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品读宋词】黄鹂飞过蔷薇 他与春天作别
每逢立春,古时候的民间都会举行特别的迎春仪式,比如吃春饼、打春牛、祭土神,祈求一整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到了暮春时节,人们才恍然发觉,春天的脚步为何这般匆匆,美好的时光为何如此短暂?
【品读宋词】闲情几许?藏在横塘的恋歌
北宋末年的大词人贺铸,在横塘遇到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年过半百、自负侠气的他,写出了一首柔情似水、愁肠寸断的词作《青玉案》。
【品读宋词】花月相伴“弄”出词之妙境
宋代词家中,有一人因善写影而闻名。已过天命之年的他,曾在阵阵笙歌中借酒消愁。从醉到醒,从早至晚,他那惋惜青春、感叹时运的愁绪却从未消减。他在庭院信步闲游,看到成对的鸳鸯眠于池边,月下的花枝舞弄倩影。片刻的清幽夜景,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于是一首宋词名作问世了。这就是张先的《天仙子》。
【品读宋词】绿肥红瘦 不一样的惜花情
她不忍目睹海棠玉减香消的憔悴之状,询问卷起珠帘的侍女。那么她会得到什么样的答案?且看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品读宋词】望尽天涯路 宰相词人的幽思
这个柔美而满含愁怨的拂晓秋景,是宋词中的经典一幕。它将人类难以言说、细腻善感的心绪,比拟成孤守深院、心念远方的绵绵思念。那或许是悲秋、怀远、思乡,又或许是内心深处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这首情思深婉而境界开阔的词作,就是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品读宋词】花胜去年红 离恨中见旷达
这是他与好友故地重游的怀旧之行,也是离别前夕的饯别之会。今年的风景更胜去年,可聚会之人变了,每个人经历不同的故事、怀着不同的心情。他不知道,未来这些人是否还有机会重聚,欣赏他年更美好的景色。他怀着伤感却不失洒脱的心情,为友人题赠一首离别词。这就是欧阳修的《浪淘沙》。
【品读宋词】南唐帝王词 香销叶残为谁愁
宋兴前夕的五代十国,有割据分裂的战乱,也有君臣皆能词的风流。特别是偏安江南的南唐政权,文人雅士荟萃,宴饮酬唱盛行。南唐的君主如何填词抒情?夏褪秋凉之际,荷花凋零,西风渐起,荡漾的涟漪恰似心中难以摹状的愁绪,位高权重的君王,也蓦地生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
【品读宋词】晓风残月 千年前最动人的离别
毋需言语,那凄切的蝉声、停泊的兰舟,都是他们惜别的心声;浩淼的烟波、迷濛的雾霭,仿佛他们别后的写照。古人重离别,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阻隔,一次告别往往就是长年累月、甚至永远的分离。“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这对才子佳人的饯别画面,定格了凄美的瞬间,更化作一支吟咏离情的绝唱。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品读宋词】跨越时空与心灵的赤壁之旅
大约八百年后的又一个月夜,北宋的文人泛舟江上。尽管这里并不是当年的古战场,然而江岸高山耸立、惊涛卷雪的磅礴景色,让他想起了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激发了怀古豪情。他仿佛从自身的迁谪之苦超脱出来,杯酒向月,吟唱出一首极具英雄风骨的词章《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日黄花蝶也愁!看苏轼怎样走出低谷 转化人生境界
这阕《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是苏轼在重九涵辉楼头饮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苏轼抒发了自己以顺处逆的胸襟怀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旷达乐观,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怅与哀愁?
神来之笔豪气万千 李清照《渔家傲》展现的境界
后世的人,往往局限于人生红尘一世一时的视野,只觉得这首词气势磅礴,难得一见,不明白其中更深的涵义。而被中共党文化斗争观念感染的人,说诗人什么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空有才华,奋力抗争云云,又怎能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呢?
