏及怀古之处。②向晚:临近傍晚。③不适:心情不愉快。④驱车:驾着马车。
全诗大意:傍晚时分,心情烦闷;驾着马车登上乐游原。夕阳的景色虽然很好,但只是接近黄昏了(言外之意,美好的景色持续不了很长时间了)。
赏析:这首《乐游原》篇幅虽短,却意境深远。首句“向晚意不适”点明诗人内心的惆怅,为全诗定下感伤的基调;次句“驱车登古原”表达诗人登临以寄托情怀。结尾“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景寓情,含蓄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惋惜与感叹。诗中“夕阳”既是自然景象,又象征人生美好的时光;当夜幕将临,这一切终将消逝。即使明日仍有夕阳,在生命长河中也不过又一轮回。全诗意境隽永,情景交融,回味无穷。
三.附注:
1. 《诗经‧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唐‧孔颖达疏曰:作〈灵台〉诗者,言民始附也。文王受天之所命,而民乐有其神灵之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以文王德及昆虫,民归附之,故作此诗以歌其事也。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