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的教育课:培养品格的四门学科

西方教育理论可溯源至公元前四世纪的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这两位哲学家都撰写过基础教育书籍,论述学习的真正目的与正确方法。
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Politics)第八卷中为年轻人设计了一套课程,只有四个科目:读书写作、体育、音乐和绘画。他这套青年学子课程简洁得令人赞叹,内容虽然简洁,却非常贴近人性且符合教育宗旨。
以当今眼光来看,这套课程似乎残缺不全,没有数学与科学,没有社会与历史,也没有“古希腊版的电脑程式设计”(就是日晷制作技艺啦)。
只学习这四科的学生连受过教育都谈不上呀,难道这样真的算受过教育吗?
要领悟亚里斯多德教育理念的智慧,我们必须理解他的每个用语,以及他选择这些科目的理由。谨记亚里斯多德教育理论的大架构,我们会更好理解他这套课程的用意。
马其顿大学(University of Macedonia)教授勒卢达‧史塔莫(Lelouda Stamou)说:“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与柏拉图相同,柏拉图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教人正确体验快乐和痛苦,亦即教人培养喜爱高尚良善事物、厌恶不道德事物的品格。”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逐一来探讨这几个科目。
读书写作
亚里斯多德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实用(utilitarian),不是为了学生将来求职、从政或谋生而教育,当然这些知识也很重要,但教育应该是教一些本身就有价值的学问,应该教授能使人高尚、完善、上进的知识。教育是用来培养品格的。
他在《政治学》中说:“显然,父母给儿子的教育,应该不是以实用或必需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博雅(liberal)或崇高人格为目的。”
亚里斯多德明确区分这两种知识:
“有些学问,我们只是把它当作闲暇时的知性活动,我们是为它本身的价值而学;而那些商业类的知识,我们把它当成一种必备的学问,那是为了其它用途而学的。”
亚里斯多德认为,读书和写作既是博雅学科,也是实用学科,在商业交易或政治活动中显然是实用的;但当一个人为了乐趣或为寻求启发读一本好书、借此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时,读书本身即目的,那只是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没有其它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史塔莫指出,亚里斯多德所说的读书和写作也包括读写诗歌。因此,学习语文除了有实用价值,也可以培养想像力与陶冶性情。
体操
亚里斯多德所说的“体操”(gymnastics),指的并非平衡木运动(至少不限于此),它包含的东西更加广泛。史塔莫说:“他所说的体操是指一整套体能训练。”
教育家约翰‧西尼尔(John Senior)如此解读:“体操(训练)”就是我们学习运用身体的过程,以及透过身体直接接触世界的过程。他说,在传统希腊文化中,最初阶的教育就是“进行激烈的体能训练,这不只是为了娱乐和健康,主要是为了提高感官敏锐度,就像练习射箭能使视觉更敏锐更协调”。
出奇的是,亚里斯多德认为,教育者应该全力安排这种训练,几年后再教其它东西。亚里斯多德和西尼尔认为,训练身体与感官,是在为以后的学习铺路。西尼尔说,“体操是学习一切事物的第一基石。”一切事物都要先经过人的感官,才能进入大脑。
亚里斯多德认为,我们原本是一张白纸,大脑首先透过感官慢慢吸收知识、理解事物。例如,你只有在看过树之后,才会有树的概念,也才能抽象地思考树木。如果人的身体和感官不去好好感知世界并与世界互动,那么他在学习各种东西时,就难以真正理解。
“这样就很清楚了。”亚里斯多德说,“我们的教育必须实践先于理论,身体训练先于心智训练。”
绘画
绘画也跟体操一样,都能提升感官功能,因为画画需要细致的观察,需要专注。优秀的艺术家必须仔细观察创作题材,才能将其精准画在纸上。绘画有助于培养专注力、注意细节及敏锐观察周遭世界的能力。学绘画的人会开始仔细地注意物体的形状、颜色、样式、曲线。
亚里斯多德也认为,学绘画能使我们的心灵与美的事物产生共鸣。例如,他说,学绘画的人“知道怎样欣赏人体形态的美”。因此,学绘画可以培养基本的美学素养。
音乐
体操这门课可以训练身体和感官,而读书写作、音乐、绘画这三门课则能培养情感、想像力和智力。亚里斯多德阐释这几门学科时,着墨最多的就是音乐,特别是音乐对人思想和心灵的作用。他认为学音乐正是为其本身价值而学的最明显例证,因为学音乐能使人品格完善。
亚里斯多德在论述中首先提醒读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品德的思想和心灵。
“所谓品德,就是能够正确表达喜悦、爱与恨。”他说,“显然,最值得我们追求和培养的,就是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懂得欣赏良善性格与高尚行为的品味。”
亚里斯多德接着解释,学音乐就有这个效果。音乐能触动人的情感,因此音乐教育可以塑造良善的情感与性格。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以模拟愤怒、温和的性情,也可以模拟勇敢、节制的性情和所有与之相反的性情以及其它各种性情。音乐仿效的性情与人的真实情感几乎无异,想想我们自己听音乐的感觉就知道,在聆听这些旋律时,我们的心灵会起变化。如果我们经常聆听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或痛苦,那么我们在现实情境中也容易有相同的情绪反应。”
亚里斯多德认为,聆听好的音乐能够陶冶性情,使人在遭遇现实生活中快乐和悲伤的事情时,能有理性适切的情绪反应。
休闲(Leisure)
总之,亚里斯多德认为儿童教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锻炼身体、陶冶性情、培养理性思维。史塔莫总结:“教育课程的规划必须先从锻炼身体开始,然后培养喜爱高尚事物的性情,最后培养理性的思维。”
亚里斯多德说:“一味追求实用的东西无法培养自由高贵的心灵。”有用、实用、金钱——追求这些东西都是为了其它东西。亚里斯多德说,那个其它东西就是休闲,而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充分享受休闲。亚里斯多德主张教育应该超越实用,以培养学生品德为目标,并教导他们怎样真正体验休闲。
亚里斯多德认为,休闲不是单纯娱乐或消遣,而是深刻体察现实中的美好良善事物。
原文“Aristotle’s Curriculum: 4 Subjects That Build Charact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
沃克‧拉尔森(Walker Larson)居住在威斯康辛州,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和文化作家,之前曾在威斯康辛州的一所私立学院教授文学和历史。他拥有英语文学和语言硕士学位,其作品曾发表于《海明威评论》(The Hemingway Review)、《知识外卖》(Intellectual Takeout)以及他的Substack平台《榛子》(The Hazelnut)。他还创作了两部小说:《全息图》(Hologram)和《天体之歌》(Song of Spheres)。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