狭路相逢结良缘 浪漫故事背后的仁厚胸怀
宋祁《鹧鸪天》是很招人喜欢的一阕词,不但构筑了邂逅佳人的画面,抒发出一见倾心的深情;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宋祁真实版的浪漫故事——狭路相逢的“奇遇”,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宋祁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幸运呢?除了他才情洋溢,更因他生逢其时,得遇明君宋仁宗成人之美。
修炼者的寂寞与自信——解读辛弃疾《贺新郎》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读诗词:欲话去年今日事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品读宋词】眉眼盈盈处 看取词家匠心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品读宋词】最懂梅花的词人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品读宋词】登高怀古 吟咏宰相襟怀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品读宋词】共饮长江水的相思情意
迢迢长江水,奔流不息,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咏叹的壮观景象,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书写情浓似水和依依惜别和的韵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寄托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亡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品读宋词】江湖词人的黍离之叹
他有着杜牧一样的才华,也有杜牧一样的深情,只是他来到的名城扬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风、廿四桥头。
【品读宋词】末世壮歌 文天祥的《酹江月》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八月,崖门海战刚刚过去半年。宋末帝与八百宗室、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三百年宋朝用一个悲壮惨烈的方式走向终点,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创痛。
【品读宋词】与苏辛齐名的山水郎朱敦儒
唐朝的高适有诗曰:“少年词赋皆可听,秀眉白面风清冷。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两宋词坛中的朱敦儒,早年就当得起诗中清秀风华、不染纤尘的描述。
【品读宋词】宋人的侠客梦
仗剑天涯,快意恩仇;策马江湖,义字当先,是侠客的形象,也是侠的生活。他们出入于青山碧水与舞榭歌台,与庙堂大夫与贩夫走卒交游;侠游走在世俗礼法的边缘,却言必信、行必果、诺必成,令人景仰和向往。
【品读宋词】红杏尚书宋祁 不负繁华春景
官居尚书,文名远播,享不尽荣华富贵,对于晚年的北宋名臣宋祁来说,这一生或许已经完满。这一年春意正盛,暖风薰然,宋祁和几位好友踏春游湖,只觉风光无限好,内心说不出的欢娱畅快。
【品读宋词】人世几番风雨 春归梦已凉
淳熙六年(1179年),南宋词人辛弃疾已经四十岁了,这是他离开家乡、南渡入宋的第十七年。这一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多了几场风雨,也似乎变得更加短暂。
【品读宋词】南唐的一缕闲情 开启北宋词风
春色满园,芳草翠柳,美丽的景色为何让人心生愁绪?是感慨光阴的飞逝,还是叹息理想的落空,是思念魂牵梦萦的伊人,或是为无法摆脱的莫名心情而伤怀?
【品读宋词】羁旅又遇离别 愁是心上秋
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是一大主题。一个“愁”字,古人用了太多、太美妙的词句去形容它:愁有长度,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重量,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空间,柳宗元诗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愁也有时间,冯延巳词曰:“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品读宋词】一池风荷 摇荡游子乡情
游子思乡,怎一个“乡愁”了得。床前的明月光,城中的玉笛声,邻船的同乡人,都能触动他们的情感。他们还会想像,故乡的梅花或许如期绽放,重阳的登高之行恐怕又少了自己一人,这就是游子特有的乡情。
【古韵流芳】李煜《浪淘沙》帝王哀婉的悲歌
李煜在词中多处提到水,并多作佳句,如《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以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等。奔流不还的江水,充溢着他对故国的不舍和命运的叹息,其气象之恢宏、内涵之深广,在当时“花间派”为主流的词坛中是一大突破。
【古韵流芳】蒋捷《虞美人·听雨》写满人生的歌谣
纵观蒋捷一生,似乎充满了悲剧,但他因为高尚的气节和优美的文笔,被后人永远地记住了。比起那些生前追名逐利、身后寂寂无名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上天对蒋捷的一种眷顾呢?
【古韵流芳】陆游《钗头凤》感人肺腑相思意
陆游和唐琬的爱情,为人津津乐道,这首《钗头凤》,更是让历代文人墨客传颂不休。很多人正是出于对这首词的感动,进而去了解他们的故事的。那么,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离情别意,成为情词中的经典呢?
    共有约 142 条记录