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节气是“芒种”,在黄历中称五月节。“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约在阳历6月5日到7日之间交节。俗话说“芒种蝶仔讨无食”,意思是到芒种这时节,许许多多种类的花儿都过了花期,所以蝴蝶很难采食花粉了,是的,这也反映了从“芒种”开始就进入仲夏了。
“芒种”名称是怎么来的
“芒种”这个节气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芒种”源自“芒”和“种”,反映以下的农事现象:
一、芒种节气到了,结实的榖粒上可见到长出芒刺,如“麦芒”,或细细的“稻芒”,这时谷物已经结实成“种”,可以收割了。一般来说,夏天是温带地区大麦、小麦,以及早稻的主要收割季节。
二、在芒种节气中,可准备播种有芒的榖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针对黄河流域一带)历书还说:“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榖,过此即失败。”南宋‧陆游《时雨》诗就有这般描绘:“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芒种”也有“忙种”的含意。民谚说:“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正是仲夏,是田里农事大忙的时节,既要忙收割,接着又要忙播种,而且还要忙田间的管理:灌溉、除草、施肥、喷药等等。夏争时——夏收、夏种、夏管,一事都不能松。李绅《悯农》诗吟:“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飧,粒粒皆辛苦。”表现此中农夫的辛苦:盘中飧,一粒粒都是泡过辛苦汗水而来,我们当要珍惜得来不易!

芒种特色养生要事
芒种节气,除了忙农事,在生活留心三大事,有助于过好日子:
一、芒种入梅防霉
中唐‧窦常诗《北固晚眺》吟:“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告诉人们芒种来,梅雨也跟着来了。连绵的梅雨带来丰沛的雨量助长谷秧,也带来潮湿的天气。
梅雨季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高温高湿导致蚊虫泛滥,霉菌滋生,传染病就增多。梅雨季的高湿气,也使得身体容易发生湿疹,身体不适,所以要注重环境除湿。家庭环境使用机器除湿可设定在50—60℃的模式,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另外,晴天时,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屋里,开窗让空气流通,可以赶走屋内的阴湿气,提升阳气。屋内摆放木炭、竹炭也有吸湿气防潮的功能。

二、阴气冒地出 防微杜渐
从卦象来说,芒种节气之卦是〈天风姤〉卦,此卦象是五阳爻在上,一阴爻在下,代表什么意义呢?
这表示夏天的盛阳走到转折点了,阴气冒地而出。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炎热,但是阴气已经开始冒生了。所以心理上,要有防微杜渐之戒,杜绝灾害于微处。换句话说,要提高安全意识,要有防范未然的准备,对任何不起眼的或看似柔弱微细的意外而至的人、事、物,也不可有忽视之心。
三、留心仲夏养生 清热袪湿
在芒种节气中养生,建议注意这三点:勤洗澡、晒太阳、饮食清淡。以下分别说明:
1. 勤洗澡升阳宣泄热气
夏天汗湿身子,暑气令人难耐,洗澡可去汗垢,舒爽身子。而且洗澡时可以使毛孔张开,升发体内阳气,也让体内热气容易宣泄。通常适合用接近人体体温的35—37℃左右的温水来洗澡。但是,运动后或流一身汗时,要稍稍缓和一下,切勿立即洗澡,尤其是洗冷水澡或冲凉,因为冷水会使身体毛孔闭合,不利于散发体热与肌肉恢复。
2. 运动晒太阳 吸阳气扫除寒气
晒太阳能吸收盛夏的阳气,可以扫除体内的寒气,对于体内湿气重的人,还有减重效果。平时爱喝冷饮,尤其是夏天喝许多冷饮下肚,会造成寒湿积于脾胃的问题,晒太阳有助于把寒气赶出体外。但是仲夏的太阳又很酷,晒太阳的时间选在早上太阳刚出来,和黄昏太阳下山前为宜,可以防中暑。

3. 清淡饮食补夏 补精古来有一宝
(1)五谷助养精 食粥米油最能生精
在仲夏芒种时节食用五谷助养精。夏天流汗多,容易耗精气,同时酷热让人精神委靡。《黄帝内经》云:“汗者精气也”,又说“精生于谷”、“五谷为养”,所以补夏养精气,宜食谷。
谷物怎么吃有助于养生?清代《养生三要》推荐食粥补精,说道:“世间之物,惟五谷得味之正。但能淡食谷味,最能养精。凡煮粥饭,而中有厚汁滚作一团者,此精之精液所聚也,食之最能生精,试之有效。”其中提到“厚汁滚作一团者”就是米粥刚做好时,浮在粥上黏黏的稠汁,一称粥米油,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
元代《茹谈论》赞美粳米(也称蓬莱米,一般食用的米),指出:“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所以粥对身体生津止渴非常有助力,早餐饮粳米粥,其中的粥米油可以让人一天中都感到口中生津。而且粥比饭或其它主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可以迅速恢复体力,提升身体机能。小麦粥也有功效,《本草纲目‧谷之一》说:“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
一般情况下,稠粥的水与米比例为15:1(即1碗粳米,加15碗水)到20:1,水量因使用的锅具和熬粥的时间长短进行调整。熬粥的重点是:掌握好水与米的比例,一次将水放足,切勿中途添水,否则粥米油就被破坏了,而且黏稠度和浓郁香味都会大打折扣。

(2)避免烧烤、温热补,食用解暑热祛湿的果蔬
仲夏天不要食用烧烤油炸食物或温热补食物为宜,以免耗损津液,容易上火。可选用食用解暑热祛湿的果蔬。
红色的水果,如西瓜,能生津止渴,樱桃、葡萄,补血护心。蔬菜类可选择解暑热祛湿的食物,有助芒种节气养生,如绿豆、薏仁(大薏米)、小黄瓜、冬瓜、苦瓜、秋葵、芹菜、芦笋、莲子、百合、赤小豆、淮山等等。还有四神汤、绿豆薏仁汤都是夏天袪湿好食补。另外,适量补充一些酸味食物,有助于调节肝气,从而缓解心火旺盛、失眠等问题。
(3)常常小口补充水分 饮用袪湿茶
炎夏盛暑让人常常感到口渴,但是吃冰喝冰凉饮品容易使脾胃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影响体内水分的代谢,反而导致湿气堆积。常常小口补充白开水,能促进代谢。
台湾宜陞中医诊所吴宏干医师建议“二陈汤五苓散”,可作日常的祛湿茶饮。一天的份量是:甘草三克、半夏五克、陈皮五克、党参十克、白竹十克、茯苓十克。作法是用1500毫升的水将药材煮开,滚三分钟后熄火,当作一天开水饮用。
明代人霍与瑕有一首《夏日即事》诗,写云白山青江自流的炎夏即景,赏诗赏景,仲夏日永中亦可倘佯于风清幽闲的好时空:
野塘一曲俯高楼,云白山青江自流。
阳月渐收芒种雨,西风吹老稻花秋。
时清海国家家乐,日永山斋事事幽。
水步浴余林下坐,儿童齐唱去归休。
@*#
——看更多【节气与生活】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