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常常有人由贫致富,也有人由富转贫,而这背后都是有因果的。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由贫致富后又变穷的真实故事。
清朝嘉庆年间,福建厦门有十三家规模比较大的洋行,他们每年都要各自向厦门厅海防同知衙门交纳两三万额外的费用。这样使得该衙门里的幕僚、衙役收入也很高,他们每日豪赌,衙门内外设有七八个赌局,彻夜不止。
有个更夫奔走在这些人中,每天为他们送上茶水、酒水和小吃,幕僚、衙役就以一些筹码作为他的报酬,这样他每天可以获得数十或成百上千两不等的收益。
这样在积攒了数千两银子后,更夫就购买少量货物通过海船售卖到国外,两三年间竟然挣了数万两银子。此后,他自己置办了一艘海船,每次出洋必定满载而归。其他人有时或许挣不到钱,但更夫却没有一次挣不到钱的。
很快,更夫有了更多的货船,很多人来找他入股,手上的股金也多于其他人。于是他逐渐扩充规模,慢慢的,他名下竟然有了十二、三艘出洋的海船。赚了钱后,他广置宅院,装修得美轮美奂。但他没有置办很多田产,因为对他来说利润太薄,不愿意投资于此。在富裕的时候,这个更夫做了不少败德之事,但他只想着自己更赚钱就好,并没有在意。
一天,他的幼子一周岁生日时,家中请戏班子表演宴请宾客。忽然一个家人来到更夫耳边耳语了几句,更夫稍稍点头表示知道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与他耳语,他的神色依旧怡然;稍后,相继又有五六个人与他耳语,更夫脸色大变,有些惊慌失措。
旁边有偷听到耳语内容的宾客,也交头接耳,不停的叹息。原来第一个人告诉他一艘船因遇风暴翻船,次报两三艘船也是如此,更夫都并不在意,因为只要有一半的船只回来,他都将获利十几倍。等到听到十二三艘船同日翻船的消息后,更夫才坐不住了。因为这意味着他的资本已化为乌有,根据合约,船只如遇不测,船主要赔偿股东十分之二、三的金额。如此一来,他即便将房屋田产器物全部变卖,也不够偿还的。
就这样,更夫在一夕之间又变成了身无分文的穷人。因为他缺少本金,也无法东山再起。从此他的生活一再不顺,做事都难以成功,亲友为此也厌恶嫌弃他了。
更夫自叹二十年富贵犹如一场春梦。他想出家为僧,却难安于淡泊,因为找不到其他事情做,所以就又做回了原来更夫的老本行。
有人问他是否有所怨恨,他回答:“从我手中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中失去,有什么可怨恨的呢?”因富裕而作恶,损失了自己的德行,因此再次归于贫穷也就怨不得谁了。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