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传奇】港漫画家孙威军开启“随意门”

文/林一山、曾莲

人气 2572

【大纪元2025年08月03日讯】一年一度的“香港动漫电玩节”刚落幕,对于钟爱日本动画,又支持本地创作的观众来说,近来有一部作品值得留意:正热播的动画《胆大党》第二季中,就有香港漫画家的名字默默闪耀——他就是孙威军,一位用三十年耕耘换来今日回响的创作人。从童年的翻版《叮当》,到误闯日本动画界,他用一笔一画,证明港漫仍有希望。

童年遇上《叮当》

今年55岁的孙威军,笔名“亚孙”,从小就立志成为漫画家。他人生中第一部作品,是小学一年级时画在A4纸上的手绘漫画,灵感来自他心心念念的《叮当》(又译《多啦A梦》)。当时的他每日临摹、创作、幻想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与冒险,虽然那些儿时草稿早已不复存在,但那团创作的火从未熄灭。他回忆道:“那些画法完全是大雄、叮当的角色。”

长大后,他入读创意书院,主修电影。毕业后曾在广告公司担任插画师,画插图、画分镜,但创作自由度有限。他坦言:“人家叫你画什么就画什么,要怎样改就怎样改。”1995年,他决定参加文化传讯举办的漫画比赛,最终夺得冠军。得奖作品的灵感,正是源自藤子·F·不二雄笔下“时间空间循环”的概念——《叮当》不仅启发了他,更成为他打开漫画世界之门的“随意门”。

然而,入行不等于顺风顺水。他曾历经事业低潮,一度萌生转行之念,甚至回到广告公司面试。就在准备重返旧路之时,一间漫画公司主动联络,邀他接工作,他毅然选择坚持梦想:“从小到大最热爱做的事,怎么舍得放弃呢?”

《封神演义》漫画版一举成名

外人或以为画漫画是一份写意的工作,但孙威军却形容自己“似地盘工人”——逢星期一至六,从早画到晚,几乎只有吃饭时间才稍作喘息。他坦言,这种创作节奏“有些恐怖”,但仍享受其中。为了保持连载质素,他始终保持高产与严谨态度,画风从未松懈。

出道以来,他笔下横跨多间出版社,包括“文化传讯”、“正文社”、“东立”、甚至中国大陆的“东日”与腾讯平台。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1997至2000年于《Co-co!》连载的长篇漫画《封神演义》。这部作品以cyberpunk风格结合古今元素,重构神魔世界,视觉张力震撼一众粉丝。当年与日本藤崎龙的同名作品同步出版,也引发坊间热议。

在创作过程中,孙威军不断自我成长。他从传统手绘转向数码创作,自学使用漫画专用软件,画工更精细,效率亦大大提升。他笑言,如今反而对纸笔创作感到压力:“因为每一笔都不能错,用电脑就可以重来。”

近年,他更误打误撞闯入动画界。最初只是在网上自制动画片头自娱,分享旧作《封神演义》的片段,竟吸引到台湾动画公司找上门,邀请他参与与日本合制的动画项目。他从完全不懂动画制作开始,慢慢学习,如今已能负责原画、二原、甚至担任作画监督。若没有对漫画的热情,他无法坚持那么久。

港漫尚有明天

孙威军的创作生涯,也是香港漫画兴衰的缩影。他亲历90年代《古惑仔》、《风云》风靡全港的黄金时代,也见证数码浪潮来袭后,漫画杂志失势、原版日漫网上流通,令港漫市场式微。他批评部分前辈只顾炒楼炒工厦,不愿培育新血:“上一代漫画人利字当头,漫画只是生财工具。”

即便如此,他仍相信香港漫画未死。“靠自己画出一条路”成为新世代漫画人的唯一出路。他鼓励年轻创作人多参加比赛、不怕失败、经营社交平台、自我推广:“就算免费都好,起码让人见到。”他深信,随着网上付费平台渐趋成熟,观众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港漫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他感慨:“不要想一定要成功,因为成功不是必然。重点是你走过那段路,经历过、学习过——将来有一日,你回望,会说:‘幸好,我有追过梦。’”

孙威军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画画这条路,不论艰苦还是孤独,只要仍握着画笔,就仍然可以走下去,在《叮当》的“随意门”中畅游。#


在香港这座繁华却充满挑战的城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船上,于茫茫人生之海中漂流。风浪无常,但香港人始终永远向前、永不停步。他们以香港独有的精神底蕴,寻找属于自己的航道。《漂流传奇》,便是为这些航者而生,静静记录他们书写的传奇。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漫画家大雄:从绘画到多元文艺 (上)
漫画家大雄:与香港武侠大师之缘(中)
漫画家大雄:用画笔冲破铁墙 让真相照进中国(下)
漫画家:神韵演出带给我很多灵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